第253章 胡宗宪的守株待兔(1 / 2)

“国事被这些人贻误至此,我们今日还要一误再误吗!我提议让谭纶署理浙江巡抚,查办此案!”

“你这是一竿子,打倒满船的人!”严世蕃又咆哮了,也不看上面三人,就朝着高拱吼道:

“郑泌昌是郑泌昌,何茂才是何茂才。要是追究是谁推荐的,那他们还是皇上下旨任命的官员,难道连皇上也要追究吗!”

“住嘴!”严嵩厉声喝断了他,接着转向吕芳,拱了拱手:“吕公公,让徐阁老宣旨吧。”

“好。”吕芳从袖中掏出了圣旨,递给了徐阶。

竟然已经有旨,不只是严世蕃,高拱也都是一惊。

徐阶当然已经知道有旨,而且也已经知道,这次出阁的是两个人。

因此站起来接圣旨时,便尽量放慢了动作,声音也显得沉闷:“有旨,严世蕃、高拱跪听旨意!”

严世蕃和高拱,连忙从案前,走到大堂中间跪了下来。

徐阶打开了圣旨,慢慢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内阁掌国家中枢,上承朕意,下领百官,九州国运,亿兆民生,其任该何等临渊履薄方不负社稷之托!乃有内阁行走严世蕃、高拱议政处事屡屡浮躁,且互相攻讦,贻误国事……”

读到这里,严世蕃懵了,高拱也怔在那里。

也就在这时,看到后面的内容,徐阶也懵了。盯着圣旨愣在那里,接着慢慢把目光望向了严嵩。

严嵩已经又闭上了眼睛。

徐阶又望向了吕芳,吕芳却把目光望向了门外。

徐阶心里好乱,可圣旨又不得不读,只好接着读下去,但声调已经十分缓慢低沉:

“……朕听纳严嵩、徐阶建言,着将严世蕃、高拱,除去内阁行走之职。”

严世蕃、高拱都抬起了头,而且都望向了徐阶!

严世蕃是愤懑,至于高拱就是疑惑和恼怒了。

徐阶只能望着圣旨,接着艰难地读了下去:“该二人各回本部仍任原职。内阁仍由严嵩掌枢,徐阶实领其事。另调李春芳、陈以勤入阁,补任阁员。钦此。”

场上一片沉默。

严嵩这就不能沉默了,睁开了眼睛,望着跪在那里的三人:“严世蕃和高拱领旨谢恩吧!”

严世蕃和高拱都磕下头去:“臣领旨谢恩。”

刚说完这句,严世蕃跪在那里,猛地抬起了头:“我不是阁员了!可我还是吏部的堂官。我向内阁仍然举荐罗龙文或鄢懋卿,接任浙江巡抚!”

高拱也抬起了头,看了严嵩一眼,冷哼道:“我是太常寺卿,乃九司之一,我要举荐谭纶署理浙江巡抚!”

吕芳慢慢说话了:“这话本该由黄公公来转述的,不过他伺候在皇爷身边,便由我这个司礼监掌印代为转达。

有上谕:浙江之事尚未查明,他们将来我大明股肱之臣,岂有未查先杀之理?

暂不安排巡抚,由钦差王远主持查案之事。若是他们无罪,便还他们一个清白之身。

如果他们有罪,届时三司会审、定下罪名,再进行安排也不迟。”

徐阶这三个,没听到这句话的人,一时间都愣住了。

吕芳看了几人一眼,继续说道:“还有上谕,王远虽到浙江一月有余,但其对我大明官场尚不甚熟悉。

你们可以举荐合适人选,参与查办浙江之事。”

这一次是高拱,立刻大声接言了:“新任浙江淳安知县海瑞和建德知县王用汲,为官清正刚直,可以协助王远查办该案!

浙江总督府参军谭纶,为官多年,各种经验能力俱是不缺。有其在王远身边斧正,此事定然无忧矣。”

这是来分功劳了,前面两人比王远的官还小,立下的功劳就都是王远的。而且两人都是王远举荐,本来就一定会参与此事,高拱只是做了个顺水人情。

但是高拱推荐后面一个人谭纶,那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直接就是过来分功劳的。

而且说话也很有意思,在身边斧正。出了问题他不是主要人,但如果没出问题就是斧正有功劳。

徐阶被嘉靖阴损了一下,正愁对裕王、对高拱无法辩解。这时,听到这个话,也无法直接拒绝了,只得打起擦边球:

“我认为高拱推举海瑞、王用汲是合适人选。不过谭纶如今正在前线督促,让其回来是否有所不妥!

阁老,吕公公,这两个人可用!至于谭纶,还是得看实际情况啊!”

吕芳可不管这些,此时直接表态了:“协助办案嘛,只要人可靠就行。严阁老,你老认为如何?”

严嵩也没有表态,看一下严世蕃两人摆了摆手:“严世蕃、高拱可以回部里了。把李春芳、陈以勤请来,内阁一同拟票吧。”

严世蕃第一个站了起来,转身便走了出去。高拱也跟着慢慢站了起来,不过还是向严嵩、吕芳和徐阶揖了一下。

徐阶两眼深深地望着二人,高拱迎向了他的目光,高拱却看也不看他,转身走了出去。

内阁门外的阳光是那样耀眼,高拱迈出门槛的身影,也随着先行离开的严世蕃,消融在日光之中。

………

今日一番突然变故,严世蕃和高拱逐阁,从玉熙宫那一片宫殿高墙内出来。

通往西苑禁门,偏偏又只这一条路,两个冤家心里都较着劲,谁也不停下来让谁先走。

不知者看来,还以为前后相距不到数尺的两人,是一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