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快穿之生子躺赢 > 第28章 天幕:神话秦太宗的缘由

第28章 天幕:神话秦太宗的缘由(1 / 2)

在西南新设的郡县中,一个当地部落的首领说:“陛下没有用武力征服我们,而是派使者来教我们农耕和文字。

我们的年轻人现在都能说秦语,认秦字,还有人去咸阳求学呢!”

“在开疆拓土、人口增长的同时,秦朝的农业生产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革新。

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粮食作物亩产量的提升和饮食结构的革命性变化。”

天幕上出现了清晰的对比数据图表:

粟(小米):作为传统主粮,亩产从始皇时期的约1.5石,提升至1.8-2石。

这得益于代田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进一步普及。

麦(小麦):这是秦太宗时期推广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作物。

亩产从不起眼的1.3石左右,迅猛增长至2.5石以上。

朝廷在关中和中原地区大力推行宿麦(冬小麦)种植,因其能实现粟麦轮作,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让百姓从一年一收变为一年两收或两年三收。

稻:在南方新开发的郡县,水稻种植技术得到推广,亩产稳定在2.7石以上,使得岭南地区从瘴疠之地逐渐变为新的粮仓。

“产量的提升固然重要,”主播阿文话锋一转,画面也随之变化,出现了热气腾腾的厨房和食肆场景。

“但秦太宗时代更深远的变革,发生在千家万户的灶台上——那就是面食的普及!”

“随着小麦产量的激增,以及官营工坊标准化生产的石磨在各地的普及,精细面粉的加工从此变得高效而便捷。”

主播阿文一边解说,天幕上一边展示着秦代画像石上常见的人推或畜拉石磨的复原动画。

“这一变革,彻底改变了关中和中原地区百姓的餐桌。

他们逐渐告别了以往将小麦整粒蒸煮成麦饭那种口感粗糙、不易消化的主要吃法,开始普遍享用各种由面粉制成的、易于消化吸收的美味面食。”

阿文话锋一转,脸上露出探寻历史源流的趣味神情。

“不过,若要说这面食的源头,其实在秦始皇当政时期就已埋下种子。

而这一切,还得归功于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魏后。”

天幕画面配合地变得柔和,呈现出后宫小厨房的景象。

一位温婉的女子(饰演魏后)正若有所思地看着案板上的麦粒。

“史书记载,魏后不仅精通医道,更深谙药食同源之理,于厨艺一道也颇有巧思。

她见当时人们普遍食用的麦饭口感欠佳,不利于老弱妇孺消化,便灵机一动,尝试将麦粒捣碎成粉,再和水揉团,或蒸或煮。

于是,最初形态的蒸饼(类似馒头)和汤饼(类似面片汤)便在她手中诞生了。”

画面中,内侍恭敬地将一盘热气腾腾的蒸饼呈给正在批阅奏章的始皇嬴政。

“这新奇而美味的食物,据说深得始皇帝赞赏,很快便在宫廷与贵族阶层中风靡起来,成为一时风尚。”

“并且在魏后的进一步研究下,最终形成了馒头和面片汤,至今我们还在食用。”

阿文解说道,但随即语气带上一丝遗憾。“然而,此时的面食,终究只是钟鸣鼎食之家的专属。

因为当时缺乏高效、省力的磨面工具,仅靠人力用石臼舂捣,效率极低,费时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