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无法根除思想,反而容易激发士子更强烈的抵触情绪,将大量人才推向帝国的对立面。
接着,提出了一个堪称绝妙的替代方案:
以国家的名义,大规模修撰一部前所未有的、包罗万象的“战国正史”。
以此为契机,招揽天下所有有才学的士人,无论其原本信奉何家学说。
参与修史,便是承认大秦的正统,获得官职和荣耀。
拒绝,则意味着自绝于朝廷,其学说自然难以传承。
其次,是关于推广秦法、培养秦吏的革新举措。
提出利用新近成熟的“雕版印刷”之术,大规模印刷《秦律》及相关释义,分发各郡县,作为培养和考核官吏的标准教材。
并明确规定,唯有精通这些律令,并通过朝廷统一考试者,方能出任官职。
这并非直接用暴力消灭其他学派,而是用一种更根本的方式——断绝其学子的仕进之路,使其学说因缺乏现实吸引力而逐渐边缘化,面临自然消亡的命运。
最后,也是最为石破天惊的一部分,是关于如何解决目前日益突出的军功爵土地兑现困难,以及安抚庞大军人集团的问题。
奏折提出,以“魏夫人经营的九个庄园”及“售卖纸张所得巨额利润”为基础,设立一个专门的基金和体系。
所有立下军功的将士,可以根据功劳大小,获得让自己或子嗣进入这些庄园设立的学馆进修的机会。
设定最长学习期限,学成并通过考核后,可直接授官!
具体细则更是考虑周详:立功者本人可进修。
若自觉年长或非读书之材,可让儿子顶替。
若立功者已去世,则由其后代继承此进修资格。
甚至允许在入学一年后,发现确实无法适应学业,可申请更换家族内另一人顶替(仅限一次)。
若军功卓着,家族中可有多名子嗣同时获得此资格。
若子嗣单薄,甚至允许其孙辈在未来继承此资格。
这几乎是一套完整的、将军功集团转化为文官后备力量的孵化体系,同时极大地安抚了因土地问题而心生怨气的将士们!
李斯看完,与王贲、蒙毅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惊与狂喜。
王贲作为军方代表,更是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这方案直击军方目前最大的痛点!
“陛下!”李斯声音有些发干,“此策……此策实乃老成谋国之言!
既可消弭焚书引发的士人抵触,又能为帝国源源不断地培养精通律法的实干之吏,更能妥善安置立功将士,稳固国本!
只是……”他略一迟疑,“只是此举规模宏大,初期恐怕难有足够的合格师者……”
嬴政似乎早已料到有此一问,他脸上露出一丝莫测的笑意,又从案几上拿起另一份奏折,递了过去。
“再看看这个。”
李斯急忙接过,快速浏览,脸上的表情从疑惑到恍然,再到深深的震撼。
王贲和蒙毅看后,亦是如此。
这份奏折详细汇报了思宁夫人名下的九个庄子近六七年的运作情况。
原来,早在十六公子嬴昭五六岁时,这些庄子就已经开始系统性地收养大秦阵亡将士的遗孤和贫困军士的子弟!
所学内容,不仅限于基础的识字算数,更分门别类。
有专研农学的,有学习墨家工匠技艺的,有培养医者的,更有天资聪颖者,被选拔进入法吏班,深入学习秦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