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无尽灰夜 > 第1413章 《市疾控培养皿》

第1413章 《市疾控培养皿》(1 / 1)

市疾控中心p3实验室的午夜,静得只能听见通风系统单调的嗡鸣。研究员林默正进行着常规的环境样本培养,这是他工作的第三年,早已对各种微生物的形态司空见惯。他戴着双层手套,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个培养皿放入恒温箱。就在他准备关闭箱门时,眼角的余光瞥见了角落里一个被遗忘的平板。那是一份两天前送来的、来源不明的污水样本,按规定早就该处理掉了。林默皱了皱眉,出于职业习惯,他还是拿起来,对着灯光观察。皿中,淡黄色的琼脂上,本应是无规则的菌苔,此刻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形态。那片菌落并非杂乱无章,而是隐隐勾勒出一张模糊的人脸轮廓,更让他脊背发凉的是,在应该属于眼睛的位置,两个晶莹剔透的气泡正静静地悬浮着,仿佛一双无声的眼眸,正从微观世界深处凝视着他。林默的心跳漏了一拍。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连日加班导致的错觉。但再次看去,那“人脸”和“眼眸”依旧存在,清晰得令人毛骨悚然。他立刻将该样本隔离,标记为“异常污染”,但一种不祥的预感,像藤蔓一样缠上了他的心头。

一夜无眠。第二天,林默顶着黑眼圈,第一时间回到了实验室。那个被隔离的培养皿,里面的菌落发生了更可怕的变化。那张“人脸”的轮廓更加清晰,连鼻梁和嘴唇的线条都分明了许多,而那两个气泡,似乎也变大了一点,里面仿佛有微光流转。林默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作为科研工作者,他首先想到的是污染或未知真菌。他调取了这份样本的所有原始记录,发现登记人一栏写着两个娟秀的字:**苏晴**。苏晴!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击中了林默的记忆。她是一年前因“实验意外”去世的同事,一个才华横溢、总是带着浅浅微笑的女孩。官方说法是,她在处理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时,因防护服意外破损而感染,最终不治身亡。当时林默刚入职,与她交集不多,但她的温柔和聪慧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一份来源不明的样本,会登记在一个去世一年的研究员名下?林默感到寒意从脚底升起。他再次看向培养皿,那张脸,似乎与记忆中苏晴的面容,渐渐重合。

林默开始暗中调查。他利用职务之便,进入了实验室的内部档案库,调取了苏晴出事前一个月的所有工作日志和实验记录。大部分记录都显示正常,直到他点开一份被标记为“项目终止”的文件夹。文件夹大部分内容都被删除了,只剩下几个零散的文档和一段被加密的视频。林默花了整整一个晚上,终于破解了加密。视频的内容让他震惊。那是苏晴的实验录像,画面中,她正对着一份样本,表情凝重。她在录像中说:“我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复合型微生物,它似乎……似乎具有某种趋利性,能够伪装成无害菌落,但一旦找到宿主,就会以极快的速度侵蚀神经系统。我怀疑,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录像到这里戛然而止。而那份被删除的文档标题,赫然写着——《关于“幽灵菌”的初步研究报告》。林默立刻去核对官方的事故报告,报告中对苏晴当时的研究方向只字未提,只说她是在进行常规的流感病毒研究时发生意外。有人在撒谎,有人在掩盖真相。

林默的目光锁定在了一个人身上——苏晴当时的导师,张启明教授。张教授是业内的权威,也是那次事故的主要负责人。林默找到张教授,假装是做学术回顾,询问起苏晴的研究。张教授扶了扶金丝眼镜,语气惋惜而平淡:“苏晴是个好孩子,可惜太冒进了。我提醒过她很多次,不要去碰那些未经风险评估的未知样本,她不听。唉,年轻人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他的说辞与官方报告完全一致,天衣无缝。但林默注意到,在他说这番话时,眼神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闪躲。林默回到实验室,心情沉重。他看着那个培养皿,那张“脸”似乎变得更加悲伤,两个气泡“眼睛”里,仿佛蓄满了泪水。他突然明白,这并非简单的灵异现象,这是苏晴的怨念,是她无法安息的灵魂,附着在她发现的“幽灵菌”上,用这种方式向世人揭示真相。她不是死于意外,而是死于谋杀——一场为了掩盖重大发现而精心策划的谋杀。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里开始发生怪事。凡是接触过那个“异常样本”区域的人,都感到莫名的压抑和寒冷。有人声称在深夜的走廊里,听到一个女人低低的啜泣声。更有甚者,张教授办公室里的培养皿,一夜之间全部长出了奇怪的菌斑,虽然没有人脸,但都呈现出扭曲的、痛苦的样子。张教授变得焦躁不安,他请人彻底消毒了办公室,但那种阴冷的感觉却如影随形。他开始失眠,精神萎靡,曾经意气风发的学者,如今眼窝深陷,像个惊弓之鸟。林默知道,苏晴的复仇开始了。她的怨念正在以“幽灵菌”为媒介,侵蚀着每一个与她的死有关的人。她不是要伤害无辜的人,她的目标,只有张启明。林默决定,他必须帮助苏晴,让真相大白于天下。

林默知道,仅凭一段模糊的视频和一份被删除的文档,无法扳倒张启明。他需要更直接的证据。他想起了苏晴的私人储物柜。一年过去了,柜子应该已经被清理,但他还是决定去试试。在废弃物品储藏室的一个角落,他果然找到了那个贴着苏晴名字的柜子。里面空空如也,只剩下一个被遗忘的U盘,藏在夹层的缝隙里。林默的心狂跳起来,他立刻将U盘带回自己的电脑前。U盘里只有一个文件,名为“我的日记”。这不是实验记录,而是苏晴的个人日记。里面详细记录了她发现“幽灵菌”后的兴奋与不安,以及张启明教授在得知她的发现后态度的巨变。日记的最后几页,字迹潦草而绝望:“……他想独吞这个成果,甚至想把它作为生化武器出售给境外机构……我拒绝了……他说我太天真……他毁了我的所有数据,还威胁我……如果我敢说出去,他会让我永远闭嘴……今天,他让我处理一份‘特殊样本’,我感觉不对劲,防护服好像被动了手脚……”看到这里,林默浑身冰凉。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术不端,而是叛国和谋杀。

林默打印了日记的关键页面,直接走进了张启明的办公室。张教授看到他,眼神中充满了警惕。“林默,你又想干什么?”“我想给您看样东西。”林默将日记拍在桌上。张启明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颤抖着手拿起那几页纸,只看了一眼,便瘫坐在椅子上。“不可能……这不可能……你怎么会找到这个?”“苏晴不会放过你的。”林默冷冷地说,“她的灵魂,就在实验室里,看着你做的一切。”张启明突然神经质地大笑起来:“灵魂?哈哈哈,你疯了!那只是细菌!巧合!”他嘴上强硬,但身体却不受控制地发抖。就在这时,他桌上的电脑屏幕突然自己亮了,上面清晰地显现出一张由无数菌落组成的、哭泣的女人的脸,眼睛的位置,正是两个不断扩大的气泡。“啊!”张启明发出一声凄厉的尖叫,他指着屏幕,惊恐地后退,结果被椅子绊倒,重重地摔在地上。

张启明的精神彻底崩溃了。他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别找我……不是我……苏晴,我错了……”他向医生和警察坦白了一切:如何为了名利窃取苏晴的发现,如何在她拒绝合作后动了杀心,如何故意损坏她的防护服,并伪造了意外事故的现场。他的忏悔,让一年前的悬案终于真相大白。疾控中心内部掀起了一场巨大的震动。而那个“幽灵菌”的培养皿,在张启明被带走的那天,也发生了变化。那张悲伤的脸,表情似乎变得平静了许多。两个气泡“眼睛”不再闪烁,而是变得清澈透明,仿佛流尽了最后的泪水。林默知道,苏晴的怨念,终于得到了安息。她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一场迟到的审判。

林默将那本日记和所有证据,正式上交给了有关部门。张启明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而疾控中心也因此进行了内部整顿,加强了对科研伦理和安全的监管。一切似乎都恢复了正常。林默最后一次走进p3实验室,他走到了那个被隔离的培养皿前。皿中的菌落已经开始萎缩,那张人脸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能辨认出安详的轮廓。林默对着培养皿,轻声说:“苏晴,都结束了。谢谢你,也对不起,我们没能早点发现真相。”他仿佛看到,那张模糊的脸,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在对他微笑。然后,整片菌落在一瞬间失去了所有光泽,变回了普通的、死去的微生物,连同那两个气泡,一起消散在琼脂中。什么都没有留下。

事件过后,林默被提拔为项目组长,负责研究苏晴留下的“幽灵菌”资料。他发现,这种微生物虽然具有强大的侵蚀性,但在特定条件下,也能分解剧毒物质,在环境治理上有着巨大的潜力。一个曾被用作杀人工具的发现,最终可能造福人类。林默觉得,这或许是苏晴留下的最后一份礼物。他时常会想起那个在培养皿中凝视他的灵魂,想起她无声的控诉和悲伤。他明白了,真正的恐怖并非来自鬼神,而是来自人性的贪婪与冷漠。而真正的力量,也并非来自怨念的复仇,而是来自对真相的坚守和对正义的渴望。在那个寂静的实验室里,一个年轻的生命虽然逝去,但她的回响,却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永远地改变了世界。林默继续着他的工作,他知道,他不仅在研究微生物,更是在守护一个灵魂最后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