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行业里面的编剧门道还挺多的,说难听点就是脏,周游自然也知道这一行的乱象。
就像很早之前香江那边的影视圈一样,王佳伟早期就是编剧出身,可能写了几十个本子出来一个能署名的都没有。
但钱多多少少还是赚到了。
搁在现在也是一样,行业人都知道一部戏的总编剧不一定就是写出这个本子的人,就拿秦文来举例子,她是这个剧本的总编剧,但手底下可能有许许多多枪手。
一个人负责一段,把自己段落写出来,之后秦文挑选其中写的比较好的,最后拼凑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剧本,她自然就是总编剧,跟论文也差不多。
但吃相好的,就给人家挂一个第二编剧,这东西无非就是奖项、名声和钱。
奖项好理解,秦文拼凑出来一个剧本挂名总编剧,那国内的各大颁奖典礼如果要评选关于剧本的奖项,肯定是总编剧才有参加的资格。
之后再说名声,这个名声就分行业内和行业外了。
行业内来说,大家知道写出来剧本的不是你,但人家也不大在乎,在他们看来找你和找你的枪手是能划等号的,秦文代表的也不仅仅是她自己,而是她幕后的团队。
当然,肯定也有不服的,觉得自己才华横溢想要出来自己干,但干出来的寥寥无几。
就像刚才说的,拿论文来理解就很好理解了。
再说行业外的名声,那就是不知情的观众们的看法了,大家会认一些编剧,就比如于正。
你也甭管人家抄不抄,本子是不是自己写的,反正在观众看来就是他弄的,挂他名的剧本出来拍成影视剧就是有人乐意看那。
这也是后来他们转型制片人甚至导演深度参与影视剧的创作的原因之一。
就跟某个导演或者某个演员扛票房的意思差不多,大家看见这个名字就是乐意去瞅瞅。
最后就是钱了,有的人可能就不大在乎这个,你要名声你就拿去,把钱让我赚够就行,我也乐意给你当枪手。
一般来说,处于秦文这个位置这三种东西就有两个,甚至还有好多就是奔着奖项去的。
所以周游一看秦文的反应心里大概就清楚是怎么回事了。
他是导演,怎么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
他自己拍的戏,要么就是买过来已经特别成熟的剧本,比如《狩猎》这种,拿过来不需要什么大的感动,围读的时候捎带手跟演员们一对就能拍的。
要么拿人家故事的主线,或者小说买回来版权之后让群星这边的编剧团队给进行改编,该给人钱就给人钱,该给人挂名就给人挂名。
反正周游自己也不是很在乎这个。
但你要问群星里面有没有类似的状况,那肯定也是有的,只不过近两年倒也没听说过谁离职的,证明人内部分配的大家都可以接受。
可让周游没想到的是,这个叫秦文的却说道:“这本子是我写的周导,就是刚改过一版好多地方我还不大熟悉....”
一听见这话,周游再看这个笑起来眼情会眯起来还给人感觉比较和善的女人打心眼儿里就有点恶心了。
之前说了几种人,但唯独没说一种,那就是吃相比较难看的。
奖项,圈内的名,圈外的名,甚至是钱她都想要。
编剧这个工作跟剧组其他岗位还不一样,除了少数特殊的情况或者那种抱着其他目的的影视剧,一般等剧组开机,你这戏的本子肯定是要就位的。
后期根据实际情况再调整那另说,最起码能保证照着你这个本子拍能把戏拍下来。
所以在剧组开机之前,剧本完成的都八九不离十,但编剧的钱可不是这个时候就给人家结清楚的。
因为还涉及到你要跟组,后续可能根据导演的要求甚至是演员、制片方的要求给某个人物加戏该戏。
那钱就不可能一次性的都给你,不然你拿了钱跑了我找谁去。
可偏偏影视剧回本的周期还挺长的,大部分的编剧都要不回来全部的钱。
甚至某个项目招标,人家买了一个小说要改编成影视剧来找编剧团队,打个比方打包价是一千万,
等你中标了,项目方人家还会直截了当的告诉你,这个项目你想做没问题,但是钱得砍。
至于砍掉的钱去哪了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