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时分,万籁俱寂。长安城仿佛陷入了沉睡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更夫打更声,打破这片寂静。赢挚带着李承乾,悄悄潜入范阳水门。范阳水门位于长安城的一处隐秘角落,平日里鲜有人至,周围弥漫着一股神秘的气息。
月光洒在闸口的青铜枢轴上,映出一片清冷的光泽。赢挚示意李承乾仔细观察,李承乾惊讶地发现,枢轴上的暗纹竟与山海卫玉印相契。
带着满心的疑惑,李承乾在赢挚的示意下,缓缓转动枢机。随着枢机的转动,一阵沉闷的声音响起,整面城墙忽然翻转,露出了一个隐藏的空间。
李承乾走进这个空间,发现里面竟是一个隋末私铸的兵器库。兵器库里摆放着三百具陌刀,由于长期无人打理,陌刀已生满了绿锈,但刀柄上却刻着贞观年号。
“这是五姓前日刚‘上缴’的新铸兵刃。”赢挚划亮火折,照亮了整个兵器库。火光照在墙壁上,映出斑驳的光影。
赢挚继续向前走去,在库底发现了一本《氏族志》残页。他拾起残页,递给李承乾。李承乾借着微弱的火光看去,只见残页上竟有自己批注的治水策。
就在李承乾惊讶不已时,火苗突然窜起,将周围照亮。借着这明亮的火光,李承乾看到自己称赞崔氏堤坝的朱批,正映在一幅惨烈的画面上——那是决堤后难民的浮尸,在水中漂浮着,一片凄惨景象。
李承乾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呆立在原地,心中充满了恐惧和自责。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曾经的批注,竟与这样一场悲剧联系在一起。
赢挚看着李承乾,缓缓说道:“殿下,身为太子,一言一行都不可不慎。世家的势力盘根错节,他们利用各种手段影响着朝堂和东宫。殿下若不看清这一切,又如何能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李承乾低下头,沉默许久。他深知,自己以往太过天真,对朝堂背后的黑暗和民间的疾苦了解太少。这一刻,他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决心,要改变自己,要为国家和百姓做些什么。
五更漏尽,天边泛起了一丝曙光。李世民在凌烟阁顶层摆开了棋局,等待着赢挚的到来。凌烟阁庄严肃穆,阁内陈列着大唐开国功臣的画像,在黎明的微光中,这些画像仿佛散发着一种无形的力量。
赢挚来到凌烟阁顶层,见李世民已坐在棋盘前,便上前行礼。李世民示意他坐下,两人开始对弈。
棋局进行到一半,赢挚落子截断黑龙时,动作稍大,袖中滑出半片突厥冰晶。李世民的目光立刻被吸引过去。
赢挚见状,微微欠身,说道:“陛下可知,今日太子所抚的克扣粮斗,正是三年前东宫采买的器具。这背后的势力错综复杂,与突厥之事、世家之争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世民听后,脸色骤变。他忽然掀翻棋盘,三百枚玉子滚落一地,散落在《山河工典》之上。玉子碰撞的声音在寂静的凌烟阁内回响,仿佛是对当前局势的警示。
“明日早朝,朕要太子监审五姓私粮案。”李世民语气坚定地说道。他拾起陌刀模具,重重地压在典册上,目光看向赢挚,“爱卿就用这量天之术,教承乾看看何为真正的帝王之道。”
赢挚点头应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
此时,第一缕阳光照进凌烟阁,金色的阳光洒在众人身上。李承乾正在东宫誊抄被焚的《九章》错题。他神情专注,每一笔都写得极为认真。
赢挚回到太医署后,在残简边缘批注:“算学量数,仁术量心。”窗外的牡丹花苞上,凝结着范阳水门带来的露珠,在阳光的映照下,晶莹剔透,恍若未干的泪痕,仿佛在诉说着这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也预示着大唐未来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