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徐凤(1 / 2)

"传徐凤来见我。"周朔放下文书,坐到书案后。

不多时,一名身着青色长袍的年轻人在侍卫引领下走了进来。

他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身材修长,面容清瘦,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行礼时动作一丝不苟,既不显得卑微,也不失礼数。

"学生徐凤,拜见主公。"声音清朗,不卑不亢。

周朔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没有立即说话。书房内一时安静得能听见烛火轻微的噼啪声。这是他的习惯,用沉默来观察一个人的定力。

徐凤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呼吸平稳,没有丝毫慌乱。

"起来吧。"半晌,周朔开口,"这份方略是你写的?"

"是学生拙作,请师叔指教。"徐凤直起身,目光坦然。

周朔手指轻敲桌面:"说说看,为何认为应当优先安置流民而非整顿军备?如今乱世,兵者不是重中之重吗?"

徐凤略一思索,答道:"回师叔,学生以为,乱世用兵固然重要,但根基在于民心与粮饷。代州经战乱,流民四散,田地荒芜。若不及时安置,来年必闹饥荒。届时军无粮饷,民无生计,内忧更甚外患。反之,若能妥善安置流民,恢复农耕,则军粮无忧,民心归附,根基稳固后再扩军备,事半功倍。"

周朔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但面上不显:"有道理。不过安置流民需要钱粮,如今府库空虚,如之奈何?"

"学生斗胆,已整理出一份清单。"徐凤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呈上,"这是代州境内无主田产、荒废宅院以及前朝贪官被抄没家产的详细记录。若将这些合理分配,再辅以借贷粮种、减免赋税之策,不需额外耗费府库太多存粮,便可安置大半流民。"

周朔接过竹简,细细查看。这份清单之详尽,远超他的预期,甚至连每块田地的肥沃程度、适合种植何种作物都有标注。

"你何时调查的这些?"周朔难掩惊讶。

"自随王老来代州后,学生便利用闲暇时间走访四乡,记录整理。"徐凤答道,"学生以为,为政者当知民间疾苦,纸上谈兵终是空谈。"

周朔突然话锋一转:"听说你是王老的学生?王老举荐的另一位学生徐宏,不久前叛逃投敌,你可知道?"

书房内的气氛骤然紧张。侍卫的手不自觉地按上了刀柄。

徐凤面色不变:"学生知道。徐宏是学生的堂兄。"

"哦?"周朔眯起眼睛,"那你如何看待此事?"

徐凤深吸一口气:"堂兄之选择,学生不敢妄评。但学生以为,乱世之中,人心浮动在所难免。主公以诚待人,宽厚待下,仍有人背信弃义,是其无福,非师叔之过。学生既选择追随主公,便当以行动证明,而非空言效忠。"

周朔盯着徐凤看了良久,突然笑了:"好一个'以行动证明'。徐凤,从今日起,你暂代代州主簿一职,协助我处理政务。这份方略中的建议,就由你负责落实。"

徐凤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但很快恢复平静,郑重行礼:"学生定不负主公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