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发动机,劲儿大,平顺,耐用,不容易出毛病。
驾驶室也舒服点,密封好。
但它娇气!
对油品、保养要求高,零件坏了不好配,结构也复杂,修起来麻烦,就像刚才,一个小地方坏了,就能让你抓瞎。”
他又走到嘎斯51旁边,用力拍了拍钢板,发出“哐哐”的声响:
“这苏联的嘎斯,糙!
嗓门大,开着颠,劲儿也没道奇足。
但它皮实!耐操!
不挑食,啥烂油都能凑合喝点。
结构简单,坏了容易修,配件也好弄。
咱们现在,就得靠它!”
他拉开车门,指着里面:
“开这俩车,感觉也不一样。
道奇,方向盘轻,档位清晰,开着省劲,但得小心伺候。
嘎斯,方向盘沉,档位生涩,开着累,但你随便造,不容易坏!”
他结合自己多年的驾驶和维修经验,从发动机特性、变速箱区别、底盘结构、日常保养注意事项,讲到在朝鲜这种特殊路况和敌情下,如何发挥各自长处,规避短处。
他讲得深入浅出,全是干货,时不时还让学员上车实际操作感受一下。
学员们听得如痴如醉,手里拿着小本子飞快地记录着,眼神越来越亮。
有学员们拿出笔记本,认真地记着,时不时提问:
“古班长,那要是遇到发动机打不响,不管是美国卡车还是苏联卡车,都先检查哪些地方啊?”
“首先检查机油和燃油,看看是不是缺了;
然后检查点火装置,看看火花塞有没有问题;
再检查离合和变速箱,看看有没有卡住。”
古之月耐心地回答,
“不管是什么卡车,故障原因都差不多,关键是要细心,多检查,多尝试。”
不远处,王团长和陈政委站在一棵松树的阴影下,远远地看着训练场上这一幕。
看着古之月在那侃侃而谈,看着学员们那崇拜而专注的眼神。
陈政委满意地点点头,对王团长说:
“老王,眼光毒啊!
把这尊‘大佛’请到炊事班,真是步好棋!
你看,这不就发挥作用了?”
王团长看着古之月的身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浙江话里带着感慨:
“老古这家伙,肚子里有货!
在蓝姆迦那几年没白待!
让他去一线开车,是能多拉几趟物资。
但让他在这里,把他那身本事传下去,能教出十个、百个能开车、会修车、能打仗的好兵!
这笔账,划算!”
王团长点了点头,脸上满是欣慰,接着道:
“俺早就知道老古是个能人!
他不仅会开车,会修车,还会带兵,让他来教导队,比让他去前线更有用。
现在美军搞绞杀战,司机伤亡大,咱们急需大批优秀的司机,老古正好能帮咱们培养出更多像王拴柱这样的骨干!”
陈政委赞同地说:
“是啊!有老古在,教导队肯定能办得很好。
等这些学员毕业,分到各个连队,咱们的运输能力就能大大提高,再也不怕美军的绞杀战了!”
古之月还在给学员们讲课,阳光洒在他身上,像是给他镀上了一层金光。
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点头,脸上满是敬佩。
从此,古之月这个“炊事班长”,名头上管着团部的一日三餐,实际上,更多的时间都泡在了教导队的训练场上。
他系着围裙能炒大锅菜,脱下围裙就能拿起扳手修车,站在车头前就能给新学员们讲授驾驶和维修技术。
他将自己十几年来摸爬滚打积累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一批批原本对汽车一窍不通的新兵,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
他们学会了在黑夜中闭灯驾驶,学会了判断发动机的细微异响,学会了利用地形躲避空袭,更学会了在车辆受损时进行应急维修……
这些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补充到各运输连队,顶着美军疯狂的“绞杀战”,将宝贵的物资,一趟又一趟地送上前线,维系着那条打不垮、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而古之月,也在这灶台与方向盘的交替中,找到了自己在这场伟大战争中的新位置,和新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