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初,香港回归前夕,卓西度敏锐地嗅到了新的机遇。他秘密飞往香港,与当时陷入困境的香港电讯展开谈判。与此同时,他指示韦国强加快在深圳的互联网布局。
\"老韦,深圳的ISp收购进展如何?\"在一个深夜的电话会议上,卓西度问道。
韦国强的声音透过电话线传来:\"已经谈妥了三家,但价格比预期高20%。香港回归在即,所有人都看好深港融合的前景。\"
\"答应他们,但要加快整合速度。\"卓西度果断决定,\"另外,我听说深圳有家叫腾讯的小公司,开发了一个即时通讯软件,你去接触一下。\"
1997年5月,卓氏集团以18亿港元收购香港电讯34%的股份,成为最大单一股东。同时,韦国强以50万美元获得了腾讯22%的股权——这个在当时看来微不足道的投资,日后将成为卓氏帝国最值钱的资产之一。
香港回归当天,卓西度站在维多利亚港边的卓氏香港总部大楼里,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他转身对身边的苏晚晴说:\"这里将是卓氏走向世界的桥头堡。\"
苏晚晴抱着三岁的卓然,轻声问道:\"下一步是什么?\"
卓西度望向北方:\"北京。中关村正在成为中国的硅谷,我们要在那里建立第二个研究院,专注于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
1997年夏天,亚洲金融风暴席卷而来。许多企业陷入困境,但卓氏集团凭借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和充足的现金流,不仅安然度过危机,还趁机低价收购了泰国、马来西亚的多家酒店和医药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在东南亚的布局。
与此同时,卓氏互联网公司完成了对全国28家地方ISp的收购整合,用户数突破200万,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韦国强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兴奋地宣布:\"明年我们要投资建设自己的海底光缆!\"
1997年10月,卓西度在北京中关村正式成立了卓氏人工智能研究院。开业典礼上,他罕见地发表了公开演讲:\"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重塑每一个行业。卓氏不仅要适应这场变革,更要引领它。\"
演讲结束后,一位年轻记者追问道:\"卓先生,您涉足如此多的领域,卓氏集团的边界到底在哪里?\"
卓西度停下脚步,沉思片刻后回答:\"人类的想象力在哪里,卓氏的边界就在哪里。\"
当晚,在北京的私人会所里,卓西度与韦国强、苏晚晴等核心团队举杯庆祝。酒过三巡,韦国强忍不住问:\"老卓,说实话,你这些布局到底看到了多远?\"
卓西度晃动着杯中的红酒,目光深远:\"至少要看得到卓然接手时的那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