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树上两鸳鸯,千古情魂事可伤!
莫道威强能夺志,妇人执性抗君王。
群臣见宋王如此暴虐,有很多人进谏。宋王不胜其烦,就在座位旁边放置弓箭,凡是进谏的人,他就拉弓射箭。曾在一天之内,射杀了景成、戴乌、公子勃等三人。从此,满朝官员都不敢开口说话。诸侯们称他为 “桀宋”。
当时,齐湣王采用苏代的建议,派使者到楚国和魏国,约定一起攻打宋国,三家平分宋国土地。军队出发后,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愤怒地说:“宋国刚刚与秦国交好,齐国却去讨伐它,我一定要救宋国,不必再商议。” 齐湣王担心秦国出兵救宋,向苏代求助。苏代说:“我请求西行阻止秦国的军队,以成就大王讨伐宋国的功劳。” 于是苏代西行去见秦王,说:“齐国如今正在讨伐宋国,我冒昧地为大王庆贺。” 秦王问:“齐国讨伐宋国,先生为什么要为我庆贺呢?” 苏代说:“齐王的强暴,和宋王没有区别。如今他联合楚国和魏国攻打宋国,势必会欺压楚魏两国。楚魏两国受到欺压,必定会向西依附秦国。这样秦国舍弃一个宋国作为诱饵,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楚国和魏国,大王有什么不利的呢?所以我斗胆前来庆贺。” 秦王问:“我想要救援宋国,该怎么办?” 苏代回答说:“桀宋触犯了天下人的公愤,天下人都庆幸他灭亡,而秦国却独自去救他,众人的愤怒就会转移到秦国身上。” 秦王于是停止出兵,不再救援宋国。
齐国的军队先到达宋国郊外,楚国和魏国的军队也陆续赶来会合。齐国将领韩聂,楚国将领唐昧,魏国将领芒卯,三人聚在一起商议。唐昧说:“宋王志向远大且骄横,我们应该示弱来引诱他。” 芒卯说:“宋王荒淫暴虐,人心背离怨恨,我们三国都有丧师失地的耻辱,不妨发布檄文,公布他的罪恶,招抚以前失去土地的百姓,必定会有反戈攻打宋国的人。” 韩聂说:“二位的话都有道理。” 于是写下檄文,列举了桀宋的十大罪状:一、驱逐兄长篡位,得国不正;二、灭掉滕国兼并土地,恃强凌弱;三、喜好征战,侵犯大国;四、用皮革袋子射天,得罪上天;五、彻夜饮酒,不理国政;六、抢夺他人妻女,淫荡无耻;七、射杀谏臣,让忠良闭嘴;八、冒用王号,妄自尊大;九、独自讨好强秦,与邻国结怨;十、怠慢神灵虐待百姓,毫无为君之道。
檄文所到之处,人心惶惶。三国以前失去的土地,百姓都不愿意归附宋国,纷纷驱逐宋国的官吏,登上城墙自行防守,等待三国军队的到来。于是三国军队所向披靡,直逼睢阳。宋王偃大规模检阅军队,亲自率领中军,在离城十里的地方扎营,以防敌军攻城。韩聂先派部下将领闾丘俭,率领五千人前去挑战。宋兵没有出城迎战。闾丘俭让几个声音洪亮的军士,登上了望车朗诵桀宋的十大罪状。宋王偃大怒,命令将军卢曼出城迎敌。双方交战几个回合后,闾丘俭假装战败逃走,卢曼追击,闾丘俭把车马器械全部丢弃,狼狈逃窜。
宋王偃登上营垒,看到齐军已经战败,高兴地说:“打败齐军一支队伍,那么楚魏两国就都会丧气了!” 于是出动全部军队出战,直逼齐军营地。韩聂又故意退让一阵,后退二十里扎营,却让唐昧和芒卯两支军队,从左右抄小路,绕到宋王大营的后方。
第二天,宋王偃以为齐军已经没有战斗力了,就拔营前进,直攻齐军营地。闾丘俭打着韩聂的旗号,列阵对峙。从辰时到午时,双方交战三十多次。宋王果然英勇,亲手斩杀齐军将领二十多人,齐军士兵死亡百余人。宋将卢曼也死在阵中。闾丘俭再次大败而逃,丢弃了无数车仗器械。宋兵争先抢夺。忽然有探子来报:“敌军攻打睢阳城非常猛烈!打探得知是楚魏两国的军马。” 宋王大怒,急忙下令整队回军。走了不到五里,斜刺里一支军队杀出,大喊:“齐国上将韩聂在此!无道昏君,还不赶快投降!” 宋王身边的将领戴直、屈志高,两车齐出。韩聂大展神威,先将屈志高斩杀于车下。戴直不敢交锋,保护着宋王,边战边退。回到睢阳城下,守将公孙拔认出是自己的军队,打开城门放他们进去。
三国合兵攻打睢阳,昼夜不停。忽然只见尘土飞扬,又有大军赶来,原来是齐湣王担心韩聂不能成功,亲自率领大将王蠋、太史敫等人,带领三万生力军前来,军势更加强大。宋军得知齐王亲自领兵,人人胆战心惊,个个心灰意冷。再加上宋王不体恤士卒,昼夜驱使男女守城,却毫无恩赏,军中怨言纷纷。戴直对宋王偃说:“敌军来势凶猛,人心已经动摇,大王不如放弃城池,暂且到黄河以南躲避,再图谋恢复。” 宋王此时,那一片图王称霸的雄心,已经化为泡影,叹息了一会儿,和戴直在半夜弃城逃走。公孙拔于是高举降旗,迎接齐湣王入城。
齐湣王安抚百姓,一面命令各军追击宋王。宋王逃到温邑,被追兵赶上,追兵先擒住戴直并将其斩杀。宋王自己跳进神农涧,没有淹死,被军士拉了出来,斩首后,将首级传送到睢阳。齐、楚、魏于是共同灭掉了宋国,三分其地。
楚魏两国的军队散去后,齐湣王说:“讨伐宋国的战役,齐国出力最多;楚魏两国怎么能分得土地?” 于是带兵悄悄地跟在唐昧的军队后面,在重丘袭击并打败了楚军。齐军乘胜追击,全部收取了淮北的土地。之后又向西侵犯三晋,多次打败他们的军队。楚魏两国痛恨齐湣王违背约定,果然都派使者归附秦国,秦国反而认为这是苏代的功劳。
齐湣王兼并了宋国土地后,更加骄傲自大,派宠臣夷维,去联合卫、鲁、邹三国的国君,要求他们称臣入朝。三国惧怕齐国的侵犯,不敢不从。齐湣王说:“我灭掉燕国和宋国,开拓了千里土地;打败魏国,割占楚国土地,威风震慑诸侯。鲁卫两国都已经称臣,泗上各国无不恐惧。早晚我带领一支军队兼并两周,把九鼎迁到临淄,正式称帝,号令天下,谁敢违抗!”
孟尝君田文劝谏说:“宋王偃就是因为骄傲,所以齐国才能趁机打败他,希望大王以宋王为戒!周王室虽然微弱,但号称天下共主。七国攻战,都不敢涉及周王室,是畏惧它的名分。大王之前去掉帝号不称帝,天下人因此称赞齐国谦让。如今忽然萌生取代周王室的想法,恐怕不是齐国的福气!” 齐湣王说:“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桀纣难道不是他们的君主吗?我为什么不能像商汤和周武王一样?可惜你不是伊尹和姜太公啊!” 于是再次收回孟尝君的相印。
孟尝君害怕被杀,就和他的宾客逃到大梁,投奔公子无忌居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为人谦恭,喜好结交贤士,待人唯恐不周到。有一次吃早饭时,一只鸠被鹞鹰追逐,急忙飞到案几下,无忌将它藏起来,等鹞鹰飞走后,才将鸠放走。谁知鹞鹰躲在屋脊上,看到鸠飞出来,就追上去把它吃掉了。无忌自责说:“这只鸠为了躲避灾祸来投奔我,竟然最终被鹞鹰杀死,是我辜负了这只鸠啊!” 一整天都没有吃饭。他命令左右的人捕捉鹞鹰,一共抓到一百多只,各自装在一个笼子里献上来。无忌说:“杀死鸠的只是一只鹞鹰,我怎么能连累其他禽鸟呢!” 于是手按宝剑站在笼子上,祈祷说:“没有吃鸠的,向我悲鸣,我就放了你。” 群鹞都发出悲鸣。只有到了一个笼子前,里面的鹞鹰低头不敢仰视,无忌就把它抓出来杀掉了。然后打开笼子放走了其他鹞鹰。听到这件事的人都感叹说:“魏公子不忍心辜负一只鸠,又怎么会辜负人呢?” 因此,无论贤能还是愚笨的士人,都像赶集一样归附他。他的食客也有三千多人,与孟尝君、平原君不相上下。
魏国有一位隐士,姓侯名嬴,年已七十有余,家境贫寒,在大梁的夷门担任守门人。无忌听闻侯嬴平日里品行高洁,且足智多谋,邻里间都很尊敬他,称他为侯生。于是,无忌驾车前去拜访,带着二十镒黄金作为见面礼。侯生推辞道:“我安于贫困,一直坚守自己的操守,从不随意接受他人钱财。如今我已年迈,难道会为了公子您而改变自己的气节吗?” 无忌无法勉强他。
无忌一心想要以尊贵的礼节对待侯生,向宾客们彰显自己礼贤下士的态度,便大摆酒宴。当天,魏国的宗室、将相以及众多贵客都聚集在大堂之中,众人坐定后,唯独左边的第一席空着。无忌亲自驾车前往夷门,迎接侯生赴宴。侯生登上车子,无忌恭敬地请他坐上座,侯生毫不谦让地就坐了。无忌则亲自握着缰绳在一旁驾车,态度十分恭敬。
侯生又对无忌说:“我有个朋友叫朱亥,在集市上以屠宰为生,我想去看看他,公子能否屈尊陪我一同前往?” 无忌说:“我很乐意与先生一同前去。” 随即命令车夫绕道前往集市。到了屠宰场,侯生说:“公子暂且在车中稍候,我下去看望一下我的朋友。” 侯生下车后,走进朱亥家,与朱亥相对坐在肉案前,两人交谈了很长时间。侯生不时地斜眼观察无忌,只见无忌神色越发温和,毫无一丝倦怠之意。当时,无忌的随从有数十人,看到侯生与朋友交谈个没完没了,心中很是厌烦,不少人在暗中咒骂。侯生也听到了这些咒骂声,唯独无忌的神色始终未变。之后,侯生与朱亥告别,再次登上车子,依旧像之前那样坐在上座。
无忌中午时分出门,等到回到府中,已经是傍晚了。那些贵客们看到公子亲自去迎接客人,还空出上座等待,都好奇究竟是什么有名的游士,或是来自哪个大国的使臣,于是都怀着敬重之心等待着。可是等了很久还不见回来,大家都感到心烦意乱。忽然听到通报说:“公子迎接客人回来了。” 众贵客的敬重之心又油然而生,纷纷起身出门迎接,睁大眼睛瞧着。等客人到了,众人一看,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衣着破旧,都感到十分惊讶。无忌领着侯生,将他一一介绍给各位宾客。众贵客听说他只是夷门的守门人,心中都很不以为然。无忌请侯生就坐首席,侯生也没有推辞。
酒喝到半醉的时候,无忌亲自捧着金酒杯,到侯生面前敬酒祝寿。侯生接过酒杯,对无忌说:“我不过是夷门的一个守门小吏。公子屈尊前来,在集市中久候,毫无懈怠之色。又将我安排在众多贵客之上,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过抬举了。然而我之所以这么做,是想要成就公子礼贤下士的美名啊!” 众贵客听了,都暗自偷笑。
宴席结束后,侯生便成了公子无忌的上宾。侯生又向无忌举荐朱亥的贤能,无忌多次前去拜访朱亥,朱亥却从不回访答谢。无忌也不觉得奇怪,他就是这样礼贤下士,放下身段。
此时孟尝君来到魏国,唯独投奔无忌,这正应了古语所说的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两人自然是情投意合。孟尝君原本就与赵国的平原君公子胜交情深厚,于是让无忌与赵胜结交。无忌将自己的亲姐姐嫁给平原君为夫人。从此,魏国和赵国建立了友好关系,而孟尝君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齐湣王自孟尝君离开后,越发骄傲自大,日夜谋划着取代周王室成为天子。当时,齐国境内出现了许多怪异之事:天空降下血雨,方圆数百里都被沾染,落在人衣服上,腥臭味让人难以忍受;地面裂开数丈宽的大口子,泉水喷涌而出;还有人在城门前哭泣,只听到声音,却看不到人的身影。百姓们因此惶惶不安,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大夫狐咺、陈举先后进谏,并且请求召回孟尝君。齐湣王大怒,将他们杀害,还把尸体陈列在大道上,以此来杜绝其他人进谏。于是,王蠋、太史敫等人都称病辞官,归隐回乡。不知道齐湣王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