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吴出城后,前往楚营拜见公子弃疾,弃疾以礼相待。朝吴诚恳地说:“公子您派重兵攻打蔡国,蔡国自知灭亡在即。然而,我们至今不明白到底犯了什么罪。如果是因为先君蔡般失德,得不到楚王的赦免,可世子又有什么罪呢?蔡国的宗庙社稷又有什么罪呢?恳请公子怜悯并明察!” 公子弃疾回应道:“我也知道蔡国并非罪该灭亡,只是我奉命攻城,如果无功而返,回去必定会获罪。” 朝吴接着说:“我还有一言,恳请公子屏退左右。” 公子弃疾大方地说:“你但说无妨,我的左右之人不会有问题。” 朝吴于是说道:“楚王得国的手段不正当,公子您难道不知道吗?但凡有良知的人,无不对此心怀怨愤!而且,楚王对内大肆搜刮民脂民膏,用于建造宫殿等土木工程,对外频繁发动战争,让百姓疲于奔命,不体恤民情,贪得无厌。去年灭掉陈国,如今又诱杀蔡侯。公子您如果不顾及杀君之仇,还为他效力,等到民怨沸腾的时候,公子您也会分担一半的怨恨!公子您贤明且声誉远扬,又有‘当璧’的祥瑞征兆,楚国人都希望公子您能成为国君。倘若您能反戈一击,讨伐楚王弑君虐民的罪行,必定会得到人心的响应,又有谁能与公子您抗衡呢?这与侍奉无道之君,招来万民怨恨相比,哪个更好呢?公子倘若有幸听从我的计策,我愿意率领城中幸存的百姓,为公子您冲锋在前。” 公子弃疾听完,假装愤怒地说:“你这匹夫,竟敢用花言巧语离间我和楚王!本该将你斩首,暂且把你的脑袋寄在你的脖子上。你回去告诉世子,赶紧捆绑自己出城投降,或许还能保全性命。” 说完,喝令左右将朝吴带出营帐。
原来,当初楚共王有五个宠妾所生的儿子:长子叫熊昭,也就是后来的康王;次子叫围,即楚灵王虔;三子叫比,字子干;四子叫黑肱,字子晰;最小的就是公子弃疾。楚共王想在这五个儿子中选一人立为世子,心中犹豫不决,于是举行盛大祭祀,向群神祷告说:“请神灵在这五个儿子中,挑选一位贤能且有福之人,让他主持国家社稷。” 随后,楚共王将一块玉璧秘密埋在太室的庭院中,并暗自记住位置,让五个儿子各自斋戒三天后,在五更时分进入宗庙,依次拜谒祖先。看谁在拜祭时,位置正对着玉璧,那个人就是神灵所选立的人。康王先进去,跨过了埋玉璧的地方,在前面下拜。灵王下拜时,手肘碰到了玉璧。子干和子晰,离玉璧很远。当时公子弃疾年纪还小,由保姆抱着进去下拜,正好跪在玉璧的纽上。楚共王心里明白这是神灵保佑弃疾,对他愈发宠爱。因为楚共王去世时,公子弃疾年纪尚小,所以康王先被立为国君。然而,楚国大夫中知道埋璧这件事的人,都清楚公子弃疾应当成为楚王。今日朝吴提及 “当璧” 的祥瑞,公子弃疾担心这话传扬出去,会被楚灵王猜忌,所以故意装作发怒,把朝吴打发走了。
朝吴回到城中,向世子蔡有讲述了公子弃疾的话。世子蔡有坚定地说:“国君为社稷而死,这是正理。我虽然还没有正式继承君位,但既然已经代理国政,守护国家,就应当与这座城共存亡,怎么能向仇人屈膝投降,把自己等同于奴隶呢?” 于是,蔡国军民更加奋力地坚守城池。从夏季四月开始围城,一直到冬季十一月,公孙归生因长期劳累而病倒,卧床不起。城中粮食已经吃光,饿死的人占了一半,守城的士兵疲惫不堪,无力抵御敌人。楚国军队像蚂蚁一样攀爬城墙,最终蔡国都城被攻破。世子蔡有端坐在城楼之上,束手就擒。公子弃疾进入城中,安抚百姓,然后将世子蔡有押上囚车,连同蔡洧一起解送到楚灵王那里报捷。因为朝吴曾提到 “当璧” 之事,公子弃疾便把他留在身边,没有遣散。不久之后,公孙归生病逝,朝吴于是留下来侍奉公子弃疾。这是周景王十四年发生的事情。
当时楚灵王已经回到郢都,有一天他做梦,梦到有一位神人前来拜见,自称是九冈山之神,还说:“祭祀我,我让你得到天下。” 楚灵王醒来后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前往九冈山。恰好此时公子弃疾的捷报传来,楚灵王当即下令,把世子蔡有当作祭祀的牺牲,杀掉来祭祀神灵。申无宇进谏说:“从前宋襄公在次睢之社用鄫子祭祀,结果诸侯都背叛了他。大王可不能重蹈他的覆辙!” 楚灵王不以为然地说:“这是叛逆的蔡般的儿子,是罪人的后代,怎么能和诸侯相提并论呢?把他当作六畜来祭祀就可以了。” 申无宇退下后,叹息道:“大王太过暴虐,恐怕不得善终!” 于是告老还乡,离开了朝廷。蔡洧看到世子被杀,悲痛哭泣了三天。楚灵王认为他很忠诚,便释放了他并加以任用。蔡洧的父亲,之前被楚灵王杀害,所以蔡洧暗中怀有复仇的志向。他讨好楚灵王说:“诸侯之所以侍奉晋国而不侍奉楚国,是因为晋国离得近,楚国离得远。如今大王拥有陈国和蔡国,与中原接壤,如果把这两座城加高加宽,各配备千辆兵车,以此向诸侯展示楚国的威严,四方诸侯谁敢不畏惧服从?然后再出兵攻打吴越,先征服东南,再图谋西北,就可以取代周朝,成为天子。” 楚灵王听了这些阿谀奉承的话,十分高兴,对蔡洧日益宠信。于是,楚灵王下令重新修筑陈国和蔡国的城墙,使其更加高大宽阔,还任命公子弃疾为蔡公,以酬谢他灭掉蔡国的功劳。此外,又修筑了东西两座不羹城,占据楚国的要害之地。楚灵王自认为天下没有比楚国更强大的,觉得夺取天下易如反掌。他找来太卜,用守龟占卜,问道:“我什么时候能成为天下之主?” 太卜说:“您已经称王了,还问什么呢?” 楚灵王说:“楚国和周朝并立,这不算真正的称王。得到天下,才是真正的王。” 太卜烧龟甲占卜,龟甲出现裂纹。太卜说:“占卜的结果是不会成功。” 楚灵王愤怒地把龟甲扔到地上,挥舞着手臂大声喊道:“天啊,天啊!这小小的天下,都不肯给我,生我熊虔有什么用?” 蔡洧赶忙上奏说:“事情在于人为,那龟甲枯骨又怎么会知道未来呢。” 楚灵王听后,这才转怒为喜。
诸侯畏惧楚国的强大,小国纷纷前来朝拜,大国也派使者前来访问,各国贡献的使者络绎不绝。其中,单说齐国的上大夫晏婴,字平仲,他奉齐景公的命令,前往楚国访问。楚灵王对群臣说:“晏平仲身高不满五尺,却贤名远扬,闻名于诸侯。如今四海之内的国家,楚国最为强盛,我想羞辱晏婴,以此彰显楚国的威严,你们有什么好计策?” 太宰薳启疆悄悄上奏说:“晏平仲善于应对,一件事不足以羞辱他,必须如此这般……” 楚灵王听后,十分高兴。薳启疆连夜派士兵在郢城东门旁边,另外开凿了一个小洞,洞口只有五尺高,他吩咐守门的军士:“等齐国使臣到来时,把城门关闭,让他从小洞进去。”
没过多久,晏婴身穿破旧的皮裘,坐着轻便的车子,驾着瘦弱的马匹,来到了东门。看到城门紧闭,晏婴便停车不走,让车夫去叫门。守门的人指着那个小洞对他说:“大夫从这个洞进出,绰绰有余,何必打开城门呢?” 晏婴义正言辞地说:“这是狗洞,不是人进出的地方!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出使堂堂人国的人,自然要从城门进去。” 使者赶忙把晏婴的话飞速报告给楚灵王。楚灵王无奈地说:“我本想戏弄他,反倒被他戏弄了。” 于是下令打开东门,迎接晏婴入城。晏婴进城后,看到郢都城墙坚固,市井繁荣,人口稠密,心中不禁感叹:这里果然是地灵人杰的江南胜地啊!这郢都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宋学士苏东坡曾有一首咏《荆门》的诗为证:“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北客随南广,吴樯开蜀船。江侵平野断,风掩白沙旋。欲问兴亡意,重城自古坚。”
晏婴正在城中观览,忽然看见有两辆马车从大道上驶来。车上乘坐的都是身材高大、胡须修长的大汉,他们身着鲜亮的盔甲,手中握着大弓和长戟,看起来如同天神一般,显然是来迎接晏婴的,(楚国此举是想以这些大汉的高大威猛,衬托晏婴身材的矮小)。晏婴见状,说道:“今日我是为了两国交好而来,并非参与攻战,哪里用得着这些武士!” 说罢,便将他们喝退到一旁,驱车径直前行。
即将入朝时,朝门外站着十多位官员,他们个个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宽大的衣带,仪态端庄,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晏婴知道这是楚国的一众豪杰,便急忙下车。众官员上前与晏婴一一相见,随后按照左右两边依次站定,等待入朝拜见楚王。
这时,人群中一位年轻人率先开口问道:“您莫非就是夷维的晏平仲先生?” 晏婴看了看,此人是斗韦龟的儿子斗成然,现任郊尹一职。晏婴回答道:“正是在下。不知大夫有何见教?” 斗成然说道:“我听闻齐国乃是太公所封之国,其兵甲实力可与秦楚抗衡,货物财贸与鲁卫相通。可为何自从齐桓公称霸之后,齐国便内乱不断,篡权夺位之事接连发生,还遭受宋国和晋国的交替讨伐。如今齐国时而朝拜晋国,时而归附楚国,君臣们整日奔波在路上,几乎没有安宁的日子。以齐侯的志向,并不亚于齐桓公,而您晏平仲的贤能,也不逊色于管仲。你们君臣齐心,却不想着大展宏图,重振齐国往日的霸业,光耀先人的功绩,反而侍奉大国,将自己等同于臣仆,这实在是让我难以理解。”
晏婴高声回应道:“能认清时务的人,才是俊杰;能通达机变的人,才是英豪。自从周朝的统治失去权威,五霸相继崛起。齐国和晋国在中原称霸,秦国称霸西戎,楚国称霸南蛮。这虽说有人才辈出的因素,但也是时运使然。就拿晋文公来说,他雄才大略,却在居丧期间遭遇战事;秦穆公国力强盛,可他的子孙后代却逐渐衰弱;楚庄王之后,楚国也时常受到晋国和吴国的欺侮。难道只有齐国如此吗?我们国君深知时运的兴衰变化,洞察时务的发展态势,所以积极练兵养将,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如今两国互派使者,这是邻国之间的正常往来礼节,记载于先王的典章制度之中,怎么能说是臣仆之举呢?你的祖先子文,是楚国的名臣,他识时务、通机变,难道你不是他的嫡传后裔吗?为何说出如此荒谬的话来。” 斗成然听后,满面羞愧,缩着脖子退了回去。
不一会儿,左边队列中的一位士人问道:“平仲您一直自认为是识时务、通机变的贤能之士。然而,在崔杼、庆封之乱时,齐国的臣子从贾举以下,为忠义而死的不计其数。陈文子拥有十辆马车,都选择离开齐国。而您是齐国的世家大族,对上不能讨伐叛贼,对下不能辞去官位,中间又不能为君主效死,为何还如此贪恋名位呢?” 晏婴看了看,说话的是楚国上大夫阳匄,字子瑕,乃是楚穆王的曾孙。晏婴当即回答道:“能坚守大节的人,不会拘泥于小节;有长远谋略的人,怎会局限于眼前的谋划。我听说君主为社稷而死,臣子应当追随。但我们的先君庄公,并非为社稷而死,那些追随他赴死的人,都是与他关系亲近的人。我晏婴虽然不才,但也不敢置身于这些受宠之人的行列,用一死来换取虚名。况且,臣子遇到国家危难时,有能力就设法解决,没能力就离开。我之所以没有离开,是想扶立新君,以保住宗庙社稷,并非贪恋官位。倘若人人都离开,国家大事又该依靠谁呢?更何况,君主遭遇变故,哪个国家没有呢?您觉得楚国朝堂上的诸位大臣,个个都是讨伐叛贼、为君主死难的义士吗?” 晏婴这句话,暗中讽刺楚灵王熊虔弑君篡位,而楚国的大臣们却反过来拥戴他为君,这些人只知道指责别人,却不知道反省自己。公孙瑕听后,无言以对。
过了一会儿,右边队列中又有一人走出来说:“平仲!你说‘想扶立新君,以保住宗庙社稷’,这话太夸大其词了吧。崔杼和庆封相互争斗,栾氏、高氏、陈氏、鲍氏相互兼并,你在这些事情中犹豫不决、观望不前,也没见你献出什么奇谋妙计,无非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成事。尽心报国的人,就只是这样吗?” 晏婴看了看,此人是右尹郑丹,字子革。晏婴笑着说:“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崔杼和庆封结盟的时候,唯独我没有参与。四大家族发生内乱时,我一直陪伴在国君身边。该刚则刚,该柔则柔,相机而动,目的在于保全国君和国家,这哪里是旁观者能够看透的呢?”
左边队列中又有一人走出来说:“大丈夫遇到圣明的君主,施展自己的才华谋略,必定要有宏大的规划。在我看来,平仲您未免有些小气吝啬了。” 晏婴看了看,说话的是太宰薳启疆。晏婴问道:“您怎么会认为我小气吝啬呢?” 薳启疆说:“大丈夫在圣明君主的朝堂为官,贵为相国,本应当身着华美的服饰,乘坐气派的车马,以此彰显君主的恩宠赏赐。可您为何穿着破旧的皮裘,驾着瘦弱的马匹出使他国,难道是俸禄不够吗?而且我听说,您年少时就穿着一件狐裘,三十年都不更换。祭祀的时候,猪肩肉小得都盖不满祭祀的器具,这不是小气吝啬又是什么呢?” 晏婴听后,拍手大笑道:“您的见识,怎么如此浅薄呢!自从我担任相国以来,父族的人都能穿上皮裘,母族的人都能吃上肉,就连妻族的人,也没有受冻挨饿的。那些生活在民间的贫寒之士,依靠我资助才能生火做饭的,有七十多家。我自家虽然节俭,但父族、母族、妻族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我自身看似吝啬,却能让众多士人得到满足。用这种方式来彰显君主的恩宠赏赐,难道不伟大吗?”
话还没说完,右边队列中又有一人走出来,指着晏婴大笑道:“我听说商汤身高九尺,成为一代贤王;子桑力大无穷,能够力敌万夫,成为名将。古代的明君和贤达之士,大多身材魁梧,英勇盖世,才能在当时建功立业,名垂后世。如今您身高不满五尺,力气连一只鸡都比不上,只会耍耍嘴皮子,还自以为有能耐,难道不觉得羞耻吗!” 晏婴看了看,此人是公子真的孙子,名叫囊瓦,字子常,现任楚王的车右之职。晏婴微微一笑,回答道:“我听说秤砣虽然小,却能压住千斤重物;船桨虽然长,却始终受水的驱使。侨如身材高大,却在鲁国被杀;南宫万力大无比,却在宋国被杀。您身材高大、力气很大,难道不担心重蹈他们的覆辙吗?我自知没什么能耐,只是有人提问,我便回答,又怎么敢肆意卖弄口才呢?” 囊瓦听后,无法再回应。
这时,忽然有人通报:“令尹薳罢来了。” 众人都拱手站立,等候他的到来。伍举于是向晏婴作揖,引领他进入朝门,并对诸位大夫说:“平仲先生是齐国的贤能之士,诸位为何要用言语为难他呢?”
没过多久,楚灵王登上大殿,伍举带领晏婴入朝拜见。楚灵王一见到晏婴,便急忙问道:“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 晏婴回答说:“齐国人口众多,人们呼出的气能汇聚成云,挥洒的汗能如同下雨,走路的人肩膀相互摩擦,站立的人脚跟紧挨着脚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 楚灵王又说:“既然如此,为何派你这样的小人物来访问我国呢?” 晏婴回答道:“我国派遣使者有固定的规矩,贤能的人出使贤能的国家,不贤能的人出使不贤能的国家;大人出使大国,小人出使小国。我是个小人物,而且最不贤能,所以被派来出使楚国。” 楚灵王听了,为自己的话感到惭愧,然而心中也暗暗对晏婴的应对能力感到惊异。
出使的事务结束后,恰好郊外的人献上合欢橘。楚灵王先拿了一枚赏赐给晏婴,晏婴连皮一起吃了下去。楚灵王鼓掌大笑道:“齐国人难道没吃过橘子吗?为什么不剥开呢?” 晏婴回答说:“我听说‘接受君主赏赐的人,瓜桃不用削皮,橘柑不用剖开’。如今承蒙大王赏赐,就如同我的国君赏赐一样,大王没有下令让我剖开,我怎敢不整个吃掉呢?” 楚灵王听后,不禁对晏婴肃然起敬,赐给他座位,并命人摆上酒席。
不一会儿,有三四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殿下走过。楚灵王急忙问道:“这个囚犯是哪里人?” 武士回答说:“齐国人。” 楚灵王又问:“犯了什么罪?” 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 楚灵王于是看着晏婴说:“齐国人都习惯当盗贼吗?” 晏婴知道这是楚灵王故意安排,想要借此嘲笑自己,于是叩头说道:“我听说‘江南有一种橘子,移植到江北,就会变成枳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土地不同。如今齐国人在齐国不做盗贼,到了楚国却成了盗贼,这是楚国的土地环境造成的,与齐国又有什么关系呢?” 楚灵王沉默了许久,说道:“我本想羞辱你,如今反倒被你羞辱了。” 于是,楚灵王以隆重的礼节招待晏婴,并送他回到齐国。
齐景公嘉奖晏婴的功劳,尊他为上相,赏赐给他价值千金的皮裘,还想割让土地来增加他的封地,晏婴都没有接受。齐景公又想扩建晏婴的住宅,晏婴也极力推辞。一天,齐景公来到晏婴家中,看到晏婴的妻子,便问晏婴:“这是您的妻子吗?” 晏婴回答说:“是的。” 齐景公笑着说:“哎呀!又老又丑啊!我有个女儿,年轻貌美,愿意许配给您。” 晏婴回答说:“那些年轻时凭借美貌侍奉他人的人,是因为年老色衰后,可以有所依靠。我的妻子虽然又老又丑,但我早已接受了她的托付,怎么忍心背弃她呢?” 齐景公感叹道:“您不背弃自己的妻子,更何况是君主和国家呢?” 从此,齐景公更加深信晏婴的忠诚,对他的委任也更加隆重。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