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二十回 晋献公违卜立骊姬 楚成王平乱相子文

第二十回 晋献公违卜立骊姬 楚成王平乱相子文(2 / 2)

楚国的熊艰和熊恽兄弟,虽然都是文夫人所生,但熊恽的才智超过他的兄长,深受文夫人喜爱,国人也都对他十分推崇。熊艰继承君位后,心里忌恨弟弟熊恽,总想找机会杀掉他,以绝后患。不过,熊恽身边有不少人为他周旋,所以熊艰一直犹豫不决。熊艰对政事很懈怠,只喜欢游猎,在位三年,没有任何作为。熊恽察觉到与兄长之间的嫌隙已深,便私下蓄养敢死之士,趁着熊艰外出打猎时,发动袭击将他杀死,然后以熊艰因病去世为由,告知文夫人。文夫人虽然心中怀疑,但不想把事情闹得太明白,于是让各位大夫拥立熊恽为君,这就是楚成王。因为熊艰未曾好好治理国家,不能算作真正的君主,所以给他的称号是 “堵敖”,不以君王之礼安葬他。楚成王任命他的叔父王子善为令尹,王子善也就是子元。

子元自从兄长文王去世后,就有了篡夺君位的想法。他还倾慕嫂子息妫的绝世美貌,想与她私通。况且熊艰和熊恽两个孩子年纪都小,子元自恃是长辈,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只是忌惮大夫斗伯比正直无私,且足智多谋,所以不敢肆意妄为。到了周惠王十一年,斗伯比病逝,子元没了顾忌,就在王宫旁边大肆修建馆舍,每天歌舞奏乐,企图以此迷惑文夫人。

文夫人听到外面的乐舞声,便问侍从:“宫外的乐舞声是从哪里传来的?” 侍从回答:“这是令尹新建的馆舍传来的。” 文夫人说:“先君舞矛,是为了练习武艺,征讨诸侯,所以各国朝贡不断。如今楚国军队已经十年没有进军中原了。令尹不想着洗刷耻辱,却在我这个未亡人旁边歌舞作乐,这不是很奇怪吗?” 侍从把文夫人的话告诉了子元。子元说:“一个妇人都不忘中原之事,我反倒忘了;不讨伐郑国,就不算大丈夫。” 于是,他征发六百辆兵车,亲自担任中军主帅,让斗御疆、斗梧打着大旗作为前队,王孙游、王孙嘉作为后队,浩浩荡荡地向郑国进发。

郑文公听说楚国大军压境,急忙召集百官商议对策。堵叔说:“楚国兵力强盛,我们难以抵挡,不如请求讲和。” 师叔说:“我们刚刚与齐国结盟,齐国一定会来救援,我们暂且坚守城池,等待齐国援军。” 世子华年轻气盛,请求出城背城一战。叔詹说:“他们三人的话,我认同师叔的建议。不过,依我看来,楚国军队不久就会自行撤退。” 郑文公问:“令尹亲自率军前来,怎么会轻易撤退呢?” 叔詹说:“自从楚国对外用兵以来,还从未动用过六百辆兵车。公子元一心想要取胜,不过是为了讨好息夫人罢了。一心求胜的人,也必定害怕失败。等楚军来了,我自有办法让他们退兵。”

大家正在商议,谍报传来:“楚军已经攻破桔柣关,进入外城,拿下纯门,马上就要打到逵市了。” 堵叔说:“楚军已经逼近,要是讲和不成,我们就逃到桐邱躲避吧。” 叔詹说:“不用害怕!” 于是,他让甲士埋伏在城内,大开城门,街市上百姓像往常一样来来往往,毫无惧色。斗御疆等人率领的前队先到,看到这样的情景,城上又毫无动静,心中十分疑惑。斗御疆对斗梧说:“郑国如此悠闲,必定有诡计,想哄我们进城。不能轻易前进,还是等令尹来了再商议。” 于是,他们在离城五里的地方扎下营寨。

不一会儿,子元的大军也到了,斗御疆等人把城中的情况禀报给子元。子元亲自登上高处眺望郑城,只见城中旌旗整齐,甲士林立。看了一会儿,他感叹道:“郑国有‘三良’在,他们的谋略难以捉摸!万一失利,我有什么脸面去见文夫人呢?还是再探听一下虚实,才能攻城。” 第二天,后队的王孙游派人来报告:“谍报说齐侯会同宋、鲁两国诸侯,亲自率领大军前来救援郑国。斗将军等人不敢贸然前进,特来等候军令,准备迎敌。” 子元大惊,对众将说:“诸侯要是截断我们的退路,我们就会腹背受敌,必定遭受损失。我们已经打到郑国的逵市,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了。” 于是,他暗中传令,让士兵口中衔枚,马匹摘掉铃铛,连夜拔营起寨。为了防止郑军追赶,他命令不要拆除营帐,仍然竖起大旗,迷惑郑国人。大军悄悄撤出郑国边境后,才开始鸣钟击鼓,唱着凯歌返回楚国。子元先派人向文夫人报告:“令尹大获全胜回来了!” 文夫人说:“令尹要是能歼灭敌军,建立战功,应该向国人宣告,彰显赏罚分明,再祭告太庙,安慰先王的在天之灵。这和我这个未亡人有什么关系呢?” 子元听后,十分惭愧。楚王熊恽听说子元不战而回,从此对他有了不满之意。

郑叔詹亲自督促军士巡城,彻夜未眠。天亮后,他望见楚军的营帐,指着说:“这是空营,楚军已经逃走了。” 众人还不相信,问:“您怎么知道?” 叔詹说:“营帐是大将居住的地方,本应击钲警戒,军声震动。现在却看到群鸟在上空栖息鸣叫,所以知道这是空营。我估计诸侯的救兵必定会来,楚军先得到消息,所以逃走了!” 没过多久,谍报传来:“诸侯的救兵果然到了,还没到郑国边境,听说楚军已经离开,就各自撤回本国了。” 众人这才佩服叔詹的智慧。郑国派使者去感谢齐侯救援的功劳。从此,郑国对齐国心服口服,不敢再有二心。

再说子元,自从讨伐郑国无功而返,心里很不安,篡权的想法更加急迫。他想先与文夫人通好,然后再行动。恰好文夫人有点小病,子元就假称请安,来到王宫。随后,他把卧具搬到宫中,一连三天都不出来。数百名家兵环绕在宫外。大夫斗廉听说后,闯进王宫,径直来到子元的卧榻前。只见子元正在对着镜子整理鬓发,斗廉责备他说:“这里岂是臣子梳洗的地方?令尹应该赶紧离开!” 子元说:“这是我家的宫室,与你这个射师有什么关系?” 斗廉说:“王侯尊贵,即使是弟兄也不能随意出入。令尹虽然是君王的弟弟,也是臣子。臣子经过宫阙要下车,经过宗庙要快走,在地上咳嗽吐痰都是不敬的行为,何况是在宫中居住呢?况且寡夫人就在附近,男女有别,令尹难道没听说过吗?” 子元大怒,说:“楚国的政事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你怎么敢多嘴!” 他命令左右把斗廉的手铐起来,囚禁在廊下,不让他出宫。

文夫人派侍从向斗伯比的儿子斗谷于菟告急,让他入宫平定祸乱。斗谷于菟秘密奏报楚王,约好斗梧、斗御疆以及自己的儿子斗班,半夜率领甲士包围王宫,对那些家兵一顿乱砍,众人纷纷惊散。子元正抱着宫女醉卧,从梦中惊醒,手持宝剑冲了出来。正好遇到斗班,斗班也持剑而入。子元大喝:“作乱的竟然是你这个小子!” 斗班说:“我不是作乱,是来诛杀作乱之人的。” 两人就在宫中打了起来。没几个回合,斗御疆、斗梧也赶到了。子元知道自己难以取胜,夺门想逃,被斗班一剑砍下头来。斗谷于菟让人打开斗廉的手铐,把他放了出来,然后一起到文夫人的寝室外面,叩头请安后才退下。第二天早上,楚成王熊恽临朝,百官朝见完毕,楚王下令灭掉子元的家族,在大街上张榜公布他的罪状。髯翁在评论公子元企图迷惑文夫人这件事时,写诗道:“堪嗟色胆大于身,不论尊兮不论亲。莫怪狂且轻动念,楚夫人是息夫人。”

斗谷于菟的祖父叫斗若敖,他娶了郧子的女儿,生下斗伯比。若敖去世时,斗伯比还年幼,就跟随母亲住在郧国,经常出入郧国宫中,郧夫人像疼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疼爱他。郧夫人有个女儿,与斗伯比是表兄妹,从小就在宫中一起玩耍,长大后也没有避讳,两人渐渐产生了私情。郧女怀了孕,郧夫人这才发觉,于是禁止斗伯比入宫,让女儿假称生病,独居一室。到了分娩的时候,郧女产下一个儿子,郧夫人悄悄让侍从用衣服包裹好婴儿,带出宫外,扔到梦泽之中。她想瞒着郧子,也不想张扬女儿的丑事。斗伯比羞愧不已,和母亲回到楚国去了。

当时,郧子正好去梦泽打猎,看到泽中有一只猛虎蹲在那里,便让左右放箭,箭都落在旁边,一支也没射中,那只老虎却一动不动。郧子心生疑惑,派人到泽中查看。回报说:“老虎正抱着一个婴儿喂奶,见到人也不躲避。” 郧子说:“这是神物,不可惊动它。” 打猎结束后,郧子回到家中,对夫人说:“我刚才在梦泽看到一件奇事。” 夫人问:“什么事?” 郧子就把老虎给婴儿喂奶的事情讲述了一遍。夫人说:“夫君有所不知,这个婴儿是我让人扔掉的!” 郧子惊讶地说:“夫人怎么会有这个婴儿,还把他扔掉呢?” 夫人说:“夫君不要怪罪。这个孩子实际上是我女儿和斗伯比所生。我担心玷污女儿的名声,所以让侍从把他扔到梦泽。我听说姜嫄踩了巨人的脚印后怀孕生子,把孩子扔在冰上,飞鸟用翅膀为他覆盖,姜嫄认为这是神意,就收养了他,给他取名为弃,后来弃做了后稷,成为周朝的祖先。这个孩子既然有老虎喂奶的奇异之事,将来必定是大贵人。” 郧子听从了夫人的话,派人把孩子抱回来,让女儿抚养。过了一年,郧子把女儿送到楚国,与斗伯比成亲。

楚地的方言,把 “乳” 叫做 “谷”,把 “虎” 叫做 “于菟”。取 “乳虎” 的意思,给这个孩子取名为谷于菟,表字子文。如今云梦县有于菟乡,就是子文出生的地方。谷于菟长大后,具备安民治国的才能,拥有经天纬地的谋略。他的父亲斗伯比在楚国担任大夫。斗伯比死后,谷于菟继承大夫之位。子元死后,令尹的职位空缺。楚王想用斗廉,斗廉推辞说:“如今与楚国为敌的是齐国。齐国任用管仲、宁戚,国家富足,兵力强盛。我的才能显然比不上管仲、宁戚。大王要是想改革楚国的政事,与中原抗衡,非得斗谷于菟不可。” 百官也齐声保奏:“必须是这个人,才能胜任令尹之职。” 楚王批准了奏请,于是任命斗谷于菟为令尹。楚王说:“齐国任用管仲,称他为仲父。如今谷于菟在楚国地位尊崇,也应该有个尊称。” 于是,大家都称他为子文,而不直呼其名。这一年是周惠王十三年。

子文担任令尹后,提出:“国家的祸患,都是由于君主弱小、臣子强大导致的。凡是百官的采邑,都要拿出一半还给公家。” 子文率先在斗氏家族实行,其他人不敢不从。又因为郢城地处南方,靠近湘潭,北面依靠汉江,是形胜之地,于是把都城从丹阳迁到郢城。子文训练军队,选拔贤能之士。他认为公族屈完贤能,就让他担任大夫;族人斗章有才能且有智谋,就让他和其他斗氏族人共同治理军队。任命自己的儿子斗班为申公。楚国由此得到很好的治理。

齐桓公听说楚王任用贤能,图谋治理国家,担心楚国在中原与齐国争胜,就想发动诸侯的军队讨伐楚国。他询问管仲的意见,管仲回答说:“楚国在南海称王,地域广阔,兵力强盛,周天子都无法控制。如今又任用子文执政,国内四方安宁,不能靠武力使它屈服。况且您刚刚得到诸侯的拥护,要是没有存亡兴灭的大德,深入民心,恐怕诸侯的军队不会为我们所用。现在应当进一步扩大威望和德行,等待时机再行动,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桓公说:“自我的先君为九代之前的仇恨报仇,灭掉纪国,占有了纪国的土地。鄣国是纪国的附庸,至今还没有归服,我想一并灭掉它,怎么样?” 管仲说:“鄣国虽然是小国,但它的祖先也是太公的支孙,与齐国同姓。灭掉同姓国家,不合道义。您可以命令王子成父率领大军巡视纪城,做出要讨伐的样子。鄣国必定会因为害怕而来投降。这样既没有灭掉亲人的恶名,又能得到土地的实际利益。” 桓公采用了这个策略,鄣国国君果然因为害怕而请求投降。桓公说:“仲父的谋略,真是百发百中!”

君臣正在商议国事,忽然有近臣来报告:“燕国遭到山戎的进攻,特意派人来求救。” 管仲说:“您想要讨伐楚国,必须先平定山戎。山戎的祸患消除了,才能专心对付南方。” 究竟桓公怎样征服山戎,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