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齐说:“我们听说‘儿子不谈论父亲的过错,臣子不宣扬君主的恶行’。所以父亲有敢于劝谏的儿子,君主有敢于进谏的臣子。只听说过用德行来感化君主,没听说过以下犯上进行征伐的。如今纣王是君主,虽然他有失德之处,你们为何不尽心尽力劝谏,以尽臣子的本分,这样也不失为忠诚。况且西伯一直臣服于殷商,没听说对商有什么不满。我们又听说‘最高的德行没有不能感通的,最仁爱的人没有不被宾服的’。如果我们拥有至德至仁,那纣王的凶残为何不能化为淳良呢?依我们愚见,应当退守臣子的本分,秉持先王侍奉殷商的诚意,坚守千古以来的君臣名分,这不是很好吗?”
武王听完,停下坐骑,没有说话。姜子牙说:“二位的话虽然有道理,但这只是一种片面的见解。如今天下陷入困境,百姓如同身处水火之中,三纲已绝,四维已折,上天发怒,百姓怨恨,正处于天翻地覆、四海鼎沸的时刻。只有上天怜悯百姓,百姓的愿望,上天必定会依从。况且如今上天已经下达了命令。我周如果不顺从天意,同样有罪。而且上天所看到的,就是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就是百姓所听到的,所以我们断不能不起兵前往。如果不起兵,就是违背天意,岂不是辜负了百姓对我们的殷切期望?”
姜子牙左右的将士想要继续前行,伯夷、叔齐二人知道他们必定要前往,于是走到马前,拉住缰绳劝谏道:“父亲去世却不埋葬,就发动战争,这能算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讨伐君主,这能算是忠吗?我们担心天下后世会以此为借口来指责你们。” 左右众将看到伯夷、叔齐拉住马头劝谏,导致军士无法前进,心中大怒,想要举兵杀了他们。姜子牙急忙制止说:“不可,这是天下的义士。” 急忙命令左右将他们扶起,带离道路,众兵这才得以继续前进。
等到周兵进入朝歌,纣王自焚之后,天下归周。伯夷、叔齐以吃周的粮食为耻,进入首阳山采薇而食,并作歌道:“登彼西山兮,采其薇兮!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兮!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兮?吁嗟徂兮,命之衰兮!” 最终饿死在首阳山,至今人们都对他们称赞不已,千古以来都流传着他们的美名,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姜子牙的大队雄师,离开了首阳山,继续向前进发。真是:腾腾杀气冲霄汉,簇簇征云盖地来。
姜子牙率领的大军行进到金鸡岭时,只见岭上驻扎着一支军队,他们打着两面大红幡旗,挡住了大军的去路。哨探的士兵急忙跑到军前报告:“启禀元帅!金鸡岭有一支人马阻拦,大军无法前进,请元帅下令定夺。” 姜子牙传令安营扎寨,自己则升帐坐下,接着派探事军前去打探,看看这是哪支人马,为何在此阻拦大军。
话还没说完,左右士兵前来报告:“有一员敌将前来挑战。” 姜子牙不清楚对方的情况,赶忙传令询问:“谁愿意出阵迎战?” 左哨先行南宫适走上帐来,应声说道:“末将愿意前往。” 姜子牙叮嘱道:“这是首次出阵,务必小心行事。”
南宫适领命,翻身上马,一声炮响,他骑着马来到营前。只见对面一员敌将,头戴铁盔,乌亮的战马配着长枪,威风凛凛。这员敌将是什么模样呢?有诗为证:“将军如猛虎,战阵可腾云:铁甲生光艳,皂服袭龙文。赤胆扶真主,忠肝保圣君;西岐来报效,赶马立功勋。子牙逢此将,门徒是魏贲。”
南宫适大声问道:“你是哪路无名之兵,竟敢阻拦西岐大军?” 那员敌将名叫魏贲,他反问道:“你又是何人,要往哪里去?” 南宫适回答:“我家元帅奉天征讨,讨伐那无道的独夫。你怎敢如此大胆,阻拦我大军前行?” 说罢,大喝一声,挥舞着大刀直取魏贲。魏贲手中长枪迎面抵挡,两匹马交错,刀光剑影,两人大战了三十回合。
南宫适被魏贲杀得汗流浃背,心中暗自思忖:刚刚出兵到此,就遇到这么一员厉害的大将。若是败回大营,元帅必定会责怪。南宫适一分神,没提防魏贲大喝一声,一把抓住他的袍带,将他生擒过马。魏贲说:“我不伤害你的性命,快去请姜元帅出来相见。” 随后,又把南宫适放回了周营。
军政官赶忙跑到中军报告:“南宫适听令。” 姜子牙传令让他进来。南宫适上帐,把自己被擒又放回的经过,向元帅详细说了一遍。姜子牙听后大怒,说道:“我有六十万大军,你身为左哨首领官,如今一上阵就先挫了我军的锐气,还有脸来见我。” 喝令左右:“把他绑出辕门,斩首示众!” 左右士兵立刻将南宫适推出辕门。
魏贲在阵前看到周营要斩南宫适,在马上大声呼喊:“刀下留人!只请姜元帅出来相见,我自有机密之事相告。” 军政官又跑到帐中报告:“启禀元帅!那人在辕门外喊‘刀下留人,请元帅答话,自有机密相商’。” 姜子牙大骂:“匹夫!擒了我的将领却不杀,反倒放回来。如今又在辕门讨饶,速传令摆好队伍,出营相见。”
一声炮响,大红宝旗飘动。只见辕门下一对对士兵,都是红袍金甲,显得格外英勇威猛。先行官骑着玉麒麟,浑身散发着腾腾杀气;哪吒脚踏风火轮,眉宇间透着不凡;雷震子蓝面红发,手中拿着黄金棍;韦护手捧降魔杵,周身闪耀着片片云光。正是:盔山甲海真威武,一派天神滚出来。
姜子牙骑着四不象,上前问道:“你是何人,为何请我相见?” 魏贲见姜子牙军容整齐,士兵装备精良,一副兴旺发达的景象,于是翻身下马,拜倒在路旁,说道:“末将听闻元帅率领天兵讨伐纣王,特地前来投靠,希望能在麾下效力,为国家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只是之前未曾见到元帅的真实风采,不敢贸然进营。如今见元帅的士兵精锐,军威威严,礼仪周全,深知元帅不仅靠军威,更靠仁德服人。末将愿追随元帅,一同讨伐那无道的独夫,以泄人神之愤。”
姜子牙听后,便传令让魏贲进营。魏贲上帐后,再次跪地拜谢,说道:“末将自幼学习枪马之术,却一直没有遇到明主。如今遇到明君和元帅,魏贲定不辜负生平所学。” 姜子牙十分高兴。魏贲又跪下说道:“启禀元帅,虽然南宫将军一时失利,但还望元帅宽恕他。” 姜子牙说:“南宫适虽遭失败,然而得到魏将军,反倒是个吉兆。” 于是传令放了南宫适。
左右士兵将南宫适带上帐来,南宫适向姜子牙谢恩。姜子牙说:“你本是周室的元勋,身为左哨首领,初次上阵就失利,按道理应当斩首。但因魏贲归顺我军,先有凶险,后有吉祥。尽管如此,你还是把先锋印交给魏贲,你就留在营中听候调遣。” 当下,南宫适就把先锋印交给了魏贲。姜子牙传令继续起兵,这暂且不表。
且说张山阵亡的消息,飞速传到了汜水关,守将韩荣得知姜子牙在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便写好奏本送往朝歌。那天,微子看到奏本,知道张山阵亡,洪锦归降了周军,急忙抱着奏本进入内廷,向纣王详细奏明。纣王听闻张山为国捐躯,十分震惊,没想到姬发如此猖獗。他赶忙传下旨意,敲响钟鼓,登上大殿,百官前来朝贺。
纣王说:“如今姬发十分猖獗,各位爱卿有什么好的计谋,可以消除西土的大患?” 话还没说完,班中走出大夫飞廉,他俯伏在地,上奏道:“姜尚是昆仑山上会左道法术的人,不是普通的军队能够擒获剿灭的。陛下应当下诏,启用孔宣为将。他精通五行道术,或许可以擒获反叛之人,剿灭西土的乱军。” 纣王批准了这个建议,派遣使者前往三山关,一路上无话。正是:使命马到传飞檄,九重丹诏凤衔来。
话说使者来到三山关,传达旨意,孔宣将使者接到殿上。钦差官宣读诏旨,孔宣跪地聆听。诏旨写道:“天子拥有征伐的权力,将帅在外肩负重任。如今西岐的姬发大肆猖獗,屡次挫败王师,罪不可赦。孔宣你智谋与法术双全,古今少有,堪称大将之才。特派遣使者赐予你斧钺旌旗,让你专门负责征伐之事。务必擒获首恶,剿灭妖人,使西土永远安宁。你的功劳将记在社稷之上,朕也会感到荣耀。朕绝不吝啬封土之赏,以奖励有功之人。你要恭敬地执行,特此下诏!”
孔宣拜谢完旨意,打发天使回朝歌。他连夜扎营,整顿人马,总共聚集了十万大军。当天,他祭拜宝旗,离开了三山关。一路上,他们白天赶路,夜晚休息,饿了就吃饭,渴了就喝水。在途中,也并非一日行程。探马跑到中营报告:“汜水关的韩荣前来迎接元帅。” 孔宣传令让韩荣进来。韩荣来到中军,打躬说道:“元帅此行来迟了。” 孔宣问:“为何来迟了?” 韩荣说:“姜子牙在三月十五日金台拜将,人马已经开出西岐了。” 孔宣说:“料想姜尚也没什么能耐,我此行必定擒获姬发君臣,押解到朝歌。” 他吩咐速速打开关卡,催动人马,朝着西岐大道进发。
没过两天,就到了金鸡岭。哨探的士兵前来报告:“金鸡岭下,周兵已经到了,请元帅下令定夺。” 孔宣传令,将大营驻扎在岭上,阻挡周兵前进。不知双方交战胜负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