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无道,沉迷于温柔乡中,日夜寻欢作乐,兴致始终高涨。月光已经偏西,他仍在继续饮酒,清歌停歇后,箜篌又奏响了旋律。长期的荒淫无道,使得他养成了暴虐的性情,三纲五常被彻底破坏,也因此引发了战乱,让百姓陷入愁苦之中。臣子们的讽谏难以改变他放纵的本性,直至今日,人们依然对他的所作所为心怀遗恨。
且说姜皇后听到音乐声,询问身边侍从,得知是纣王与妲己在饮酒作乐,不禁摇头叹息:“天子如此荒淫,致使万民失去生计,这可是导致国家混乱的根源啊!昨日外臣进谏,竟惨遭杀害,这可如何是好?眼看成汤的天下就要发生变故,我身为皇后,岂能坐视不管?” 于是,姜皇后乘坐辇车,两旁宫人整齐排列,红灯闪烁,簇拥着她前往寿仙宫。迎驾官赶忙进宫启奏:“姜皇后已到宫门,等候陛下旨意。” 此时纣王酒意正浓,醉眼惺忪地说:“苏美人,你去迎接皇后。” 妲己领命,出宫迎接。见到皇后,妲己行礼,皇后赐她平身。随后,妲己引领姜皇后到殿前行礼完毕。纣王吩咐道:“左右,设座,请皇后就坐。” 姜皇后谢恩后,在右边坐下。要知道,皇后是纣王的原配,而妲己只是宠妃,不能一同就坐,只能在一旁侍立。纣王向正宫皇后敬酒,说道:“梓童今日来到寿仙宫,朕深感欣喜。命妲己美人让宫娥轻敲檀板,美人亲自歌舞一曲,为梓童助兴赏玩。” 这时,宫娥鲧捐轻轻敲击檀板,妲己随即翩翩起舞,且看:
她身上的霓裳随风摆动,绣带轻盈飘扬。轻柔的裙带不沾一丝尘埃,腰肢如风中折柳般婀娜。歌喉嘹亮,仿佛是月宫中传来的仙音。那一点朱唇,恰似被雨打湿的樱桃。纤细的十指,宛如春笋般鲜嫩。杏脸桃腮,犹如刚刚绽放花蕊的牡丹。真好似琼瑶仙境中的神仙降临,丝毫不亚于嫦娥下凡到人间。
妲己腰肢如柳般柔软,歌声轻柔婉转,仿佛是轻云在岭上随风摇曳,又似嫩柳在池塘边拂水。只见鲧捐和两旁的侍儿纷纷喝彩,跪地齐称:“万岁。” 然而,姜皇后却正眼都不瞧一下,只是眼睛看着鼻子,心思专注于内心。
突然,纣王看到姜皇后这般神情,便笑着问道:“御妻,光阴飞逝,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过,美好的景致并不多,正应该趁着此时尽情享乐。像妲己这样的歌舞,堪称天上奇观,人间少有,十分真切动人。御妻为何没有喜悦之色,反而一脸严肃,连看都不看一眼呢?” 姜皇后闻言,离座跪地奏道:“妲己的歌舞,并非稀奇之事,也并非什么真实可贵之物。” 纣王疑惑地问:“这美妙的乐舞都不算奇宝,那什么才算奇宝呢?” 姜皇后说:“臣妾听闻,君主若有道,应当轻视财物而重视德行,远离谗言和美色,这才是君主自身应有的珍宝。比如,天有日月星辰这些珍宝,地有五谷百果这些珍宝,国有忠臣良将这些珍宝,家有孝子贤孙这些珍宝。这四类,才是天地国家所拥有的真正珍宝。而陛下如今荒淫无度,贪恋酒色,征选歌舞技艺,生活穷奢极欲,听信谗言佞语,残杀忠良之士,驱逐正直之人,抛弃德高望重的老者,亲近有罪之人,只听从妇人之言。这就如同母鸡代替公鸡打鸣,是家道衰败的象征。将这些当作珍宝,实则是导致家败国亡的不祥之物。臣妾希望陛下能毫不吝啬地改正过错,修养自身品德,亲近太师太保等贤臣,远离女色,树立纲常,主持公正,不要沉溺于宴饮游乐,不要沉醉在酒色之中,不要荒废懈怠,每日勤勉处理正事,不要骄傲自满。如此,或许上天会改变心意,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天下有望迎来太平。臣妾身为女流之辈,不懂忌讳,冒昧冒犯陛下听闻。希望陛下能痛改前非,全力施行,臣妾将不胜荣幸,天下也将幸甚!”
姜皇后奏完,辞谢后,登上辇车回宫。且说纣王本就酒醉,听了皇后这一番言语,顿时怒容满面:“这个贱人不识抬举,朕让美人歌舞一曲,给她赏玩取乐,她却对朕说三道四,说了这么多废话。若不是看在她是正宫的份上,真想用金瓜砸死她,才能消我心头之恨,真是气人!” 此时已过三更,纣王酒也醒了几分,对妲己说:“美人,方才朕心中恼怒,你再舞一曲,为朕解解闷。” 妲己跪地奏道:“妾身从今往后,不敢再歌舞了。” 纣王问:“为何?” 妲己说:“姜皇后严厉斥责妾身,说这歌舞是倾家丧国之物。况且皇后所言甚是在理,妾身承蒙陛下恩宠,不敢片刻离开陛下左右。倘若娘娘将此事传出宫闱,说贱妾蛊惑圣心,引诱天子不行仁政,让外廷大臣以此来责备陛下,那妾身即便拔光头发,也不足以弥补罪过。” 说罢,泪如雨下。纣王听后大怒道:“美人只管侍奉朕,明日朕就废了那个贱人,立你为皇后,朕自有主张,美人不必担忧!” 妲己谢恩,自此之后,他们日夜奏乐饮酒,暂且不表。
一日,恰逢月初,姜皇后在宫中接受各宫嫔妃的朝贺。西宫黄贵妃,是黄飞虎的妹妹;馨庆宫杨贵妃,都来到正宫。这时,有宫人来报:“寿仙宫苏妲己候旨。” 皇后传旨宣妲己进宫。只见姜皇后升上宝座,黄贵妃在左边,杨贵妃在右边。妲己进宫朝拜完毕,姜皇后特意赐美人平身,妲己便在一旁侍立。两位贵妃问道:“这就是苏美人?” 姜皇后回答:“正是。” 接着,姜皇后斥责妲己道:“天子在寿仙宫,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法纪混乱。你却没有一句规劝之言,反而迷惑天子,让他日夜沉迷歌舞,沉醉于酒色之中,拒绝劝谏,杀害忠良,破坏成汤的大典,贻误国家的治安,这一切都是你挑起的。从今往后,若你仍不知悔改,继续引诱君主走上歧途,依旧肆无忌惮,本宫定将依照中宫之法处置你。你暂且退下吧!” 妲己忍气吞声,拜谢后出宫,满脸羞愧,心情郁闷地回到自己宫中。
当时,鲧捐迎上妲己,口称:“娘娘。” 妲己进宫后,坐在绣墩上,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鲧捐问道:“娘娘今日朝见正宫回来,为何唉声叹气?” 妲己咬牙切齿地说:“我身为天子的宠妃,姜后却仗着自己是原配,在黄、杨二贵妃面前羞辱我,这口气我怎能不报?” 鲧捐说:“主公前日亲口许诺娘娘为正宫,还怕不能报仇吗?” 妲己说:“虽说有此许诺,但姜后还在位,这可如何是好?必须想出一条奇计,害死姜后,此事才能妥当。不然,百官也不会服气,依旧会进谏不停,怎能安稳?你有什么计策可行?若能成功,你的福气也不浅!” 鲧捐说:“我们都是女流之辈,况且奴婢只是一个侍婢,哪有什么深谋远虑。依奴婢之见,不如召一位外臣来商议,这样才妥当。” 妲己沉思片刻,说:“外官怎么能轻易召进宫来?况且宫中耳目众多,又不是心腹之人,这可不行。” 鲧捐说:“明日天子会去御花园,娘娘可暗中传下懿旨,宣中谏大夫费仲到宫。待奴婢嘱咐他,让他定一条妙计。若能害了姜皇后,许诺他官居显位,加官进爵。他一向有才名,定会用心谋划,万无一失。” 妲己说:“此计虽妙,可要是他不肯帮忙,该怎么办?” 鲧捐说:“此人也是主公的宠臣,主公对他言听计从。况且娘娘能进宫,也是他举荐的,奴婢知道他肯定会尽力。” 妲己听后十分高兴。
那日,纣王前往御花园,鲧捐暗中传下懿旨,将费仲宣至寿仙宫。费仲在宫门外,只见鲧捐出宫,对他说:“费大夫,娘娘有一封密旨,你拿回去自己拆开观看。此事机密,不可泄露,若事情办成,苏娘娘绝对不会辜负大夫。宜速不宜迟!” 鲧捐说完,便进宫去了。费仲接过书信,急忙出了午门,回到自己府邸,进入内室打开书信,原来是妲己让他设谋害姜皇后的重要内容。看完之后,费仲陷入沉思,心中忧虑恐惧。他心想:“姜皇后是主上的原配,她的父亲东伯侯姜桓楚,镇守东鲁,麾下有雄兵百万,大将千员,长子姜文焕更是勇冠三军,力敌万夫,怎么能轻易招惹?若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可若迟疑不办,妲己又是天子的宠妃,要是她因此记恨,在枕边悄悄说坏话,或者在天子酒后进谗言,我就会死无葬身之地!” 费仲心中犹豫不决,坐立不安,如芒在背,整日沉思,却想不出一点办法,没有半条计策可施。他在厅前走到厅后,神魂颠倒,像喝醉了酒又像发痴一样坐在厅上。正在烦闷之时,只见一个身高一丈四,肩膀宽阔,强壮勇猛的人从面前走过。费仲问道:“你是什么人?” 那人急忙上前叩头说:“小的是姜环。” 费仲听了,便问:“你在我府中几年了?” 姜环说:“小的从东鲁来到老爷府上已经五年了,承蒙老爷一向关照,恩德如山,无以为报。只是不知道爷爷正烦闷,没有及时回避,还望老爷恕罪!” 费仲一见到此人,顿时计上心来,说道:“你先起来,我有事问你。你若肯用心去做,日后的富贵可不小。” 姜环说:“老爷吩咐,小的怎敢不努力去办?何况小的受老爷知遇之恩,即便赴汤蹈火,也万死不辞!” 费仲高兴地说:“我整日苦思冥想,毫无办法,没想到办法却在你身上。若此事办成,你我都将有无尽的富贵。千万不要泄露,否则灾祸非同小可!” 费仲凑近姜环耳边,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地说了一番。姜环点头,领命而去。这正是:“金风未动蝉先觉,暗送无常死不知。” 有诗为证:
“姜后忠贤报主难,孰知平地起波澜;可怜数载鸳鸯梦,惨酷奇冤不忍看!”
话说费仲精心将计策写好,秘密交给鲧捐。鲧捐拿到书信,赶紧暗中呈给妲己。妲己看完,满心欢喜,心想:“正宫之位不久就归我了。” 一天,纣王在寿仙宫闲来无事,妲己趁机启奏道:“陛下一心眷恋妾身,已有十天没登上金殿了。希望陛下明日临朝,也好不辜负文武百官的期望。” 纣王说:“美人所言极是,实在难得。就算是古代的贤妃圣后,也比不上你这般贴心。明日朕就临朝,处理政务,才不辜负美人的美意。” 看官,这其实是费仲和妲己设下的计谋,哪是什么好意,暂且按下不表。
第二天,天子准备上朝,只见左右侍奉的官员保驾,纣王从寿仙宫出发。銮舆经过圣德殿,来到分宫楼,只见红灯闪烁,香气弥漫。正走着,突然从分宫楼门角旁蹿出一人,此人身高一丈四,头戴扎巾,手持宝剑,行动如虎狼般迅猛。他大喝一声:“昏君无道,沉迷酒色!我奉主母之命,前来刺杀昏君,好让成汤的天下不落入他人之手,确保我主能继续为君!” 说着便一剑劈来。好在周围有众多保驾官员,此人还没靠近纣王,就被众官员制服。众人用绳索将他捆绑起来,带到纣王面前,让他跪在地上。纣王又惊又怒,来到大殿升座。文武百官朝贺完毕,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纣王说:“宣武成王黄飞虎、亚相比干。” 两位大臣立刻出班,俯身跪地称臣。纣王说:“二位爱卿,今日升殿,发生了一件极为异常的事。” 比干问:“是什么异常之事?” 纣王说:“在分宫楼有一个刺客,拿着剑来刺朕,不知是受何人指使?” 黄飞虎听了,十分震惊,急忙问道:“昨夜是哪位官员在殿中值守?” 这时,有一人出班,此人乃是封神榜上有名的总兵,名叫鲁雄,他拜伏在地说:“是臣在殿中值守,昨晚并无奸细。此人莫非是五更时跟着百官混入分宫楼的,所以才发生了这变故。” 黄飞虎吩咐:“把刺客带上来。” 众官员将刺客拖到殿前滴水之处。天子传旨:“谁能为朕审问清楚,回朕的话。” 班中走出一人,上奏说:“臣费仲不才,愿去审问,然后回旨。” 看官,费仲原本并非审问官员,这其实是他和妲己设下的圈套,用来陷害姜皇后,他们担心别人审出实情,所以费仲主动请求去审问。
话说费仲将刺客带到午门外审问,还没动用刑罚,刺客就招认了谋反之事。费仲进入大殿,向天子俯伏回旨。百官不知道这是他们设的计谋,都静静地听他回奏。纣王问:“审问结果如何?” 费仲奏道:“臣不敢奏明。” 纣王说:“你既然审问清楚了,为何不奏?” 费仲说:“请陛下赦免臣的罪,臣方可回旨。” 纣王说:“赦你无罪。” 费仲这才奏道:“刺客姓姜,名环,是东伯侯姜桓楚的家将,奉中宫姜皇后的懿旨,前来行刺陛下。他们意图夺取天位,让姜桓楚当天子。幸好宗社有灵,皇天后土庇佑陛下,洪福齐天,逆谋才得以败露,刺客也随即被抓获。请陛下召集九卿、文武大臣和贵戚,商议定夺此事。”
纣王听了,拍案大怒:“姜后是朕的原配,竟敢如此无礼,谋逆不道!还商议什么贵戚?况且宫廷弊端难除,祸乱潜藏在宫禁之内,身边之事难以提防。速命西宫黄贵妃去审问,然后回旨。” 纣王怒发如雷,起驾回到寿仙宫,暂且不表。
且说众大臣纷纷议论,难以分辨事情真假。上大夫杨任对武成王说:“姜皇后一向贞静淑德,慈祥仁爱,治理后宫有方。依下官看来,其中必定有不为人知的隐情,朝廷内部肯定有人暗中勾结。各位殿下,众位大夫,我们先不要退朝,且等西宫黄贵妃的消息,再做定论。” 于是,百官都在九间殿没有散去。
话说奉御官带着旨意来到中宫,姜皇后接旨,跪地聆听宣读。奉御官宣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