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一○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第一○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2 / 2)

且说凤姐梳好头,换了衣服,心想,虽然自己不去,也该带个信儿。再说了,宝钗还是新媳妇,出门自然要有人照应。于是见过王夫人,找了个借口,便来到宝玉房中。只见宝玉穿着衣服,歪在炕上,两只眼睛呆呆地看着宝钗梳头。凤姐站在门口,还是宝钗一回头看见了,连忙起身让座。宝玉也爬起来,凤姐这才笑嘻嘻地坐下。宝钗对麝月说:“你们看,二奶奶进来了也不吱一声。” 麝月笑着说:“二奶奶刚才进来的时候摆手,不让我们出声呢。”

凤姐对宝玉说:“你还不走,等什么呢。没见过这么大个人了还像个小孩子似的。人家自己梳头,你趴在旁边看什么?整天在一个屋里还看不够?也不怕丫头们笑话。” 说着,哧地一笑,还瞅着宝玉咂嘴。宝玉虽然有点不好意思,但也没太在意,倒是把宝钗臊得满脸通红,既不好当没听见,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见袭人端过茶来,宝钗只好借着递烟来掩饰尴尬。凤姐笑着站起来接过烟,说:“二妹妹,你别管我们的事,快穿衣服吧。” 宝玉也在一旁找借口,一会儿找这个,一会儿弄那个。凤姐说:“你先去吧,哪有爷们等着奶奶们一起走的道理。” 宝玉说:“我只是觉得我这身衣服不太好,不如前年老太太给的那件雀金呢的好。” 凤姐故意逗他说:“你为什么不穿?” 宝玉说:“现在穿太早了。” 凤姐突然想起什么,后悔自己说错了话,幸亏宝钗和王家也是亲戚,只是在那些丫头们面前有点不好意思。

袭人接着说:“二奶奶还不知道呢,就算能穿,他也不穿了。” 凤姐问:“这是为什么?” 袭人道:“跟二奶奶说,我们这位爷的行事总是出人意料。那一年二舅太爷生日,老太太给了他这件衣裳,谁知那天就烧坏了。我妈病重,我不在家。那时候还有晴雯妹妹呢,听说她病着还给他补了一整夜,第二天老太太才没看出来。去年有一天上学天冷,我叫焙茗拿给他披上。谁知这位爷看到这件衣裳就想起晴雯了,说再也不穿了,让我给他收着,要收一辈子呢。” 凤姐没等袭人说完,就说:“你一提晴雯,真是可惜了,那孩子模样和手艺都好,就是嘴厉害点儿。偏偏太太不知道听了什么谣言,活生生地把她的小命给要了。还有一件事,有一天我看见厨房里柳家的女人的女儿,叫什么五儿,那丫头长得跟晴雯简直一模一样。我心里想把她叫进来,后来问她妈,她妈说很愿意。我想着宝二爷屋里的小红跟了我,我还没把她还回去呢,就想把五儿补进来。平儿说太太那天说了,凡是像晴雯那样的,都不许派到宝二爷屋里。我就把这事儿放下了。现在宝二爷也成家了,还怕什么呢,不如我把她叫进来。可不知道宝二爷愿不愿意?要是想着晴雯,看到这五儿就像看到晴雯了。”

宝玉本来要走,听到这些话,一下子愣住了。袭人道:“他怎么会不愿意呢,早就想把五儿弄来了,只是因为太太的话太坚决了。” 凤姐说:“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我就把她叫进来。太太那边有我呢。” 宝玉听了,高兴得不得了,这才走到贾母那边去了。这边宝钗穿衣服。凤姐看着他们小两口如此恩爱缠绵,想起贾琏刚才的态度,心里好不伤心,坐不住了,便起身对宝钗笑着说:“我和你去老太太屋里吧。” 说完,笑着出了房门,和宝钗一起去见贾母。

宝玉正在向贾母回禀要去舅舅家。贾母点头说道:“去吧,不过要少喝点酒,早点回来。你身体才刚好些。” 宝玉答应着走出来,刚走到院子里,又转身回去,在宝钗耳边悄悄说了几句。宝钗笑着说:“知道了,你快去吧。” 催着宝玉离开了。

贾母和凤姐、宝钗没说上三句话,只见秋纹进来通报:“二爷派焙茗回来,说请二奶奶。” 宝钗说:“他又忘了什么,还专门叫人回来?” 秋纹说:“我让小丫头问了,焙茗说‘二爷忘了一句话,叫我回来告诉二奶奶:要是去舅舅家,就快点来;要是不去,别在风口里站着。’” 这话把贾母、凤姐,还有在地下站着的婆子丫头们都逗笑了。宝钗的脸一下子红了,啐了秋纹一口,说:“你这糊涂东西!这点事也值得慌慌张张跑回来讲。” 秋纹也笑着回去,叫小丫头去骂焙茗。那焙茗一边跑,一边回头说:“二爷把我匆匆忙忙叫下马,让我回来传话。我要是不说,等二爷回来问起来又要骂我。现在说了,你们又骂我。” 那丫头笑着跑回来,把焙茗的话学说了一遍。贾母对宝钗说:“你去吧,省得他这么惦记。” 说得宝钗有些不好意思,再加上凤姐又打趣她,宝钗实在难为情,这才走了。

这时,散花寺的姑子大了来了,给贾母请安,见过凤姐后,坐下来喝茶。贾母问她:“这段时间怎么不来了?” 大了说:“这几天庙里在做佛事,有几位诰命夫人时常在庙里,我忙着照应,所以抽不开身。今天特意来告诉老祖宗,明天还有一家要做佛事,不知道老祖宗有没有兴致,要是高兴,也可以去凑凑热闹。” 贾母便问:“做什么佛事呀?” 大了说:“上个月王大人府里不太平,老是闹鬼,那太太晚上还看见了去世的老爷。所以昨天她到我庙里跟我说,要在散花菩萨面前许愿烧香,做四十九天的水陆道场,保佑家里平安,去世的人能升入天堂,活着的人能获得福气。我因为忙这些,才没能来给老太太请安。”

凤姐平日里最讨厌这些事,可自从昨晚撞见鬼后,心里一直疑神疑鬼的。现在听了大了这番话,不知不觉改变了往日的态度,心里已经有了三分相信,就问大了:“这散花菩萨是谁呀?她怎么就能避邪驱鬼呢?” 大了见凤姐这么问,知道她有点信了,便说:“奶奶今天问我,那我就给奶奶讲讲。这个散花菩萨来历可不简单,道行高深。她出生在西天大树国,父母靠打柴为生。菩萨出生时,头上长着三只角,眼睛横着长有四只,身子有三尺长,两只手垂到地上。她父母觉得这是个妖精,就把她扔到了冰山后面。没想到山上有个得道的老猴子出来觅食,看到菩萨头顶白气冲天,虎狼都远远避开,知道她来历不凡,就把她抱回洞里抚养。这菩萨天生聪慧,会谈论佛法,每天和老猴子谈道参禅,说得天花纷纷飘落。一千年后,菩萨飞升成仙。直到现在,那山上还能看到谈经的地方有天花散落。这菩萨有求必应,常常显圣,拯救受苦的人。所以世人就盖了庙,塑了像来供奉她。” 凤姐说:“这有什么证据呢?” 大了说:“奶奶又要挑刺了。佛这种事,哪能有什么具体证据呢?就算有人想撒谎,也只能骗一两个人罢了,难道从古到今那么多明白人都被哄骗了不成?奶奶想想,只有佛家的香火一直都很旺盛,它总归是能保佑国家、造福百姓,有点灵验,人们才会信服。”

凤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说:“既然这样,我明天去试试。你们庙里有签吗?我去求一签,看看我心里的事,签上能不能批出来。要是能批出来,我从此就信了。” 大了说:“我们庙里的签可灵验了,明天奶奶去求一签就知道了。” 贾母说:“既然这样,干脆等到后天初一,你再去求签。” 说着,大了喝完茶,到王夫人等各房里请安后,就回去了,这里暂且不表。

到了初一一大早,凤姐强打精神,让人准备好了车马,带着平儿和许多奴仆来到散花寺。大了带着众姑子把他们迎了进去。献茶之后,凤姐洗净手,来到大殿上焚香。凤姐此时无心欣赏圣像,满心虔诚地磕了头,拿起签筒,默默地把撞见鬼的事以及身体不舒服等情况都向菩萨祷告了一番。刚摇了三下,只听 “唰” 的一声,签筒里跳出一支签来。凤姐赶忙叩头,捡起签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大了急忙查看签簿,只见上面写着 “王熙凤衣锦还乡”。凤姐一看这几个字,大吃一惊,忙问大了:“古代也有叫王熙凤的人吗?” 大了笑着说:“奶奶您可是博古通今的,难道汉朝王熙凤求官的事您都不知道?” 周瑞家的在旁边笑着说:“前年李先儿说书的时候还讲过这一段,我们还跟他说,这名字和奶奶重了,让他别叫呢。” 凤姐笑着说:“对呀,我倒忘了。” 说着,又看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凤姐看完,不太明白。大了说:“奶奶大喜啊。这一签太巧了,奶奶从小在这里长大,什么时候回过南京呀。现在老爷外放做官,说不定会接家眷过去,顺便回老家,奶奶这不就是‘衣锦还乡’了吗?” 一边说,一边抄了份签文交给丫头。凤姐听了,半信半疑。大了摆上斋饭,凤姐只是稍微动了一下,就放下碗筷要走,还送了香火钱。大了苦苦挽留也留不住,只好让她走了。

凤姐回到家,见到贾母、王夫人等人,她们问起求签的事,让人解签,大家都非常高兴,说:“说不定老爷真有接家眷回老家的打算,咱们走一趟也挺好。” 凤姐见大家都这么说,也就信了。这里暂且不表。

再说宝玉这天正在睡午觉,醒来没看到宝钗,正要问,只见宝钗进来了。宝玉问:“你去哪儿了?半天都没见你。” 宝钗笑着说:“我去给凤姐姐看了一回签。” 宝玉听了,就问签怎么样。宝钗把签文念了一遍,又说:“家里人都说这签好。依我看,这‘衣锦还乡’四个字里面还有别的意思,以后再看吧。” 宝玉说:“你又多心了,胡乱猜测签意。‘衣锦还乡’这四个字,从古至今大家都知道是好兆头,今天你偏偏又看出别的缘故来了。照你说,这‘衣锦还乡’还有什么别的解释?” 宝钗正准备解释,只见王夫人那边派丫头过来请二奶奶。宝钗马上过去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