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2 / 2)

再说鼓楼楼下那些人,见风起时,纷纷蒙头闭眼。等风一停,却发现皇榜不见了,众人都惊恐不已。这皇榜原本是由十二个太监和十二个校尉,早朝时领出来的,才挂上不到三个时辰,就被风吹没了,他们战战兢兢地四处寻找。忽然,有人瞧见猪八戒怀里露出一点纸边,众人围上前问道:“是你揭了皇榜吗?” 呆子猛地抬起头,嘴巴一撅,吓得那几个校尉连连倒退,摔倒在地。他转身想要离开,却又被面前几个胆子大的人拉住,说道:“你揭了招医的皇榜,不进朝给我们万岁爷治病,还想去哪儿?” 呆子慌慌张张地说:“你儿子才揭了皇榜!你孙子才会治病!” 校尉问:“你怀里揣的是什么?” 呆子这才低头一看,真有一张字纸。展开一瞧,咬着牙骂道:“那泼猴可害死我了!” 他气呼呼地,恨不得立刻把榜文扯个粉碎,可早被众人死死架住,说道:“你不要命了!这可是当今国王发布的榜文,谁敢扯坏?既然在你怀里,你肯定有医国的本事,快跟我们走!” 八戒大声喝道:“你们不知道,这榜不是我揭的,是我师兄孙悟空揭的。他偷偷揣在我怀里,自己却跑了。要是把这事弄清楚,我就带你们去找他。” 众人说:“别胡说八道!‘现成的钟不敲,却去打铸钟’?你现在怀里揣着榜文,却让我们找谁?不管那么多,拉你去见国王!” 那伙人也不分青红皂白,就使劲推搡着八戒。八戒双脚稳稳立定,就像生了根一样,十来个人都奈何他不得。八戒说:“你们这些人不知轻重!再拉扯一会儿,把我这呆子的性子惹急了,可别怪我不客气!”

没过多久,这事就惊动了街上的人,把他们团团围住。人群中有两个年老的太监说道:“你这模样稀奇古怪,说话声音也不对劲,是从哪儿来的,怎么这么蛮横?” 八戒说:“我们是从东土大唐被派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是唐王御弟法师,刚刚入朝去倒换关文了。我和师兄来这儿买调料,我见楼下人多,没敢过去,是我师兄让我在这儿等着。他看到有榜文,弄出一阵旋风揭了下来,偷偷揣进我怀里,自己先回去了。” 太监问:“我刚才看见一个白面胖和尚,直奔朝门而去,想必就是你师父?” 八戒说:“没错,就是他。” 太监又问:“你师兄去哪儿了?” 八戒说:“我们一行师徒四人。师父去倒换关文,我们三个连同行囊、马匹都歇在会同馆。师兄捉弄了我,先回馆里去了。” 太监说:“校尉,别扯他了。我们一起到馆里去,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八戒说:“你们这两个老奶奶真懂事。” 众校尉说:“这和尚真是不识好歹!怎么把公公叫成奶奶了?” 八戒笑道:“不害臊!你们连阴阳都弄反了!他们二位老人家,不叫婆婆、奶奶,难道叫公公?” 众人说:“别耍嘴皮子了!快去找你师兄。”

街上吵吵嚷嚷,围观的人何止三五百,众人一起把八戒簇拥到会同馆门口。八戒说:“大家都停下。我师兄可不像我,由着你们捉弄。他可是个厉害又认真的人。你们见了他,可得行个大礼,叫他一声‘孙老爷’,他才会搭理。不然,他一翻脸,这事儿可就办不成了。” 众太监和校尉都说:“你师兄要是真有本事,治好国王的病,他也该有一半江山,我们理应下拜。”

那些闲杂人都在门外喧哗。八戒带着一行太监和校尉,径直走进馆中,只听见行者和沙僧正在客房里谈论揭榜的事,还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八戒上前一把扯住行者,大声叫嚷道:“你还算不算人!哄我去买素面、烧饼、馍馍吃,结果全是骗我的!又弄出旋风,揭了什么皇榜,偷偷揣在我怀里,拿我当幌子!这还像兄弟吗?” 行者笑着说:“你这呆子,怕是走错路,跑到别的地方去了吧。我过鼓楼的时候买了调料,急着回来找你,却不见你的踪影,就先回来了,我哪儿去揭什么皇榜了?” 八戒说:“现在就有找榜的官员在这儿。” 话还没说完,只见那几个太监和校尉上前恭敬地行礼,说道:“孙老爷,今日我王有缘,上天派老爷您降临,恳请您大展医术,稍微施展一下高明的手段。只要能治好我王的病,江山有您的一份,社稷也与您平分。” 行者听了,神色变得严肃起来,接过八戒怀里的榜文,对众人说:“你们想必就是看榜的官员吧?” 太监叩头说道:“奴婢是司礼监的内臣。这几位是锦衣校尉。” 行者说:“这招医的榜文确实是我揭的,所以才让我师弟带你们来见我。既然你们国王有病,俗话说:‘药不能强卖,病不能强求医生。’你们去让国王亲自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的本事。” 太监听了,无不感到惊讶。校尉说:“敢说大话,想必有真本事。我们留一半人在这儿陪着,另一半人入朝启奏国王。”

于是,他们分了四个太监和六个校尉,不等宣召,直接入朝,在台阶前启奏道:“主公,大喜啊!” 国王正与三藏用完膳,在清谈闲聊,突然听到这奏报,问道:“喜从何来?” 太监奏道:“奴婢等人一早领出招医的皇榜,在鼓楼下张挂,有一位从东土大唐远来取经的圣僧孙长老揭了榜,现在就在会同馆里,他要国王亲自去请他,说有手到病除的本事。所以特地来启奏。” 国王听了,满心欢喜,便问唐僧:“法师有几位高徒?” 三藏双手合十回答道:“贫僧有三个顽劣的徒弟。” 国王问:“哪位高徒擅长医术?” 三藏说:“实不相瞒陛下,我的那些徒弟,都是山野粗人,只会挑行李、牵马,在山涧中寻找道路,带着贫僧翻山越岭。遇到险峻的地方,或许能降魔擒怪、捉虎降龙,但没有一个懂得药性的。” 国王说:“法师何必太过谦虚?朕今日登殿,有幸遇到法师前来,这真是天赐的缘分。高徒既然不懂医术,又怎会揭了我的榜文,还让寡人亲自去请?他肯定有医国的才能。” 接着喊道:“文武众卿家,寡人身子虚弱,不敢乘坐辇车。你们替寡人,都到朝外,诚心邀请孙长老来为朕看病。你们见到他,千万不可轻慢,要称他为‘神僧孙长老’,都以君臣之礼相见。”

众臣领了圣旨,和看榜的太监、校尉一起前往会同馆,整齐地排班参拜。吓得八戒躲进厢房,沙僧闪到墙壁后面。只见大圣大大咧咧地坐在当中,一动不动。八戒在暗地里埋怨道:“这泼猴,真是要把我累死!这么多官员行礼,他既不还礼,也不站起来!” 没过多久,参拜完毕,众人分班启奏道:“禀告神僧孙长老,我们都是朱紫国王的臣子,如今奉了国王的旨意,带着恭敬的礼节前来参拜,邀请神僧入朝看病。” 行者这才站起身来,对众人说:“你们国王怎么不来?” 众臣说:“我王身虚体弱,不敢乘坐辇车,特地让我们代行见君之礼,前来拜请神僧。” 行者说:“既然如此,各位请先走,我随后就到。” 众臣按照各自的品级,排成队列前行。行者整理好衣服,起身准备出发,八戒说:“哥哥,可千万别把我们牵扯进去。” 行者说:“我不会牵连你们,只是要你们两个帮我收药。” 沙僧问:“收什么药?” 行者说:“凡是有人送药给我,你们照单全收,等我回来取用。” 二人点头答应,暂且不表。

行者和众多官员没过多久就到了。众臣先跑进去奏知国王。国王高高卷起珠帘,瞪大龙睛凤目,张开金口,问道:“哪一位是神僧孙长老?” 行者向前迈了一步,声音洪亮地说道:“老孙就是。” 国王听到这凶狠的声音,又看到行者相貌古怪,吓得浑身发抖,一下子跌坐在龙床之上。慌得那些女官和太监赶忙把国王扶进宫中,说道:“吓死寡人了!” 众官都埋怨行者道:“这和尚怎么如此粗鲁无礼!怎么敢擅自揭榜!”

行者听了,笑着说:“各位错怪我了。要是这么怠慢病人,你们国王的病,就是一千年也治不好。” 众臣说:“人生能有多少年寿命,就算一千年也治不好吗?” 行者说:“他现在是个生病的国君,死了就是个病鬼,再转世还是个病人,这不就是一千年也治不好吗?” 众臣愤怒地说:“你这和尚,太不懂礼数!怎么敢如此信口胡诌!” 行者笑着说:“我可不是胡说。你们听我道来:

医门的道理和方法极其微妙玄奥,关键是心中要有灵活变通的思路。

望、闻、问、切这四件事,缺了任何一样都不完整:

第一要观察病人的神气面色,是润泽还是干枯,是肥胖还是消瘦,起居睡眠如何;

第二要听病人声音的清浊,听他说话是清醒还是胡言乱语;

第三要询问病原已经有几天了,饮食情况如何,大小便是否正常;

第四才是切脉,明确经络的状况,分辨脉象是浮是沉,是表证还是里证。

我要是不通过望、闻、问、切,病人这辈子都别想安然无恙。”

两班文武官员中,有太医院的官员,一听这话,对众人称赞道:“这和尚说得有道理。就算是神仙看病,也得经过望、闻、问、切,这可是医道的神圣技巧。” 众官听了这话,让近侍的人传奏道:“长老要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才能诊断病情、用药治疗。” 国王躺在龙床上,连连喊道:“让他走吧!寡人不想见陌生人!” 近侍的人走出宫来说:“那和尚,我王有旨,让你离开,他不想见陌生人。” 行者说:“要是不想见人,我会悬丝诊脉。” 众官暗自高兴,心想:“悬丝诊脉,我们只是听说过,从没亲眼见过。再去奏明国王。” 近侍的人又进宫奏道:“主公,那孙长老不见主公的面,他会悬丝诊脉。” 国王心里琢磨:“寡人病了三年,还没试过这方法,宣他进来。” 近侍的人立刻传旨道:“主公已经允许他悬丝诊脉,快宣孙长老进宫诊视。”

行者随即登上宝殿。唐僧迎上去骂道:“你这泼猴,可害苦我了!” 行者笑着说:“好师父,我这是给你长脸,你反倒说我害你?” 三藏喝道:“你跟我这几年,什么时候见你治好过谁的病!你连药性都不懂,医书也没读过,怎么敢闯这么大的祸!” 行者笑着说:“师父,原来你不知道。我有几个民间偏方,能治大病,保证能把他治好。就算治死了,也不过落个庸医杀人的罪名,又不会判死刑,你怕什么!没事儿,没事儿,你且坐下,看我怎么把脉诊断。” 长老又说:“你什么时候读过《素问》《难经》《本草》《脉诀》,知道里面的章句是什么,怎么注解的,就敢在这里胡说八道,说什么会悬丝诊脉!” 行者笑着说:“我身上有金线,你没瞧见罢了。” 说着,伸出手,从尾巴上拔了三根毫毛,捻成一把,嘴里喊道:“变!” 三根毫毛瞬间变成三条丝线,每条都有二丈四尺长,正合二十四节气,他托在手中,对唐僧说:“这就是我的金线。” 近旁的太监说:“长老先别争论了,请进宫诊视病情吧。” 行者告别唐僧,跟着近侍进宫看病去了。正是:心有秘方能治国,内藏妙诀可延年。不知道这一去,他会诊断出什么病,又会用什么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