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古典白话合集 >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2 / 2)

那道士心中焦急,手持宝剑,散开头发,念着咒语,烧了符纸,再次狠狠打下令牌。只见南天门里,邓天君带着雷公、电母来到当空,与行者迎面行礼。行者又把前面的事说了一遍,问道:“你们来得这么及时,是奉了什么法旨?” 邓天君说:“那道士的五雷法是真的。他发了文书,烧了檄文,惊动了玉帝,玉帝降下旨意,直接到了‘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府下。我们奉旨前来,协助雷电下雨。” 行者说:“既然如此,你们暂且都停下来,等老孙我来安排。” 果然,雷不再轰鸣,电也不再闪烁。

那道士更加着急,又是添香、烧符、念咒、打下令牌。半空中,四海龙王一下子全都涌了过来。行者迎面大声喝道:“敖广!你们要去哪里?” 敖广、敖顺、敖钦、敖闰赶忙上前施礼。行者又把之前的事情说了一遍,说道:“之前有劳各位,却没能成功。今日这事,还望各位助力。” 龙王们连忙说道:“遵命!遵命!” 行者又向敖闰道谢说:“前日多亏令郎降妖,搭救了我师父。” 龙王说:“那妖怪还锁在海中,不敢擅自处置,正想请大圣发落。” 行者说:“你们看着怎么处置都行。如今先帮我这次的忙。那道士四声令牌已经打完,接下来就轮到老孙我下去施展了。但我不会发符、烧檄文、打什么令牌,还得靠你们几位帮我。”

邓天君说:“大圣吩咐,谁敢不听!但得有个号令,我们才好依照命令行事;不然,雷雨乱了套,显得大圣您没安排好。” 行者说:“我就用这棍子作为号令吧。” 雷公一听,大惊失色:“爷爷呀!我们可受不了这棍子打!” 行者说:“不是打你们。只要看我这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 风婆婆和巽二郎忙不迭地答应:“马上放风!”“棍子第二指,就要布云。” 推云童子和布雾郎君连忙应道:“就布云!就布云!”“棍子第三指,就要雷电齐鸣。” 雷公和电母连忙说道:“一定照办!一定照办!”“棍子第四指,就要下雨。” 龙王们齐声说:“遵命!遵命!”“棍子第五指,就要大晴天。可千万别误了。”

交代完毕,行者按下云头,把毫毛一抖,收回到身上。那些凡人肉眼凡胎,哪里看得出来。行者便在旁边高声喊道:“先生,请了。四声令牌都已经响过,却没有风云雷雨,该轮到我了。” 那道士没办法,不敢再久占高台,只好下台让给行者,气呼呼地径直往楼上走去,去见国王。行者说:“我跟他去,看看他要说些什么。” 只听见国王问道:“我在这里洗耳恭听,你那里四声令响,却不见风雨,这是为何?” 道士说:“今日龙神都不在家。” 行者厉声说道:“陛下,神龙都在家,只是这国师法力不灵,请不来他们。等和尚我请来给您看看。” 国王说:“那就赶紧登坛,我还在这里等着下雨。”

行者领了旨意,急忙抽身来到坛前,拉着唐僧说:“师父,请上台。” 唐僧说:“徒弟,我可不会祈雨。” 八戒笑着说:“他这是要害你。要是求不来雨,把你架到柴堆上,一把火烧了了事!” 行者说:“你不会求雨,念经可是拿手的。我来帮你。” 于是,长老举步登上高台,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坐下,定下心神,默念那《密多心经》。正坐着的时候,忽然有一名官员飞马前来问道:“那和尚,怎么不打令牌,不烧符檄?” 行者高声回答:“不用!不用!我们用的是静功祈祷。” 那官员回去回奏,暂且不提。

行者听老师父经文念完,便从耳朵里取出铁棒,迎风一晃,就变得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将棍子往空中一指。风婆婆见状,急忙扯开皮袋,巽二郎解开了口绳。只听见呼呼的风声大作,整个城里,瓦片被揭起,砖头被掀翻,砂石飞扬,树木被连根拔起。这风,可比寻常的风厉害多了。但见:

吹折柳枝,吹落花朵,摧垮树林,推倒树木。九重宫殿的墙壁崩塌,五凤楼的梁柱摇晃。天边红日失去光芒,地下黄沙好似长了翅膀。演武厅前的武将惊恐万分,会文阁内的文官胆战心惊。三宫的粉黛们青丝凌乱,六院的嫔妃们发髻蓬松。侯伯们的金冠掉落了绣缨,宰相们的乌纱帽被吹得展翅乱飞。当驾的人有话不敢说,黄门官拿着本子也没法上奏。佩戴金鱼玉带的官员们乱了班次,手持象简、身着罗衫的官员们没了品序。彩阁翠屏都遭到损坏,绿窗朱户一片狼狈。金銮殿上瓦片乱飞,砖石滚动,锦云堂的门歪斜,窗槅破碎。这场狂风实在凶猛,刮得那君王父子都难以相见;六街三市不见一个人影,万户千门全都紧闭!

就在狂风大作之时,孙行者又施展神通,把金箍棒转动一下,再次往空中一指。只见:

推云童子大展神威,骨都都地从石头缝里涌出云朵,直上天空;布雾郎君施展出法力,浓漠漠地飞烟弥漫,笼罩大地。茫茫的三市变得昏暗,冉冉的六街陷入昏沉。云朵因风从海上飘来,随着雨从昆仑而出。顷刻间弥漫天地,须臾间遮蔽尘世。宛如混沌初开之时,连凤楼门都看不见了。

此时,天地间昏雾朦胧,浓云密布。孙行者又把金箍棒转动一下,往空中再次一指。这下可把:

雷公气得怒发冲冠,电母也心生嗔怒。雷公倒骑着火兽,从天关飞驰而下;电母狂乱地掣动金蛇,离开斗府。“唿喇喇” 地施展霹雳,把铁叉山都震碎了;“淅沥沥” 地闪着红绡般的电光,从东洋海飞跃而出。呼呼隐隐传来滚滚的雷声,如同车轮滚动,烨烨煌煌闪烁着光芒,好似稻米洒落。万物的精神都为之一振,许多蛰伏的昆虫都被惊醒。君臣们在楼上吓得心惊胆战,商贾们听到声响也吓得胆战心惊。

沉雷轰鸣,闪电耀眼,乒乒乓乓,就像地裂山崩一般,吓得满城的人,家家户户都焚香礼拜,烧纸祈福。孙行者高声呼喊:“老邓!仔细瞧瞧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员,忤逆不孝的子孙,多打死几个给大家看看!” 那雷声越发响亮。行者接着又把铁棒往空中一指。只见:

神龙发出号令,大雨倾盆,弥漫乾坤。那雨势如同银河之水倒泻天堑,又快似云流冲过海门。楼头雨滴声声,窗外雨声潇潇。天上银河之水倾泻而下,街前白浪滔滔。淙淙的雨声如同从瓮中倾倒而出,滚滚的水流好似用盆在浇灌。孤庄即将被水淹没房屋,野岸眼看就要被水淹没桥梁。真的仿佛桑田瞬间变成沧海,眨眼间陆地就被波涛淹没。神龙借此机会前来相助,抬起长江之水,往车迟城倾倒而下。

这场雨从辰时开始下,一直下到午时前后,车迟城的里里外外,大街小巷都被水淹没。国王连忙传旨:“雨够了!雨够了!再多下一点,就会淹坏禾苗,反倒不好了。” 五凤楼下的听事官冒着雨策马前来禀报:“圣僧,雨够了。” 行者听到后,将金箍棒再次往空中一指。刹那间,雷声停止,风也平息,雨散云收。国王满心欢喜,文武官员们都纷纷称赞:“好和尚!这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我们国师求雨虽然也灵验,可要是想天晴,细雨还得下半天,不够清爽。怎么这和尚想要天晴就天晴,转眼间,红日高悬,万里无云啊!”

国王打算起驾回宫,给唐僧倒换关文,好打发他们离开。就在要用御宝盖章的时候,那三个道士又上前阻拦,说道:“陛下,这场雨可完全不是和尚的功劳,还是我们道门的力量。” 国王疑惑地说:“你刚才还说龙王不在家,所以没雨,他一登上坛,用静功祈祷,雨就下来了,怎么现在又和他争功劳呢?这是为何?” 虎力大仙赶忙解释道:“我登上坛后,发了文书,烧了符檄,还击打了令牌,那龙王怎么敢不来?估计是其他地方也在召请,掌管风、云、雷、雨的五司当时都不在,他们一听到我的号令,就赶紧赶来了。刚好碰上我下台,他上台,赶上了这个时机,所以才下了雨。从根源上来说,还是我请来的龙,降下的雨,怎么能算成是他的功劳呢?” 国王本来就昏庸糊涂,听了这番话,又开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了。

行者往前靠近一步,双手合十,向国王启奏道:“陛下,这些旁门左道的法术,算不上真正的功绩,也分不清到底是谁的功劳。如今四海龙王就在空中,我这僧人还没让他们退下,他们都不敢擅自离开。要是国师能把龙王叫出来现身,那就算是他的功劳。” 国王一听,十分高兴,说道:“我做了二十三年皇帝,还从来没见过活龙长什么样呢。你们两家各自施展法力,不管是僧人还是道士,谁能把龙叫来,谁就有功;叫不出来的,就有罪。” 那道士哪有这样的本事呀,就算叫,龙王看到大圣在这儿,也不敢露头。道士只好说:“我们叫不出来,你叫。”

大圣仰起头,对着天空大声喊道:“敖广在哪里?兄弟们都现出原形让大家看看!” 龙王听到召唤,赶忙显出真身。四条龙在半空中穿过云雾,飞舞着来到金銮殿上空。只见:

它们飞腾变化,在云雾间盘旋。玉一般的爪子像垂着的钩子,洁白无比,银色的鳞片如同舞动的明镜,闪闪发光。龙须像飘动的白色丝带,根根清爽,龙角高高耸立,显得十分轩昂挺拔。额头高耸,圆圆的眼睛明亮耀眼。它们时隐时现,让人难以捉摸,飞扬的身姿也无法用言语形容。需要下雨时,它们随时布雨,想要天晴时,立刻就能天晴。这才是有灵有圣的真龙模样,祥瑞之气纷纷围绕着殿庭。

国王在殿上赶紧焚香,众公卿在台阶前虔诚礼拜。国王说道:“有劳贵体降临,还请回吧。我改日一定设醮酬谢。” 行者也说:“各位众神各自回去吧,这国王改日会设醮酬谢的。” 于是,龙王各自回到海里,众神也都返回天庭。这正是:广大无边的才是真正奇妙的佛法,只有领悟至真的佛性,才能破除旁门左道。到底后来怎样除邪,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