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晁盖带领着五千人马和二十位头领来到曾头市附近,在对面扎下寨栅。第二天,晁盖先带着众头领骑马去查看曾头市的情况。众多好汉勒马远望,只见这曾头市果然是个险要之地。但见:
周回一遭野水,四围三面高岗。堑边河港似蛇盘,濠下柳林如雨密。凭高远望绿阴浓,不见人家;附近潜窥青影乱,深藏寨栅。村中壮汉,出来的勇似金刚;田野小儿,生下的便如鬼子。僧道能轮棍棒,妇人惯使刀枪。果然是铁壁铜墙,端的尽人强马壮。交锋尽是哥儿将,上阵皆为子父兵。
晁盖与众头领正看着,忽然看见柳林中冲出一彪人马,大约有七八百人。为首的一个好汉,头戴熟铜盔,身披连环甲,手持一条点钢枪,骑着一匹冲阵马,此人正是曾家的四儿子曾魁。他高声喝道:“你们这些梁山泊的反国草寇,我正要来拿你们去官府请赏,没想到老天赐给我这个机会!还不赶快下马受缚,更待何时!” 晁盖听了大怒,回头一看,林冲早已拍马而出,迎战曾魁。林冲乃是梁山初结义的好汉,人称豹子头。两人交起手来,大战三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曾魁战到二十回合之后,心知自己不是林冲的对手,便虚晃一枪,拨马往柳林中逃去。林冲勒住马,没有追赶。晁盖带领军马回到寨中,与众头领商议攻打曾头市的计策。林冲说:“明日我们直接到市口挑战,借此观察他们的虚实,再做进一步的打算。”
第二天黎明,晁盖带领五千人马,来到曾头市口的平川旷野之地,列成阵势,擂鼓呐喊。曾头市上炮声响起,大队人马涌出,一字排开七位好汉:中间是都教师史文恭,上首是副教师苏定,下首是曾家的长子曾涂,左边是曾参、曾魁,右边是曾升、曾索,个个全身披挂。教师史文恭身背弯弓,腰插利箭,坐下骑着那匹千里玉狮子马,手中拿着一枝方天画戟。三通鼓罢,只见曾家阵中推出数辆陷车,放在阵前。曾涂指着对面大骂道:“你们这些反国草寇,看到俺的陷车了吗?在我曾家府,杀死你们不算好汉。我要把你们一个个活捉,装进陷车里,解送到东京,碎尸万段!你们趁早投降,还能商量商量。” 晁盖听了,怒火中烧,挺枪跃马,直奔曾涂而去。众将担心晁盖有失,一起掩杀过去,两军顿时混战在一起。曾家的军马一步步退入村里。林冲、呼延灼紧紧护着晁盖,在东西两边奋力厮杀。林冲见地势不利,急忙鸣金收兵。清点人数后,发现两边都折损了一些人马。晁盖回到寨中,心中十分忧虑。众将纷纷劝慰:“哥哥且放宽心,不要愁闷,以免伤了贵体。往常宋公明哥哥出兵,也曾有失利的时候,但好歹都能得胜回寨。今日混战,虽然各折了些军马,可也没输给他们,何必如此忧愁!” 但晁盖依旧郁郁寡欢。在寨里一连过了三天,每天都去挑战,可曾头市上却一个人都没出现。
第四天,忽然有两个和尚来到晁盖的寨中请求归降。军人将他们带到中军帐前,两个和尚跪下说道:“我们是曾头市东边法华寺里的监寺僧人,如今被曾家五虎时常来寺里骚扰,索要金银财帛,无恶不作。我们已经知晓他们详细的出没地点,特地前来拜请头领,前去劫寨,若能剿除他们,那可是这一带的福气。” 晁盖听了,十分高兴。有诗为证:
间谍从来解用兵,陈平昔日更专精。
却惭晁盖无先见,随着秃奴暮夜行。
晁盖请两个和尚坐下,设宴款待。林冲劝谏道:“哥哥不要轻信,这其中恐怕有诈。” 和尚说道:“我们是出家人,怎敢说谎!久闻梁山泊行仁义之事,所到之处,从不扰民,因此特来投奔,怎么会故意欺骗将军呢?况且曾家未必能赢得了头领的大军,为何要怀疑我们?” 晁盖道:“兄弟不要多心,以免误了大事。今晚我亲自去走一趟。” 林冲说:“哥哥不要去,我们分一半人马去劫寨,哥哥在外面接应。” 晁盖道:“我若不去,谁肯冲锋在前?你可留下一半人马在外面接应。” 林冲问:“哥哥带哪些人进去?” 晁盖道:“点十个头领,带二千五百人马进去。这十个头领是:刘唐、阮小二、呼延灼、阮小五、欧鹏、阮小七、燕顺、杜迁、宋万、白胜。”
当晚,众人吃过饭后,给马摘掉銮铃,军士们口中衔枚,趁着黑夜急速行军,悄悄地跟着两个和尚,来到法华寺。众人进入寺内一看,这是一座古老的寺庙。晁盖下马走进寺里,却没看到一个僧众,便问那两个和尚:“这么大的寺院,怎么一个僧众都没有?” 和尚回答道:“就是因为曾家那伙畜生时常来骚扰,大家不得已都还俗了。只有长老和几个侍者,在塔院里居住。头领暂且让人马在此驻扎,等夜深一些,我们直接带你们到那伙人的寨子里去。” 晁盖问:“他们的寨子在哪里?” 和尚说:“他们有四个寨栅,北寨就是曾家弟兄屯军的地方。只要攻破那个寨子,其他三个寨就不足为惧了。” 晁盖又问:“什么时候可以去?” 和尚说:“现在才二更天,再等三更时分,他们就没有防备了。” 起初,还能听到曾头市上整整齐齐的打更鼓响,又过了半个更次,却再也听不到更点之声。和尚说:“军人们想必已经睡了,现在可以去了。” 于是,两个和尚在前面带路。晁盖带着众将上马,领兵离开了法华寺。跟着和尚走了不到五里多路,在黑影中,两个僧人突然不见了,前军不敢再往前走。众人看四周道路崎岖难行,又不见有人家,军士们顿时慌乱起来,赶忙报告给晁盖。呼延灼连忙下令急速原路返回。可是,刚走了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杀声震天,到处都是火把。晁盖与众将急忙夺路而逃,才转过两个弯,就撞出一彪军马,当头朝着他们乱箭射来。没想到,一箭正中晁盖的脸上,晁盖顿时倒撞下马来。幸好呼延灼、燕顺两骑拼死向前,挡住敌军。背后刘唐、白胜赶忙将晁盖上马,杀出村子。村口林冲等人引军接应,这才勉强抵挡住敌军。两军混战,一直厮杀到天明,才各自退回寨中。
林冲回来清点人马,发现阮氏三兄弟、宋万、杜迁从水路逃得性命;带进去的二千五百人马,只剩下一千二三百人,跟着欧鹏一起回到帐中。众头领赶忙来看晁盖,只见那枝箭正射在晁盖的面颊上。众人急忙把箭拔出,晁盖却因失血过多晕倒了。查看那枝箭,上面刻着 “史文恭” 三个字。林冲让人取来金枪药为晁盖敷贴。原来这是一枝毒箭,晁盖中了箭毒,已经说不出话来。林冲让人把晁盖扶上车子,赶忙派阮氏三兄弟、杜迁、宋万先送回山寨。其余十五位头领在寨中商议:“此番晁天王哥哥下山,没想到遭遇这样的变故,这正应了之前风折认旗的不祥之兆。我们只能收兵回去了,这曾头市一时半会儿攻打不下来。” 呼延灼说:“必须等宋公明哥哥的将令,才能回军。” 有诗为证:
威镇边陲不可当,梁山寨主是天王。
最怜率尔图曾市,遽使英雄一命亡。
当天,众头领都闷闷不乐,众军士也没了恋战之心,人人都想回山。到了晚上二更时分,天色微微发亮,十五位头领都在寨中发愁。正所谓蛇无头不行,鸟无翅不飞,众人唉声叹气,进退两难。忽然,伏路的小校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前面有四五路军马杀来,火把多得数都数不清!” 林冲听了,立刻带领众人上马。只见三面山上火把通明,亮如白昼,四下里喊杀声直传到寨前。林冲带着众头领,并不迎战,而是拔寨而起,回马便走。曾家的军马在后面紧紧追杀。两军且战且退,走了五六十里路,才得以脱身。清点人马时,又折损了五七百人,这次大败亏输。众人急忙沿着旧路,朝着梁山泊方向返回。退到半路,正好遇到戴宗,他传达了军令,让众头领带领军队先回山寨,再另想良策。
众将领着军队回到水浒寨,纷纷上山去看望晁天王。此时的晁盖,已经水米不进,浑身浮肿,身体极为虚弱。宋江等人守在他的床前,悲痛地啼哭着,亲手为他敷贴药饵,灌下汤药。众头领也都守在帐前,满心忧虑地注视着。到了当天夜里三更时分,晁盖的病情愈发沉重,他缓缓转过头,目光落在宋江身上,嘱咐道:“贤弟,你要保重。若有谁能捉得射死我的人,就让他做梁山泊主。” 说完,便缓缓闭上双眼,溘然长逝。
宋江见晁盖离世,悲痛万分,如同失去了父母一般,哭得昏天暗地。众头领赶忙上前,扶起宋江,劝他出来主持事务。吴用和公孙胜劝慰道:“哥哥,且莫过度悲伤。生死有命,这是无法改变的事情,何必如此伤痛。当务之急,还是先料理大事。” 宋江止住哭声,让人打来香汤,为晁盖洗净身体,换上装殓的衣服和巾帻,将他的遗体停放在聚义厅上。众头领纷纷前来,举行哀悼祭祀仪式。一面赶忙赶制内棺外椁,选了个良辰吉时,将晁盖的遗体安放其中。在正厅上搭建起灵帏,中间设立神主牌位,上面写道:“梁山泊主天王晁公神主”。山寨中的头领,从宋公明以下,都身着重孝;小头目和众多小喽啰,也都头戴孝头巾。那枝致使晁盖丧命的誓箭,被供奉在灵前。寨内扬起长长的幡旗,还请来附近寺院的僧众上山做法事,为晁天王超度亡灵。宋江每日带领众人哀悼,悲伤过度,无心管理山寨事务。
林冲与公孙胜、吴用以及众头领商议,决定拥立宋公明为梁山泊主,众人皆表示听从号令。第二天清晨,香花灯烛摆放整齐,林冲带头,与众头领一同请出保义宋公明,在聚义厅上坐定。吴用和林冲开口说道:“哥哥,请听我等一言:治理国家一日不可无君,治理家庭一日不可无主。如今山寨中晁头领已经归天,山寨的大业怎能没有主人?四海之内,万里疆土,都听闻哥哥大名。今日是吉日良辰,恳请哥哥担任山寨之主,我们都听从您的号令。” 宋江推辞道:“可不能忘了晁天王的遗言。他临死时嘱咐:‘若有人捉得史文恭,便立为梁山泊主。’这话众头领都知晓,绝不能忘记。如今仇还未报,恨还未雪,我怎能就坐上这个位置?” 吴学究又劝道:“晁天王虽然这么说,但如今还未捉到那人,山寨可一日不能无主。若哥哥不坐此位,谁敢担当?寨中的人马又该如何统领?虽说有遗言在先,但哥哥暂且先坐上这个位置,日后再做打算。” 宋江道:“军师所言极是。今日我暂且权当此位,等日后报仇雪恨,捉住史文恭之人,无论是谁,都应坐上这梁山泊主之位。” 这时,黑旋风李逵在一旁大声喊道:“哥哥,别说做梁山泊主,就是做了大宋皇帝又有何不可!” 宋江厉声喝道:“你这黑厮又在这里胡说八道!再敢如此乱言,先割了你的舌头!” 李逵嘟囔道:“我又没让哥哥去做个小小社长,是请哥哥做皇帝,怎么就要割我舌头!” 吴学究说道:“这黑厮不懂尊卑,兄长不必与他一般见识。还是请哥哥主持大事要紧。”
宋江焚香完毕,暂且坐在主位上,也就是第一把交椅。上首是军师吴用,下首是公孙胜;左边以林冲为首,右边以呼延灼居长。众人参拜过后,分别在两边坐下。宋江开口说道:“今日我暂且权居此位,全靠众兄弟齐心协力,同心同德,亲如手足,一同替天行道。如今山寨人马众多,与往日不同,可请众兄弟分作六寨驻扎。聚义厅从今往后改为忠义堂。前后左右设立四个旱寨,后山设两个小寨,前山设三座关隘,山下设一个水寨,两滩设两个小寨。今日就请各位兄弟分别前去管理。” 有诗为证:
英雄晁盖已归天,主寨公明在所先。
从此又颁新号令,分兵授职尽恭虔。
“忠义堂上,我暂居尊位,第二位是军师吴学究,第三位是法师公孙胜,第四位是花荣,第五位是秦明,第六位是吕方,第七位是郭盛。左军寨内,第一位是林冲,第二位是刘唐,第三位是史进,第四位是杨雄,第五位是石秀,第六位是杜迁,第七位是宋万。右军寨内,第一位是呼延灼,第二位是朱仝,第三位是戴宗,第四位是穆弘,第五位是李逵,第六位是欧鹏,第七位是穆春。前军寨内,第一位是李应,第二位是徐宁,第三位是鲁智深,第四位是武松,第五位是杨志,第六位是马麟,第七位是施恩。后军寨内,第一位是柴进,第二位是孙立,第三位是黄信,第四位是韩滔,第五位是彭玘,第六位是邓飞,第七位是薛永。水军寨内,第一位是李俊,第二位是阮小二,第三位是阮小五,第四位是阮小七,第五位是张横,第六位是张顺,第七位是童威,第八位是童猛。六寨共计四十三位头领。山前第一关由雷横、樊瑞把守,第二关由解珍、解宝把守,第三关由项充、李衮把守。金沙滩小寨由燕顺、郑天寿、孔明、孔亮四人把守,鸭嘴滩小寨由李忠、周通、邹渊、邹润四人把守。山后两个小寨,左边旱寨由王矮虎、一丈青、曹正把守,右边旱寨由朱武、陈达、杨春六人把守。忠义堂内:左边一排房中,掌管文卷的是萧让,掌管赏罚的是裴宣,掌管印信的是金大坚,掌管钱粮计算的是蒋敬;右边一排房中,管炮的是凌振,管造船的是孟康,管造衣甲的是侯健,管筑城垣的是陶宗旺。忠义堂后两厢房中管事人员:监造房屋的是李云,铁匠总管是汤隆,监造酒醋的是朱富,监造筵宴的是宋清,掌管什物的是杜兴、白胜。山下四路用作眼线的酒店,原本就已定好由朱贵、乐和、时迁、李立、孙新、顾大嫂、张青、孙二娘负责,人数也已确定。负责到北地收买马匹的是杨林、石勇、段景住。如今分拨已定,大家各自遵守,不得违反。” 梁山泊水浒寨内,大小头领,自从宋公明成为寨主后,都满心欢喜,对他心悦诚服,众将都听从他的指挥和约束。
过了些日子,宋江召集众人商议,打算为晁盖报仇,兴兵攻打曾头市。军师吴用劝谏道:“哥哥,普通百姓守丧期间,尚且不可轻易行动,哥哥若要兴兵,最好等百日之后,那时再出兵也不迟。” 宋江听从了吴学究的建议,守住山寨为晁盖守丧,每日设斋修善,做法事追荐晁盖。有一天,请来一位僧人,法名大圆,他是北京大名府城里龙华寺的僧人。只因云游到此,路过梁山泊,便被邀请到寨内做法事。吃斋的时候,闲聊之中,宋江问起北京的风土人情和人物,那大圆和尚说道:“头领难道没听说过河北玉麒麟的大名吗?” 宋江和吴用听了,猛地想起,说道:“你看我们,还没老,怎么就这么忘事!北京城里确实有个卢大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堪称河北三绝。他祖居北京,一身武艺高强,棍棒功夫天下无双。要是梁山泊能得到此人,还怕什么官军缉捕,又怎会担忧兵马前来征讨!” 吴用笑着说:“哥哥何必如此丧气?若要此人上山,有何难?” 宋江答道:“他可是北京大名府第一等的富贵人家,怎样才能让他落草为寇呢?” 吴学究说:“我也早就考虑过此事,只是一直忘了。我略施一计,便能让他上山。” 宋江连忙说道:“人人都称足下为智多星,果然名不虚传。敢问军师要用什么计策,才能把他赚上山来?”
吴用不慌不忙,伸出两个指头,说出了这条计策。这一计,将使得北京城内的百姓废寝忘食,也让梁山泊中的好汉们调兵遣将。正是:计就水乡添虎将,谋成市井赚麒麟。那么,吴学究到底用什么计策赚卢俊义上山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