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允还没赶到南郑,马岱就已经斩杀了魏延,与姜维合兵一处。杨仪连夜写好表章,派人飞速奏报后主。后主下旨说:“既然已经查明魏延的罪行,念在他以前的功劳,赐给他棺椁安葬。”
杨仪等人护送着孔明的灵柩抵达成都,后主率领文武百官,全都身着孝服,出城二十里迎接。后主放声大哭,上至公卿大夫,下到山林百姓,男女老幼,无不痛哭流涕,哀声震天。后主命人将灵柩抬入城中,停放在丞相府,孔明的儿子诸葛瞻守孝居丧。
后主返回朝廷后,杨仪将自己捆绑起来,入朝请罪。后主赶忙让近臣为他解开绳索,说道:“若不是你能依照丞相的遗训行事,丞相的灵柩何时才能运回,魏延又怎能被消灭。国家大事得以保全,都是你的功劳啊。”于是,后主加封杨仪为中军师。马岱立下了讨伐叛逆的功劳,后主便把魏延原来的爵位赐给了他。杨仪呈上诸葛亮的遗表,后主看完后悲痛大哭,下旨挑选墓地安葬诸葛亮。费祎上奏说:“丞相临终前,吩咐要葬在定军山,不用修筑墙垣砖石,也不用任何祭物。”后主听从了这个建议。在当年十月的吉日,后主亲自送诸葛亮的灵柩到定军山安葬,还降诏祭祀,追封谥号为忠武侯,并下令在沔阳修建庙宇,四季供奉祭祀。后来,杜甫写诗道: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还写过另一首诗: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后主回到成都后,突然有近臣上奏:“边境传来消息,东吴派全琮率领数万兵马,驻扎在巴丘界口,不知是何用意。”后主大惊失色,说道:“丞相刚刚去世,东吴难道要违背盟约,侵犯我们的边界?这可如何是好?”蒋琬上奏说:“臣愿担保王平、张嶷率领数万兵马驻扎在永安,以防意外。陛下还需再派一人前往东吴报丧,顺便探探他们的动静。”后主说:“这得找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去当使者。”这时,一人应声而出,说道:“微臣愿意前往。”众人一看,此人是南阳安众人,姓宗,名预,字德艳,担任参军、右中郎将。后主十分高兴,立刻命令宗预前往东吴报丧,并打探虚实。
宗预领命后,直接前往金陵,进宫拜见吴主孙权。行完礼后,宗预见孙权左右的人都穿着素衣。孙权神色严肃地问道:“吴、蜀已经结为一家,你们主公为什么还要增加白帝城的守军呢?”宗预回答说:“臣认为,东边增加巴丘的戍卫,西边增加白帝城的防守,都是形势所需,这都不足以相互质问。”孙权笑着说:“你不亚于邓芝啊。”接着对宗预说:“朕听说诸葛丞相归天,每天都伤心流泪,还让官僚们全都穿上孝服。朕担心魏人趁蜀国大丧之际进攻,所以增加了巴丘的守兵一万人,以便救援,并没有其他的意思。”宗预叩头拜谢。孙权说:“朕既然已经答应结盟,怎么会有背义的道理呢?”宗预说:“天子因为丞相刚刚去世,特地派臣来报丧。”孙权于是取出一支金鈚箭,折断后发誓说:“朕如果违背前盟,子孙灭绝!”又派使者带着香帛和奠仪,前往蜀国祭祀。
宗预辞别吴主,和东吴的使者一同回到成都,进宫拜见后主,上奏说:“吴主因为丞相新亡,也伤心流泪,让群臣都穿上孝服。他们增加巴丘的兵力,是担心魏人乘虚而入,并没有别的心思。现在吴主折箭为誓,不会背叛盟约。”后主十分高兴,重重赏赐了宗预,又优厚地招待东吴使者,打发他们回去。随后,后主依照诸葛亮的遗言,加封蒋琬为丞相、大将军,总领尚书事务;加封费祎为尚书令,协同处理丞相事务;加封吴懿为车骑将军,持符节总督汉中;姜维被封为辅汉将军、平襄侯,总督各处人马,和吴懿一起出兵驻扎在汉中,以防备魏兵。其余的将领和校尉,都依旧担任原来的职务。
杨仪自认为自己的官职和资历都比蒋琬老,可职位却在蒋琬之下,而且自恃功劳高,却没有得到丰厚的赏赐,心中不满,口出怨言。他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刚去世的时候,我要是率领全军投降魏国,怎么会像现在这样落寞!”费祎便把这话写成密奏,上表给后主。后主大怒,下令将杨仪关进监狱审问,想要将他斩首。蒋琬上奏说:“杨仪虽然有罪,但以前跟随丞相时立下不少功劳,不可斩首,应当贬为平民。”后主听从了建议,将杨仪贬到汉嘉郡为民,杨仪羞愧难当,自刎而死。
蜀汉建兴十三年,也就是魏主曹睿青龙三年、吴主孙权嘉禾四年,三国都没有兴兵打仗。单说魏主曹睿封司马懿为太尉,总督军马,镇守边境各处,司马懿拜谢后返回洛阳。魏主在许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又在洛阳建造朝阳殿、太极殿,修筑总章观,这些建筑都高达十丈。此外,还修建了崇华殿、青霄阁、凤凰楼、九龙池,命令博士马钧监督建造,这些建筑极其华丽,雕梁画栋,碧瓦金砖,在阳光下光辉耀眼。曹睿征选了天下三万多巧匠、三十多万民夫,日夜不停地建造,使得民力疲惫不堪,百姓怨声载道。
曹睿又下旨,在芳林园大兴土木,还让公卿们都去背土种树。司徒董寻上表直言劝谏:
自从建安年间以来,战乱导致百姓死伤无数,有的家庭甚至全家死绝,即便有幸存者,也多是遗孤、老人和弱者。如果现在觉得宫室狭小,想要扩建,也应当选择合适的时机,不能妨碍农事,更何况是建造这些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呢?陛下既然尊重群臣,赐给他们冠冕,让他们身着华服,乘坐华丽的车子,就是要让他们和普通百姓有所区别。现在却又让他们去背木担土,弄得浑身泥土,这样做既损害了国家的体面,又去做这些毫无益处的事,实在没有意义。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没有忠诚和礼仪,国家如何能存在?臣知道这番话一说出口,必死无疑,但自己就好比牛身上的一根毛,活着既然没有什么益处,死了又有什么损失呢?臣提笔流泪,心中已做好与世长辞的准备。臣有八个儿子,臣死后,还要劳烦陛下照顾了。臣不胜战栗,等待陛下的处置!
曹睿看完表章后大怒,说:“董寻难道不怕死吗?”左右大臣奏请将董寻斩首。曹睿说:“这个人向来忠诚有义,暂且将他贬为平民。再有敢胡乱进言的,必定斩首!”当时,太子舍人张茂,字彦材,也上表直言劝谏,曹睿下令将他斩首。当天,曹睿召见马钧,问道:“朕建造高台峻阁,是想和神仙往来,以求长生不老之方。”马钧上奏说:“汉朝二十四位皇帝中,只有汉武帝在位时间最久,寿命也最长,这大概是因为他服用了天上的日精月华之气。汉武帝曾在长安宫中建造柏梁台,台上立了一个铜人,手中捧着一个盘子,名叫‘承露盘’,用来承接三更时北斗降下的露水,这露水名叫‘天浆’,也叫‘甘露’。用美玉研磨成屑,和这露水调和后服用,可以让人返老还童。”曹睿听后十分高兴,说:“你现在就带人日夜兼程赶到长安,拆掉铜人,把它移到芳林园来。”
马钧领命,带领一万人来到长安,让人在柏梁台周围搭起木架。没过多久,五千人拉着绳索,环绕着木架向上攀登。柏梁台高二十丈,铜柱周长十围。马钧让人先拆铜人。众人齐心协力,将铜人拆了下来,只见铜人眼中潸然泪下,众人都大为震惊。忽然,台边刮起一阵狂风,飞砂走石,如同骤雨一般,接着一声巨响,就像天崩地裂,柏梁台倾倒,铜柱倒塌,压死了一千多人。马钧带着铜人和金盘回到洛阳,进宫拜见魏主,献上铜人和承露盘。魏主问:“铜柱在哪里?”马钧奏道:“铜柱重达百万斤,无法运到这里。”曹睿下令将铜柱打碎,运到洛阳,铸成两个铜人,称为“翁仲”,立在司马门外。又铸造了两个铜龙凤,龙高四丈,凤高三丈多,立在殿前。还在上林苑中种植奇花异木,蓄养珍禽怪兽。少傅杨阜上表劝谏:
臣听说尧帝崇尚简陋的茅屋,却使万国百姓安居乐业;大禹住低矮的宫室,天下百姓也能安居乐业;到了殷商和周朝,有的殿堂也不过高三尺,宽度也只几筵而已。古代的圣帝明王,没有极力追求宫室的高大华丽,而使百姓财力枯竭的。夏桀建造璇室、象廊,商纣建造倾宫、鹿台,最终都因此失去了江山社稷;楚灵王因为修筑章华台而招来杀身之祸;秦始皇建造阿房宫,灾祸殃及他的儿子,天下百姓纷纷反叛,秦朝传到二世就灭亡了。不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只满足自己的耳目之欲,没有不灭亡的。陛下应当以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为榜样,以夏桀、商纣、楚灵王、秦始皇为深刻教训。而现在却贪图安逸,只知道装饰宫台,这样必然会有危亡的灾祸。君主就像人的头颅,臣子如同人的四肢,存亡与共,得失相同。臣虽然愚笨怯懦,但也不敢忘记谏臣的职责。如果言辞不够恳切,就不足以让陛下醒悟。臣谨叩棺沐浴,伏地等待陛下严惩。
表章呈上后,曹睿并没有理会,只是催促马钧建造高台,安置铜人和承露盘,又下旨广泛挑选天下美女,送入芳林园。众官纷纷上表劝谏,曹睿全都不听。
曹睿的皇后毛氏,是河内人。当年曹睿还是平原王的时候,两人十分恩爱,曹睿即位后,就立毛氏为皇后。后来,曹睿宠爱郭夫人,毛皇后逐渐失宠。郭夫人美丽聪慧,曹睿非常宠爱她,每天都和她寻欢作乐,一个多月都不出宫门。这一年春天三月,芳林园里百花盛开,曹睿和郭夫人到园中赏玩饮酒。郭夫人说:“为什么不请皇后一起来同乐呢?”曹睿说:“要是她在,朕连一滴水都咽不下去。”于是传谕宫女,不许让毛皇后知道这件事。毛皇后见曹睿一个多月都没进正宫,这天就带着十几个宫女,到翠花楼上消遣。忽然听到嘹亮的乐声,便问道:“是哪里在奏乐?”一个宫官启奏说:“是圣上和郭夫人在御花园中赏花饮酒。”毛皇后听后,心中十分烦恼,便回宫休息了。第二天,毛皇后坐着小车出宫游玩,正好在曲廊间遇到曹睿,她笑着说:“陛下昨天游北园,一定很快乐吧!”曹睿大怒,立刻下令将昨天侍奉的人都抓来,叱责道:“昨天游北园,朕禁止左右的人让毛皇后知道,为什么又泄露出去了!”喝令宫官将这些侍奉的人全部斩首,毛皇后大惊失色。她乘车回到宫中,曹睿随即降诏赐毛皇后死,立郭夫人为皇后,朝中大臣没有人敢劝谏。
忽然有一天,幽州刺史毋丘俭上表,报告说辽东公孙渊造反,自称为燕王,改年号为绍汉元年,建造宫殿,设立官职,还兴兵入侵,搅得北方不得安宁。曹睿大惊,立刻召集文武官僚,商议起兵平定公孙渊的计策。正是:才将土木劳中国,又见干戈起外方。不知道如何抵御公孙渊,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