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当和周泰得知先主刘备把营地转移到凉快地方的消息后,急忙赶来报告给陆逊。陆逊听后十分高兴,便亲自带兵前来查看情况。只见平地上有一处营地,人数不足万余,其中大半都是老弱残兵,营地前高高飘扬着“先锋吴班”的旗号。周泰见状,说道:“我看这些蜀兵就像儿戏一般。我愿和韩将军分两路出击,要是打不胜,甘愿接受军令处罚。”陆逊仔细观察了许久,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前面的山谷中,隐隐有杀气升腾。那里必定设有伏兵,所以他们在平地上安排这些弱兵,来引诱我们出击。诸位千万不可出战。”众将听了,都觉得陆逊太过胆小懦弱。
第二天,吴班带领士兵到关前挑战,他们耀武扬威,对着吴军辱骂不停。很多蜀兵甚至解开衣服,脱掉铠甲,赤着上身,有的躺着,有的坐着,十分放肆。徐盛和丁奉走进营帐,向陆逊禀报道:“蜀兵太过嚣张,欺负我们太甚!我们愿意出击,教训他们!” 陆逊笑着说:“你们只是凭血气之勇行事,不懂得孙武、吴起的精妙兵法。这是他们的诱敌之计,三天之后,就能看出其中的诈术了。” 徐盛说:“三天之后,他们营地都转移好了,我们还怎么攻击?” 陆逊回答:“我正是要让他们转移营地。” 众将听了,都笑着不以为然地退了下去。
三天过后,陆逊召集众将到关上观望,只见吴班的军队已经退走了。陆逊指着前方说:“杀气出现了。刘备必定会从山谷中杀出来。” 话还没说完,就看见蜀兵全都装备整齐,簇拥着先主刘备经过。吴兵见了这阵势,都吓得胆战心惊。陆逊说:“我之前不让诸位出击吴班,就是因为料到了这一点。如今伏兵已经出现,不出十天,必定能打败蜀军。” 众将疑惑地说:“要打败蜀军,应该在一开始就动手。现在蜀军连营五六百里,坚守了七八个月,各个要害之处都防守严密,怎么可能攻破呢?” 陆逊解释道:“诸位不了解兵法。刘备是当世枭雄,智谋过人,他的军队刚集结的时候,法度严谨。如今他们坚守已久,却找不到我们的破绽,士兵疲惫,士气低落,正是我们进攻的好时机。” 众将这才对陆逊的谋略叹服不已。后人写诗称赞道:“虎帐谈兵按六韬,安排香饵钓鲸鳌。三分自是多英俊,又显江南陆逊高。”
陆逊定下了破蜀的计策后,便写了奏疏,派使者呈给孙权,说明很快就能打败蜀军的情况。孙权看完奏疏,十分高兴,说道:“江东又出了这样的奇人,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众将都上书说陆逊懦弱,只有我不相信。如今看他的计策,果然不一般。” 于是,孙权大举调派吴兵前去接应陆逊。
再说先主刘备在猇亭把水军全部派出去,顺着江水向下游进发,沿着江岸屯扎水寨,深入吴境。黄权劝谏道:“水军沿江而下,前进容易,后退就难了。我愿意作为先锋在前开路,陛下应该坐镇后阵,这样才能万无一失。” 先主却说:“吴贼已经吓破了胆,我长驱直入,有什么阻碍?” 众官员苦苦劝谏,先主却不听从。于是,先主将军队分成两路:命令黄权督领江北的军队,以防备魏军侵犯;自己则亲自督领江南的各路军队,沿着长江两岸分立营寨,谋划进取东吴。
有密探得知消息,连夜报告给魏主曹丕,说蜀兵讨伐东吴,设置栅栏,连接营寨,纵横七百多里,分成四十多个屯兵点,都在山林附近安营扎寨。如今黄权率领军队在江北岸,每天派出一百多里的巡逻哨,不知道有什么意图。魏主听后,仰起头大笑,说:“刘备要失败了!” 群臣询问原因,魏主解释道:“刘玄德不懂兵法。哪有连营七百里还能抵御敌人的?在低洼潮湿、险要阻塞的地方屯兵,这是兵法中的大忌。刘备必定会败在东吴陆逊的手里,不出十天,就会有消息传来。” 群臣还是不太相信,都请求派兵防备。魏主说:“陆逊如果取胜,必定会带领全部吴兵去攻打西川。吴兵远行,国内空虚,我假意派兵助战,让三路兵马一起进军,东吴就唾手可得。” 众臣听了,都十分佩服。魏主于是下令,让曹仁督领一支军队从濡须出发,曹休督领一支军队从洞口出发,曹真督领一支军队从南郡出发,说:“三路军马约定会合日期,暗中袭击东吴。我随后亲自带兵接应。” 部署安排完毕。暂且不说魏兵准备袭击东吴的事。
且说马良来到西川,进见诸葛亮,呈上地图并说道:“如今我军转移营地,沿着长江两岸扎营,横占七百里,设下四十多个屯兵点,都依傍着溪流山涧,在林木茂盛的地方安营。皇上让我把这地图带来给丞相查看。” 诸葛亮看完地图,拍着桌子叫苦道:“是哪个出主意让皇上这样安营扎寨的?这个人应该斩首!” 马良说:“这都是皇上自己的主意,不是别人谋划的。” 诸葛亮叹息道:“汉朝的气数要尽了!” 马良询问原因,诸葛亮说:“在低洼潮湿、险要阻塞的地方扎营,这是兵家大忌。倘若敌人用火攻,怎么解救?而且,哪有连营七百里还能抵御敌人的?大祸就要临头了!陆逊坚守不出,正是因为看出了这一点。你要赶紧去见天子,让他改变营地的布置,不能再这样了。” 马良担心地问:“要是现在吴兵已经取胜,该怎么办?” 诸葛亮说:“陆逊不敢追击,成都可以确保没有危险。” 马良又问:“陆逊为什么不敢追击?” 诸葛亮说:“他是担心魏兵袭击他的后方。皇上如果有什么闪失,应当到白帝城躲避。我进入西川的时候,已经在鱼腹浦埋伏了十万兵马。” 马良十分惊讶,说:“我在鱼腹浦来来往往好几次,从来没看见过一兵一卒,丞相为什么要说这种假话?” 诸葛亮说:“以后你自然会看到,不必多问。” 马良拿了诸葛亮写的表章,火速赶往御营。诸葛亮则自己返回成都,调拨军马准备救援。
陆逊见蜀兵渐渐懈怠,不再像之前那样提防,便升帐召集大小将领听令,说:“我自从接受任命以来,还没有出战过。如今观察蜀兵的情况,已经了解了他们的动静,所以打算先攻打江南岸的一处营地。谁敢去攻打?” 话还没说完,韩当、周泰、凌统等将领纷纷应声而出,说:“我们愿意前往。” 陆逊让他们都退下,没有任用,唯独叫来阶下的末将淳于丹,说:“我给你五千兵马,去攻打江南第四营,那里由蜀将傅彤把守。今晚就要成功,我会亲自带兵接应你。” 淳于丹领命带兵出发了。陆逊又唤来徐盛和丁奉,说:“你们各自带领三千兵马,在营寨外五里处屯扎。如果淳于丹战败退回,有追兵赶来,你们要出兵救援,但不要追击敌人。” 二将领命带兵离开了。
黄昏时分,淳于丹率领兵马前进,到达蜀营的时候,已经是三更之后了。淳于丹命令士兵擂鼓呐喊,冲入蜀营。蜀营内傅彤带领军队杀出,挺枪直取淳于丹。淳于丹抵挡不住,拨转马头就往回跑。忽然喊声震天,一支部队拦住了去路,为首的大将是赵融。淳于丹奋力突围,折损了大半士兵。正在逃跑的时候,山后又有一彪蛮兵拦住了去路,为首的是番将沙摩柯。淳于丹拼死奋战,才得以逃脱,背后三路追兵紧追不舍。等跑到离吴营还有五里的地方,吴军的徐盛和丁奉从两边杀出,蜀兵退去,救了淳于丹回到营中。淳于丹带着箭伤进见陆逊请罪。陆逊说:“这不是你的过错。我只是想试探一下敌人的虚实。破蜀的计策,我已经确定了。” 徐盛和丁奉说:“蜀兵势力强大,难以攻破,白白损失兵力和将领啊。” 陆逊笑着说:“我这条计策,只怕瞒不过诸葛亮。幸好他不在,才能让我成就大功。” 于是,陆逊召集大小将领听令:让朱然从水路进军,等第二天午后东南风大作的时候,用船装载茅草,按照计划行事;韩当带领一支军队攻打江北岸,周泰带领一支军队攻打江南岸,每人手拿一把茅草,里面藏着硫黄、焰硝,各自带着火种,手持枪刀,一起进攻。只要到达蜀营,就顺风点火。蜀兵的四十个营地,只烧二十个,每隔一个营地烧一个。各军都要预先带上干粮,不许暂时后退,要昼夜追击,直到擒获刘备为止。众将领听完军令,各自领命而去。
先主刘备正在御营中思考破吴的计策,忽然看见帐前中军的旗幡,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自己倒了下来。他便问程畿:“这是什么征兆?” 程畿说:“今晚莫非是吴兵要来劫营?” 先主说:“昨晚已经把他们杀得片甲不留,他们怎么敢再来?” 程畿说:“倘若这是陆逊试探我们,怎么办?” 正说着,有人来报,说在山上远远望见吴兵全都沿着山路向东去了。先主说:“这是疑兵。” 他命令众人不要轻举妄动,让关兴和张苞各自带领五百骑兵出去巡逻。黄昏时分,关兴回来奏报说:“江北的营地起火了。” 先主急忙命令关兴前往江北,张苞前往江南,去探看虚实,叮嘱道:“要是吴兵来了,要赶紧回来报告。” 二将领命出发了。
初更时分,东南风猛然刮起。只见先主刘备的御营左边营地突然起火。刚要去救火,御营右边的营地紧接着也燃起大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周围的树木瞬间被点燃,喊杀声震天动地。两个营地的军马纷纷涌出,朝着御营中间奔逃,御营的士兵们自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紧接着,后面的吴兵冲杀过来,也不知道有多少人马。
先主急忙上马,朝着冯习的营地奔去,可到了那里,却见冯习的营地也是火光冲天,整个江南、江北被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冯习慌乱之中上马,带着几十名骑兵往外突围,正好碰上吴将徐盛的军队,双方立刻展开厮杀。先主见势不妙,拨转马头往西逃去。徐盛撇下冯习,带兵紧追不舍。先主正慌不择路,前方又有一军拦住去路,原来是吴将丁奉,两下里夹攻过来。先主大惊失色,四面都没有退路。
就在这危急关头,忽然喊声大震,一彪人马杀进重围,原来是张苞赶来救驾。张苞带着御林军,保护着先主继续奔逃。正跑着,前面又出现一支军队,是蜀将傅彤,众人合兵一处,一同前行。背后吴兵穷追不舍。先主逃到一座山下,这座山名叫马鞍山。张苞和傅彤请先主上山,刚到山上,山下又传来喊声,陆逊率领大队人马,已经将马鞍山团团围住。张苞和傅彤拼死守住山口。先主远远望去,只见遍野火光不断,死尸层层叠叠,顺着江水漂流而下。
第二天,吴兵又在山下四处放火,山上的军士们四处逃窜,先主惊慌失措。突然,火光中一员将领带着几名骑兵杀上山来,仔细一看,原来是关兴。关兴伏地请求道:“四下里火光越来越近,不能在这里久留了。陛下赶快前往白帝城,再重新集结军马吧。” 先主问道:“谁敢留下来断后?” 傅彤上奏说:“臣愿意以死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