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辉的龙旗车队直接去了朝阳机床厂,皮特黄的野心可不止是军火商,他有更多的想法。你说皮特黄不务正业?不,他的机床研发团队,每年都在扩大,每月都有新人进入预备队参加选拔,多个方向的攻关,都在同时推进。
那怎么解释皮特黄的军火商之路呢?
用皮特黄自己的话说,他需要其它业务锻炼研发人员,思维不能固化,需要不断接收新东西。信不信是你的事,这就是皮特黄的理由。
戈辉的龙旗车队驶进朝阳机床厂,兰方舟下车出示证件后,门卫才开门放行。然后,只有皮特黄站在楼下等他。
皮特黄主动帮戈辉拉开车门,随口一句:“欢迎总督大人来机床厂。”
“最近怎么样?有什么惊喜给我看吗?”戈辉问道。
“惊喜不是年年有,不然你让列强怎么活,试错,是需要时间成本的。”皮特黄解释道。
“开个会,有个事儿,安排你们。”戈辉直入主题。
“谢谢总督大人信任我们机床厂”皮特黄松驰感满满地说道:“我这就安排。”
皮特黄的动作很快,会议室里很快集中了各个研发团队的负责人,三十几个人并不多。
像在北风厂一样,戈辉直入主题:“我需要一款载重40吨的半挂拖车,一种活动装载的平板车。多轴、低平板,比如五轴,需要有独立转向系统,需要大功率发动机,农场兵工厂有500马力发动机。”
“我们是机床厂”皮特黄提醒戈辉:“你让我生产枪炮,我还能接受,让我研发这样的车,是不是太高看我们了。”
“看来我来错了地方”戈辉直接站起来要走。
“别别别”皮特黄立即拉住戈辉:“开玩笑的,我乐意,非常乐意,呵呵呵……”
“我也知道,有点强人所难,但是也看到你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于是就想给你增加一条赛道。”戈辉说道。
“我不确定真的能搞定,现在也给不了时间表,但是我们愿意尝试愿意挑战困难,而且不会拖太久。”皮特黄说的很实在。
戈辉也喜欢皮特黄的实在,他拿出了一张类似北风厂的一张简图,指点给皮特黄看:“外观大体是这样的,主车至少需要8×8的,后面的挂车至少要5轴的,你弄个七轴的更好。”
“明白了,剩下的是我们的事儿了。”皮特黄笑呵呵地说道。
戈辉也不强求:“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也不要太勉强。”毕竟这只是他的普蓝B。
从朝阳机床厂出来,戈辉还是没有回外事局大厦,而是去了总参谋部。
戈辉在总参谋部的办公室,已经很久没来过了,但是依然干干净净,时刻等着它的主人归来。
坐在办公桌后面,手里把玩着一支金属铅笔,钛合氧化铝笔尖不时在白纸上留下一个又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
不到半小时,兰方舟已经搬来两摞文件需要戈辉批示。
这是他最头疼的工作,之前一直扔给宁远的,现在自己回到这里,这些工作就又回来了。可能是心态不一样了,心态比以前老了,可以耐心批示了,并不像以前那样头疼厌烦了。
因为已经用铅笔画好了重点,加上戈辉的一目十行,批阅的速度很快。大约一尺高的一摞,不到一小时,已经剩下不到四分之一了。
直到一份从东京发来的消息,让戈辉的黄金笔尖悬在空中,迟迟没有落笔。
本月十四日,西园寺公望交出了全部总理大臣印信,正式卸任,桂太郎正式接任总理大臣一职,并举行了就职典礼。
桂太朗第一次任职总理大臣期间,分别在02年和05年两次与英国签订同盟条约。那么,第二次任职总理大臣,会不会和英国签订新的同盟条约呢?(历史上,在他卸任前与英国签订了新的盟约)
英国王储乔治五世参加了桂太郎的就职典礼。他不是专程来参加典礼的,是代父国事访问,巧合遇上了倭国的权力交接。
戈辉对这个消息并不在意,现在的倭国已经不配做北方特区的对手了。而且,随着时间线的延长,倭国将被落下的更远。
让戈辉的笔尖迟迟不落下的是和倭国有关的另一则消息,禁卫情报局德国课通过列宁证实了这一消息。(列宁此时隐居在德国斯图加特)
小村寿太郎和高平也为全权代表,连同外务省政务局长山座円次郎、外务省参事安达峰一郎、外相秘书宫本多熊太郎、候补外交官小西孝太郎、陆军联络官立花小一郎大佐、海军联络官竹下勇中佐,外务省顾问丹尼逊等九人,于六月初,密访圣彼得堡。
事实上,这是西园寺公望与尼古拉二世伦敦密会的后续,两人在伦敦峰会期间,达成了口头性的和解协议,小村和高平此行,就是来落实口头协议来了。他们太需要与沙俄和解了,甚至希望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具体达成了什么协议尚不清楚,但是回到倭国后,小村寿太郎受到天皇高规格接见,并授予伯爵,本人再次成为外务大臣的呼声日见高涨。
看来倭国还是想联合沙俄搞事情啊!就不能安分一点吗?作的欢,死的快,这么浅显的道理,怎么就不懂呢?
究竟是日本有这个能力?还是沙俄有这个能力?曾经打生打死的两个国家,难道真的能走到一起吗?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北方特区和禁卫军都需要一场暴风雨的洗礼。
戈辉只在文件上批示“已阅”,然后就没了。开始看下一个文件了。
长灯时分,接到宁远的电话。
“听说你回办公室了!真的是太难得了。”宁远感叹道。
“你不是老抱怨我大撒手嘛!我再不回来,我怕宁俭(宁远的儿子)真的记不住你了。”戈辉调侃道。
“等我一下,我现在去找你,有个事儿和你商量。”宁远说完直接挂了电话。
戈辉恨的牙根直痒,想早点回家,帮红莲师姐照看仨娃,做个好爸爸,看来是不行了。
朝阳陆军讲武堂距离总参谋部并不算太远,宁远四十分多一点就出现在了戈辉面前。拿起戈辉的茶杯,咕咚咕咚直接大口往下灌。
戈辉无奈地摇头,催促道:“有屁快放,我要抱娃。”
“倭国朝鲜驻屯军司令部和倭国驻朝鲜统监(相当于朝鲜总督)联合提出在边境设立边境贸易口岸。”宁远说完,等着戈辉回应。
戈辉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在一摞已经批阅完的文件里翻找,很快找到了一份文件,递给宁远,然后说道:“你觉得,这两件事,有没有联系?”
宁远一边翻看文件,一边无所谓地说道:“其实有没有联系不重要,有联系更好,咱们不是正愁没借口呢嘛!”
戈辉就是随口一问,他已经不把倭国当成主要对手了,反而当成重要的工业品输出地。
宁远突然又皱起眉头说道:“不过,列宁给我们的情报越来越少了,十万德国马克,十万支莫辛纳甘就换来一个又一个证实。”
十万支莫辛纳甘是戈辉大方给的,当初是为了交朋友,其实也没指望从列宁那里拿到什么。
“我看好列宁,看好他的将来,他会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意外。他的作用,远非十万支枪能比的。”戈辉说道。
“你就这么看好他?”宁远轻轻摇头,说道:“现在可一点也看不出来。”
“这个就像怀孕,时间长了才能看出来。”戈辉解释道。
宁远翻个白眼,不想再聊列宁,于是拉回刚才的话题:“那边贸口岸的事呢?”
“这是我们赚钱的机会,直接升格为边境自由贸易区,区域内免除一切税费,不限制任何经营项目。”戈辉直接给出自己的想法:“但是,要成立共同的管委会,联合执法,还有只能用白银结算,是白银,不是银圆。”
“那这个自由贸易区,建在他们那边,还是我们这边?”宁远又问。
“哪边都行,这个无所谓。”戈辉说道:“但是不能远离边境,必须在我们的大炮射程之内。”
“你说,倭国人想干什么?赚钱?”宁远又问:“难道是想整什么幺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