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的清晨,徐佳莹和苏木刚吃完早餐,早餐是崔姝做的猪油渣烧麦和小米粥,烧麦的外皮酥脆,内馅鲜香,小米粥熬得软糯,带着淡淡的米香。
崔姝坐在一旁,给他们讲述着最近乌镇的趣事,说张木匠新做了一批小木船,孩子们都喜欢得不得了,说巷口的桂花糕店又推出了新口味,特别受欢迎。
就在这时,徐佳莹的手机震动起来,是苏锦发来的消息,告诉他们自己和沈亦舟已经和好,还分享了沈亦舟写的文字和画的草图,字里行间都透着开心和幸福。
“这两个孩子,总算和好了。”徐佳莹笑着说,眼角眉梢都带着欣慰,把手机递给苏木看,“亦舟这孩子,越来越成熟了,懂得尊重锦儿的梦想,懂得支持她的追求,这样才是真正的爱,是互相成就的爱。”
“是啊,”苏木接过手机,仔细看着沈亦舟写的文字和那张草图,嘴角扬起笑容,眼神里满是认可。
“年轻人总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成长,才能明白爱情的真谛。锦儿有亦舟这样的伴侣,懂得支持她,理解她,我们也能放心了。”
两人并肩走到庭院里,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
院角的腊梅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嫩芽上的露珠反射着光芒,像一颗颗小小的珍珠。
墙角的青苔在阳光下泛着绿意,与青石板的纹路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生机。
“苏州那边应该快忙起来了,王丽肯定已经等急了,还有很多合作等着我们对接,‘古艺新生’系列的新品设计,周慧团队应该也出了初稿,等着我们审核呢。”
徐佳莹说,抬手拂去落在肩头的一片树叶,“咱们今天就回苏州吧,别让王丽等太久。”
“好,”苏木握住她的手,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吃完午饭,咱们就回苏州,继续为咱们的‘苏州记忆’努力,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努力。”
午后,阳光正好,徐佳莹和苏木收拾好东西,崔姝给他们装了满满一袋子的桂花糕和酱鸭,让他们带回苏州吃。
“到了苏州好好照顾自己,别太累了,有空常回来看看。”崔姝笑着叮嘱,眼神里满是不舍。
“放心吧,崔姝,我们会常回来的,你也照顾好自己。”徐佳莹笑着说,给了崔姝一个拥抱。
告别了崔姝,两人踏上了回苏州的路。
车子驶离乌镇,熟悉的白墙黛瓦渐渐远去,无论是乌镇的安稳,还是苏州的忙碌,无论是家人的陪伴,还是年轻人的成长,都是生活最美好的模样。
而他们的“苏州记忆”,他们的传统工艺传承之路,也会像江南的流水一样,绵长而悠远,在岁月的长河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苏州的“苏州记忆”工作室里,王丽已经早早地等在那里,穿着一件淡蓝色的棉麻衬衫,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文件,看到他们回来,笑着迎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