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对姑姑的回忆(2 / 2)

印象深,是因为她第二次去,有回姑姑煮饭,让她帮着往灶坑里添干柴时,灶内突然窜出一大股火苗,直扑她面门,还一下子烧掉了她大半的眉毛。幸好那时姑姑反应快,及时把她拉开,才没让她落得毁容的下场。

假期快结束时,小美的眉毛还没完全长出来。为了遮丑,她每次出门都得戴上毛线帽子才敢出去。

至于后来到底过了多久才不用戴帽子,她已经记不清了。可这些与灶火、帽子有关的片段,却像刻在了她脑子里,即便过去这么多年,依旧清晰得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姑姑家有四个孩子,表姐林、表妹,还有两个表弟,个个都生得好看。

表姐林和小美的二姐年纪差不多,性格开朗又大气,说话办事向来大大咧咧,小美跟她待在一起,总觉得格外亲近,满是亲人的暖意。表妹性子要娇弱些,肤色和脾气都随了姑姑,文静又少言,不过气色比姑姑要好,脸上总带着点红润。两个表弟也十分惹眼,尤其是小表弟,一双大眼睛配着长长的睫毛,皮肤白白嫩嫩的,特别招人喜欢。

姑姑走的时候,小表弟还不到十岁。小美后来离家早,和这些亲戚渐渐断了联系,也不知道姑父是怎么辛辛苦苦把四个孩子拉扯大的。偶尔回老家,她才从母亲嘴里零星听到些孩子们的近况——表妹和两个表弟都很有出息,如今都在机关工作。只有表姐的消息,她知道得很少,脑海里留存的,始终是那个泼辣能干、模样秀美的姑娘身影,和自己的二姐有几分相像。

小美的姑姑和她父亲一样,性子偏闷,平时不爱多说话,但小美还是很喜欢去姑姑家串门。

一来是姑姑待她和妹妹格外温和,从没大声呵斥过她们一句;二来是姑姑对自己的四个孩子也同样耐心,说话从不像母亲那样急着大喊大叫,总是温言细语的,听着就让她觉得舒服。

小美对姑父的印象一直很好——他性格开朗,待姑姑和孩子们都十分呵护。去他们家从没见夫妻发生过争吵,反倒是姑姑有时候得理不饶人。

后来姑姑身体不好,姑父陪着去京城看病,来回路过九原,总会在小美家暂住几天。姑父在九原的亲戚也会特意跑来看望,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小美家添了不少麻烦。

那时小美家已是七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亲戚一来,母亲总要把平时省下来的白面拿出来,要么给他们擀面条,要么包饺子吃。

有一年过完年,家里还剩不少羊肉馅,连着吃了几顿羊肉胡萝卜饺子后,姑父终于忍不住开口:“大嫂,就不能换个炒菜吗?这羊肉胡萝卜饺子实在吃腻了。”

小美也跟着附和:“妈,姑父都不爱吃您包的羊肉饺子,干嘛总做啊?”话音刚落,就被母亲小声训斥:“你懂什么!还炒菜?咱们家有多余的钱买猪肉和菜给他们做的吃吗?”

那一刻,小美才发觉母亲的不容易。家里平常那点白面,本就紧着胃不好的父亲吃,他们自己顿顿几乎都是窝窝头和摊花玉米饼子。姑姑一家每次来,母亲能把家里这般金贵的白面拿出来招待,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