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发薪就能变强,我有十亿员工! > 第785章 超级稻 2000!T2代植株阶段!亩产2000公斤!

第785章 超级稻 2000!T2代植株阶段!亩产2000公斤!(2 / 2)

他随手发了几个人均200元的大红包,每个项目群都没下。

短短十分钟,他的银行卡里就少了三四亿现金。

同一时间。

远在沪城的李安南,在筷跑食堂度过了人生中第二个最幸福的春节。

不再像以前那样,吃不饱、穿不暖,手上全是冻伤,还得在凉水里洗碗。

七八名员工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着年夜饭。

筷跑还有一部分外卖员在街上奔波送单,为了保障兄弟公司的餐饮供应,筷跑食堂每年春节都会留几名员工值守。

“安南,公司开了线上教育课程,你要不要报名试试?只要考试通过,就能去森联大学进修,虽然只有橙子教育出具的证书,但在集团内部是被认可的,以后你也算是大学生了。”

李欣雨端着饮料,对着对面的李安南问道。

橙子教育网是集团专门为内部员工推出的学习平台,鼓励员工边工作边学习,重新提升自己。

考试通过后会颁发证书,外面虽然不认可,但集团是承认的。

在李欣雨看来,李安南年纪还,总不能一辈子在筷跑食堂当服务员。

“欣雨姐,我我可以吗?”

李安南怯生生地问道。

她认识的字不多,想要从头学起,谈何容易。

“平时下班也没别的事情可做,为什么不试试呢?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李欣雨耐心劝道。

“欣雨、安南!快!老板发大红包了!”

店长葛宇航突然兴奋地喊道。

……

苏江盐城的一间商品房内,杨哲明正不可思议地看着女儿:“你要去法国?”

他实在没想到,女儿自从进了橙子制衣后,人生际遇会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先是从普通的熨烫车间调到了设计部,接着又设计出了好几款爆款服装,拿到了几十万的奖金,如今竟然还要去法国深造学习。

“刘老师,这个机会特别难得,最好能去,对我将来的职业规划很有帮助。”

杨凤凰郑重其事地解释道。

在公司里,她称呼刘心蕾为“心蕾姐”,但在家人面前,一直恭敬地叫“刘老师”,以示尊敬。

她心里清楚,要是没有刘心蕾手把手地教导,自己多半还在车间里熨烫衣服,每天从早干到晚,一个月只能赚几千块辛苦钱。

“可你也不会法语啊?去了那边怎么交流?”

杨哲明又担忧地问道。

“公司开了法语语言班,我已经学了两个多月了,基本的日常交流没问题。”

杨凤凰缓缓道。

别看她得轻松,背地里却吃了不少苦头。

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哪有那么容易?

但她一想到将来能赚到五十万、一百万,在金钱的激励下,进步速度快得惊人。

“老爸也不懂这些大道理,但你们老板是个实实在在的好人。来,咱们父女俩,一起敬他一杯!”

杨哲明端起酒杯,嘴里念念有词,和女儿一起隔空向陈延森敬了一杯。

一缕轻薄的白色雾气,朝着庐州的方向飘去。

等抵达庐州地界时,才发现这样的白色雾气来自五湖四海、三山五岳,千丝万缕汇聚在一起,眨眼间就给陈延森增加了上百万缕人道薪火。

陈延森只在春申待了两天,大年初一就回了庐州。

他第一时间去了公司,查看超级稻T1代植株的生长情况。

一进研发中心,就看到一片长势喜人的水稻:株高在100到110厘米之间,茎秆粗壮得如同芦苇,叶片直立、深绿且厚实,看上去韧性极强。

每株水稻大概有8到10个有效穗,穗长25到30厘米,基因编辑后的目标性状十分明显。

“老板,我昨天挑选了几株样本,对穗粒进行了统计,千粒干谷的重量在38克到40克之间。”

孙佳凝见陈延森走进来,连忙上前汇报。

尽管公司正在放假,但橙子生物科技的实验室正处于关键节点,因此孙佳凝带着一组人,主动留在庐州值守盯着。

目前国内高产稻的千粒干谷重量大约在25到27克,由此可见,这款超级稻的谷粒有多饱满。

陈延森走上前,接过孙佳凝递来的器皿,仔细观察着未脱壳、脱壳、胚芽米和精米的不同状态。

最后看到的是经过深度加工的精米,雪白透亮,每一粒都有7到8毫米长,比普通粳米长出了40%到60%。

“抗性测试做了吗?”陈延森问道。

“老板,这是检测和对比报告。T1代植株在高抗稻瘟病、白叶枯病方面,性能均有大幅提升,但草甘膦抗性基因的表现不是很理想。”

孙佳凝转过身,从工作台上拿起一迭文件,递到陈延森手中。

陈延森接过报告,迅速翻阅了一遍,很快就锁定了问题关键。

稍作思考后,他指着报告上的一行文字道:“把实验组的基因测序数据调出来,重点对比草甘膦抗性基因的插入位点,我怀疑是启动子区域出了问题,导致基因表达效率不足。”

孙佳凝连忙点头,在电脑上快速操作起来。

屏幕上立即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基因序列图谱,陈延森凑上前,逐段扫过碱基对。

片刻后,他指着其中一段序列道:“这里的甲基化程度过高,影响了RNA聚合酶的结合效率。接下来调整启动子序列,换成我们之前在抗虫棉上验证过的UBI启动子,重新构建载体进行转化。”

孙佳凝一边认真记录,一边飞速思考,最后惊讶地发现,问题大概率真的出在这里。

妖怪!

她没敢出口,只在心里暗自惊叹。

跟着陈延森做研发这么久,每次遇到难题,老板总能精准找到症结所在,这份能力实在太可怕了。

“老板,调整启动子后,预计需要3个月时间才能看到新的实验结果。

另外,田间试种的准备工作也得提前规划,要不要联系农业协会申请试验田?”

孙佳凝记下陈延森的吩咐后,接着问道。

“同步进行吧!先将筛选出的纯合子T1代植株进行自交,收获T2代种子。”

陈延森回答道。

他顿了顿,又问道:“样本单位的单株干谷重量均值是多少?”

“我挑选了20株生长均匀的水稻作为核心样本,单株干谷重量在95到100克之间,按田间密度每平方米30株计算,再扣除8%的损失,单亩产量大约在1750公斤到1840公斤之间。”

孙佳凝逻辑清晰地回答道。

要知道,这还仅仅是T1代植株的产能。

接下来他们会优先培育 T2代植株,并杂交培育出性能更强的第一代杂交种,届时产能不定能突破2000公斤。

而目前国内的超级稻亩产记录,也才刚刚达到1000公斤而已。

尽管这些数据都是在人工气候室精心培育下得出的结果,放到户外田间种植,能达到1500公斤就算成功了。

可即便是1500公斤,也相当于亩产翻倍,一亩地能种出两亩地的粮食!

“就叫它超级稻 2000吧。”陈延森补充道。

次日,超级稻 2000正式进入T2代植株的培育阶段。

外界对此虽有所耳闻,但各地的水稻研究所、农科院都以为超级稻2000的亩产单位是市斤,压根没敢往公斤上联想!

他们不知道,陈延森早已将C4光合作用的关键基因引入到水稻的分子基因中,直接将水稻产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