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赵启的眉梢微微挑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没想到姜偃对楚霄的评价,竟如此之高。
“人中之龙......”
赵启轻轻咀嚼着这四个字,带着玩味,也带着一丝审视。
他看向姜偃,目光锐利。
“国君少年继位,励精图治。”
“如今的梁国,在你手中,比之你父皇在位时,更为强盛。”
赵启的语气带着几分客观的评价,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在朕看来,你那父皇可远不如你。
“那楚霄......比之国君你,如何?”
姜偃闻言,脸上露出一抹复杂的笑容。
他摇了摇头,一脸自嘲地说道:“萤火之光,岂敢与皓月争辉?”
“在孤心中,楚霄便如同那天上的皓月。”
“孤,远不及也。”
听到这话,赵启一直平静无波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他虽与姜偃接触不多,但是赵启一向对自己的眼光很自信。
在他看来,姜偃虽然年轻,可是他那气度远超普通人,在年轻一辈中,很少有人能令赵启高看一眼,而姜偃,则是其中之一。
而且赵启也看出来了,姜偃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十分的温和,但是内心也是一个骄傲的人。
这个年轻的梁国君主,绝对不会妄自菲薄。
能让姜偃说出如此话语,甚至自比萤火,那楚霄,难不成真的那么可怕?
赵启骨子里是极其自负的。
即便当年楚霄率领联军让北周受挫,在他心中,更多归咎于安国公的轻敌和新式火器的出其不意,并未真正将那个年轻的夏国太子视为平等的,需要全力重视的对手。
但此刻,姜偃的评价,却让赵启开始对楚霄重视了起来。
赵启沉默着,再次提起酒壶,为姜偃面前的酒杯中缓缓添上热酒。
“国君,可否与朕好好说说这个楚霄?”
“听国君你这么一评价,朕对他越来越感兴趣了。”
姜偃知道,与北周停战的机会来了。
只有让赵启真正认识到楚霄的可怕,认识到大夏潜在的巨大威胁,才能促使北周放下与梁国的眼前恩怨,共同应对潜力巨大的大夏。
姜偃深吸一口气,组织了一下语言,开始娓娓道来。
“楚霄此人,其城府之深,远超常人想象。”
“据孤所知,他在夏国隐忍蛰伏十余年,期间不显山,不露水,一度被视为平庸之辈。”
“直到两年前,时机成熟,他才突然展露锋芒。”
“能在年幼时便知道遮掩自身光芒,此等心计,非同小可。”
这段话要是被楚霄听到,怕不是会被笑死。
先前那十几年是蛰伏吗?那是前身真的窝囊啊!
赵启默默听着,脸色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那么年轻,便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确实不一般。
姜偃继续道,“楚霄初次领兵,便孤身收服弦月部,随后挥师东进,一战灭东夷。”
“凭借此等赫赫战功,他迅速在朝中站稳脚跟,无人再敢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