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4章 四代火控系统(2 / 2)

让坦克首发命中率从50%提升到了90%,并且反应时间还缩短了50%。

防空方面,对高速目标拦截概率更是提高了40%,多目标跟踪能力提升3倍。

这些提升可不是提升了一点半点,可以说是有了质的提升。

而这种技术也并非遥不可及,按照发展,不少国家都开始了研究,hughes坦克火控系统,1965年底就会研究出来,这款火控技术就使用了激光测距机,只不过技术并不是很成熟。

至于全球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火控系统,就是A-1系统了,更是早在50年代就研究出来了。

它是首个完全集成的机载数字火控系统,而非单一武器控制模块,更是建立了第四代火控系统的技术标准,其中包括了数字计算、多传感器融合和系统集成等技术。

也是A-1系统的出现,直接推动了全球军事航空电子技术的革命。

奠定现代空战基础、推动微处理器发展以及促进火控技术普及。

只不过性能因为受限于计算机等设备的缘故,并没有那么强大。

帝也是在几年前也就出了-18火控系统,这款系统可计算火炮、火箭和导弹射击还支持侦察、反炮火和火力规划,将炮兵火力任务计算时间从数分钟缩短至25秒,算是发挥出了第四代火控系统的威力。

国内则是1969年的时候研究出来的,叫做SSS-1火控系统,并为这台火控系统定制了专门的机载火控计算机,也就是114机。

它的打靶测试命中率达到了75%,虽然不是很高,但这却代表了火控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跨越。

不过要说集大成者,还是1969年帝研究出来的60A2坦克火控系统,激光测距仪+数模混合计算机+多种弹道修正传感器的组合,让坦克的命中率提升至90%。

这也是让李枭动了心思,想要看看能不能提前几年,把60A2坦克火控系统弄出来。

对于它的结构,李枭也了解的很清楚。

首先就是19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它能接收传感器数据,计算弹道参数并控制瞄准分划移动,能解算运动目标提前量,支持静对动射击,可计算11种影响弹道因素的修正量。

其次就是测距与观瞄设备。

像是AN\/VVS-1红宝石激光测距仪,它的测距距离最远可达到4000米,精度大约是在±10米,测距时间能达到1秒,精度是传统光学测距仪的10倍。

之后就是瞄准镜了,它可以与火控计算机联动,显示修正后的瞄准分划。

再往后就是各种传感器系统。

像是火炮耳轴倾斜传感器、水平角速度传感器、炮塔速率传感器、炮口偏移传感器、环境温度传感器等等!

火炮耳轴倾斜传感器能测量炮身倾斜角度,水平角速度传感器是测量目标运动速率用的,炮塔速率传感器测量的是炮塔旋转速度,炮口偏移传感器可以监测炮管变形。

环境温度传感器:则是可以提供弹道计算环境参数。

在这些传感器把数据传给计算机经过计算分析后,火炮就能够快速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