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我在京城开了分公司,这里需要人坐镇,就把蓝师兄调到京城。
这大概是高三第二学期的事,我当时也走不开。就把王老师的电话给了师兄,让他帮我找找,这个老师究竟是谁?
之前王老师告诉过我,他在京城。”
“妈呀,人家教了你不少东西了,还不知道老师是谁?
后来呢?蓝师兄帮你找到啦?”
“哪里?
师兄看了一眼电话号码,就问我,‘你怎么有王云栋的电话?’
我当时就问他,‘王云栋是谁?你认识他?’
记得当时,师兄无语的看着我。”
“你这是什么泼天的人缘?我好羡慕。”
女主持人再次感叹。
“就是,人家在不知情的时候,就能遇到大神?唉!”
“然后呢?你师兄告诉你他的身份了?”
“没有,师兄说,‘他是我好友,至于他是干什么的,暂时不便说。’
我当时,只是觉得那个名字有点熟,但又想不起来为什么。
但师兄越这样说,我越是好奇,为什么不能说呢?
后来我来京城,在师兄的别墅里终于见到了王老师,但他们仍旧没有告诉我王老师的身份。
我当时就想,王老师既然有这么高超的技术,工作一定也很牛,应该是那个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后来,我们来京上学,蓝师兄和王云栋老师一块来车站接我们,与我同行的同学谢林熙看了一眼就说,‘那个人是王云栋!’
我问过他,才知道王老师的真正身份。”
两位主持人瞪大眼睛,就像听书。
“我们听说,你有很厉害的计算机技术,是不是跟王先生学的?”
“对,就是跟他学的。”
“可你的大学专业,为什么还要报计算机专业?还需要学吗?”
“需要,太需要了。
我在电脑方面,技术虽好,但一直都是根据即时需要学的,比较偏。
只有在大学里,才能学到系统的知识,补充许多我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我们听你刚才提到谢林熙,他应该也是京大的创业标兵之一,你们是好友吗?你们又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对,他是我的好友。我们从上幼园开始,就认识了。
之后一直是同班同学,现在也是。”
“哇!你们这缘份也不浅啊?
世间有几个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都是同班同学的?至少我们遇到过。
高中毕业时,你们报的志愿也相同吗?”
“对,我们志愿相同。当时,跟我报相同志愿的还有我的好朋友王倩。”
“是他们主动跟你报相同的志愿吗?”
“对,因为他们信我,他们觉得,我的决定一定是正确的。
所以,我们三个,报了同一学校,相同专业,也算比较巧,又分到了同一班级了。”
“那谢林熙创立的网教平台,是不是也是受到了你的影响?”
“是,起初的想法,是我提出的。我自己觉得,这个创意非常好,但我这边又在忙别的,顾不上,就告诉他啦。
但之后我再没管,能创业成功,完全是他自己努力的结果。”
“那他也很了不起啦。
一个中学生,能把一个创意变成偌大的公司,有几个人能做到?”
“他的启动资金,是他家里给的吗?”
“不是,是他自己的钱。
我的集团中,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有他的股份。当然,他的公司,也有我一部分股权。”
“那他刚开始,在你公司投资的资金,是从哪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