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老爹听了,更是底气十足,朝着姜里正笑道:“老弟,你忘了?咱们服兵役的规矩,年满十三到五十五都成!嘿,我今年刚好五十四,还在规矩里头,这事你拦不住我!”
姜里正见拦不住,索性耍了个缓兵之计,一把抽过姜老爹手下的册子,“刺啦” 一声,直接把写了姜老爹名字的那页纸撕了下来。
随后他扬声喊道:“今儿个先不登记了!都回去跟家里人再商量商量。记住,一家最多只能去一个!要是家里就一个顶用的劳力,就算报了名,我往上报的时候,也会把名字划掉!”
说 “划掉” 那两个字时,他特意朝姜老爹看了一眼,意有所指。
“都散了吧,各自忙活去!” 姜里正又喊了一声,方才还不情不愿的人群,这才慢慢散开。
等人走得差不多了,姜里正才没好气地对姜老爹说:“老哥,你就别跟着凑这热闹了!你要是走了,如意那一堆事谁帮着张罗?难不成要把孩子累坏才甘心?”
“这不还有你嘛!” 姜老爹嘴硬道。
“别!你要是真去投军,如意那摊子我可不管!”
姜里正故意放狠话,又软了语气劝,“马上就要夏收,收完还要插秧,地里的活计堆成山!我看你就是想躲懒!军中多你一个喂马的不打紧,可家里少了你这个主心骨,如意一个小姑娘家,还不得被累垮?”
一旁的如意听着,悄悄朝着姜里正竖了个大拇指。
姜老爹被里正这话点醒,一想到接下来田里的忙碌,老脸顿时红了,站在那儿,说去也不是,说不去也不是,满脸别扭。
如意最懂阿爷的心思 —— 他这般执拗要去,无非是记着两次屠村的事,总觉得祸事多因自家而起。
若不是因着他们家,这偏僻山脚下的村子,也不会被北齐人盯上。
如今村里人都商量着投军出力,自家若是连个人都不出,他心里实在过意不去,脸上也挂不住。
于是如意上前劝:“阿爷,咱们虽没法出人,不如捐些物资?等村里人出发去前线时,咱们就跟着送十车波浪面,再各送一车酱菜、肉酱,你看这样成不成?”
姜老爹还没开口,姜里正先提高了音量:“丫头,这是不是太多了些!” 他知道如意家这一年赚了些银钱,可看着这么些物资,还是忍不住替他们肉疼。
“里正爷爷,无妨的。” 如意笑着宽慰,“波浪面是自家食品作坊做的,粮食也是田里种的,算下来倒没花多少银子。” 老人家的好意,她心里清楚,自然要好好安抚。
“那丫头,回头这些物资,就当是阿爷买的。”
姜老爹心里天人交战了半晌,终究松了口,还是不想让自家落了旁人的话柄。
“成!不过阿爷,我可不做亏本买卖。” 如意笑着应下,只要能哄老人开心,顺着他的心意又何妨。
五日后,姜家村五十名汉子背着行囊,坐上了县城衙役赶来的骡车。
他们脸上虽带着离乡的愁绪,眼里却闪着股莫名的兴奋,像是盼着去前线干一番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