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若有所思:您是说,刚才您不杀奥巴塔拉,是为了向他和其他势力展示我们的仁慈?
没错。朱云点头道:奥巴塔拉现在对我们既敬畏又感激,这种复杂的情感比单纯的恐惧更有价值。而其他势力看到这一幕,也会明白我们并不是嗜杀成性的侵略者。
朱棣恍然大悟:所以,真正的强者,不仅要有压倒一切的实力,更要有宽容仁慈的胸怀。
孺子可教。朱云满意地点点头:力量是为了保护,不是为了毁灭。征服是为了建设,不是为了掠夺。这才是天庭的理念。
停顿了一下,朱云继续说道:朱棣,我决定让你们暂时停止征伐,撤回已经占领的大部分地区。
什么?朱棣大惊:老祖宗,这些地方都是我们用鲜血换来的,为什么要撤退?
正因为是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更不能轻易放弃。朱云解释道:但现在的情况是,我们的政府太过依赖武力,根基不稳。继续扩张只会让局势更加复杂。
朱云指了指周围:你看看这片土地,虽然名义上归属大明,但当地人真的认同我们吗?一旦我们的军队离开,他们会不会立刻反叛?
朱棣仔细想了想,确实,很多部落的归顺都是迫于无奈,并不是真心认同大明的统治。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朱棣问道。
重新开始。朱云说道:保留几个重要的据点,其他地方暂时交还给当地人。然后改变策略,不再以武力征服为主,而是以文化传播、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为主。
让当地人主动了解大明的文化和制度,看到跟随大明的好处。当他们真正认同我们的理念时,自然会主动归附。这样的征服,才是真正的征服。
朱棣沉思了很久,最终点了点头:老祖宗说得对,我之前的做法确实太过急躁了。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朱云欣慰地说道:你能想通这一点,就说明这次的教训没有白费。
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撤军吗?朱棣问道。
不急,先处理好后续事宜。朱云说道:既然要撤,就要撤得有尊严,不能让人觉得我们是被打败了才撤退的。
朱云转身对其他神明说道:你们也都听到了我刚才的话。这次的征伐虽然有波折,但也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回去之后好好反思,争取下次做得更好。
众神纷纷点头表示理解。虽然有些不甘心,但老祖宗的话就是命令,没有人敢违抗。
对了,朱云又想起了什么:雅典娜,波塞冬,你们的表现不错,尤其是在面对强敌时没有退缩,这种勇气值得表扬。但下次遇到这种情况,记得先评估敌我实力对比,不要盲目硬拼。
是,老祖宗!两人恭敬地回答道。
朱云最后看了看这片战场,长叹了一口气:战争从来不是目的,和平才是。希望经过这次的教训,大家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说完,朱云的身影开始变淡,很快就消失在了空气中。只留下众人站在战场上,默默思考着刚才的教导。
朱棣看着老祖宗消失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虽然有些不甘心,但他知道老祖宗说得对。真正的强大,不仅仅是武力上的强大,更是理念和胸怀上的强大。
传令下去,朱棣对部下说道:准备撤军。但在撤军之前,要做好善后工作,不能让当地人对我们产生怨恨。
是,陛下!部下们齐声回答道。
回到大明本土后,朱棣一直在思考老祖宗在战场上说的那些话。关于仁慈、关于教化、关于用文化征服人心,这些理念确实很有道理,但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按照老祖宗的说法,他们应该放弃武力征服,改用文化传播的方式。可是这样一来,征服南洲还要多久?十年?二十年?还是更久?
更让朱棣困惑的是,老祖宗在战场上展现的那种绝对压制力,分明就是最纯粹的实力征服啊。奥巴塔拉那种级别的强者,面对老祖宗也只能俯首称臣,这不就是武力的胜利吗?
正当朱棣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一个声音在他耳边响起:小四,到我这里来一趟。
是老祖宗的传音!
朱棣心中一喜,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务,快步赶往老祖宗的居所。
朱云的住所位于皇宫后山的一处幽静院落,四周竹林环绕,溪水潺潺,环境清幽雅致。朱棣来到这里时,发现老祖宗正在院子里悠闲地喝茶。
老祖宗!朱棣恭敬地行礼。
坐吧。朱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给朱棣倒了一杯茶:这几天想得怎么样了?
朱棣接过茶杯,犹豫了一下说道:老祖宗,您在战场上说的那些话,我一直在思考,但有些地方还是不太明白。
哦?哪些地方不明白?朱云似笑非笑地问道。
就是关于用文化征服的事。朱棣小心翼翼地说道:您说要放弃武力,用文化传播来征服人心。可是...可是这样会不会太慢了?
朱云放下茶杯,看了朱棣一眼:你觉得太慢?
不是不是!朱棣连忙摆手:我不是质疑您的决策,只是觉得...觉得那些南洲的神明实力都很强,光靠文化传播,恐怕很难让他们心服口服。
哈哈哈!朱云突然大笑起来,笑得朱棣一头雾水。
老祖宗,您笑什么?朱棣不解地问道。
朱云笑了一会儿才停下,然后用一种意味深长的语气说道:小四啊,你以为我刚才在战场上说的那些话是真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