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江宁在江南杀得血流成河之际,远在京师的朱由校也收到了他关于整顿南京京营兵马、长江水师及南直隶的奏疏。
随即,朱由校立刻召集内阁、八部及五军都督府等一众大佬到御书房议事。
看着江宁等人提出的整顿方案,身为勋贵领军人物的英国公张维贤率先明确表态,支持江宁对南京兵马的整顿提议。
陈策、沈有容、邓文明、秦良玉也纷纷表示支持,毕竟兵在精不在多,与其养着二十多万冗兵,不如精简为精锐,这样一来朝廷的军费压力,也能有所缓解缓解。
朱由校当即拍板:恢复南京五军都督府,亲自点将派遣英国公世子张世泽、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李若琏、靖武伯何可纲三人,以右都督身份坐镇南京,由何可纲为首,张世泽、李若琏为辅,掌管南京兵马。
对此安排,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皆无异议。
何可刚是新晋伯爵,久经沙场,师从沈有容,精通水战。
张世泽身为英国公世子,根正苗红,是妥妥的保皇党。
李若琏是江宁的心腹左膀右臂,出身锦衣卫,干情报是把好手。
这样的组合十分理想。
同时,朱由校也考虑到,如今京师五军都督府的张维贤、陈策、沈有容三人年事已高,眼瞅着也干不了几天了。
如今赵率教已攻下暹罗,正在处理后续事宜。
曹变蛟与李邦华也即将整顿完九边军镇返回京师。
他打算让曹文诏、赵率教二人接替陈策、沈有容的左都督之职,张维贤的前军左都督之位则由中军右都督、定远侯邓文明接任。
邓文明虽军事才能一般,却政治天赋出众,还是个“基建狂魔”,坐镇京师再合适不过。
至于张世泽,虽挂着都督佥事之职在五军都督府处理军务,却无军功在身,别说将来接任左都督,便是右都督都显得十分勉强,此次外放也算镀一层金。
李若琏同样也无军功在身,成就受限,放到南京锻炼几年,将来便能再进一步。
安排好坐镇南京五军都督府的人选,便轮到南直隶的整顿。
看着奏疏中“将南直隶直接砍去一半划归凤阳,请求升凤阳为行省,巡抚驻地设庐州”的提议,朱由校与众臣商议后一致同意。
毕竟南直隶下辖地域太大,洪武、永乐年间天子坐镇南京尚可压制江南势力,永乐朝之后江南渐趋脱离朝廷掌控,说到底还是下辖州府太多,给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空间。
朱由校将新建的行省定名为“安徽省”,钦点户部主事傅宗龙为安徽巡抚。
对此任命,在场大佬皆无异议。
如今朝堂之上,朱由校除保留大部分真心做事、有能力的老臣,同时也大力启用年轻少壮派官员。
就拿新任陕西巡抚陈奇瑜来说,堪称火箭式提拔,年仅三十四岁便成为一省封疆大吏。
如今的傅宗龙比陈奇瑜还年轻一岁,能力却毫不逊色,入朝以来政绩出众,早已进入朱由校与保皇党大佬的视野。
一时间,众臣纷纷猜测,傅宗龙只要干得好,将来十有八九能入内阁。
毕竟他可是为数不多由朱由校亲自钦点的封疆大吏。
此外,对于“大力建设松江府,设松江巡抚及松江水师,号召各地富商开发松江,以此削弱江南地方势力”的提议,朱由校与众臣讨论后也一致通过。
只是这松江巡抚的人选,却让众人犯了难。
松江府即将被打造成东南沿海最大的港口与贸易枢纽,同时还需与江南本土势力周旋,选少壮派官员前去任职,恐怕斗不过江南的地头蛇,若选老成持重者一时之间也没有太过合适的人选。
一众大佬全都低头苦思,就连朱由校都皱起了眉头。
就在这时,吏部尚书杨鹤突然开口:“启禀陛下,臣举荐一人。”
听闻杨鹤主动举荐松江巡抚人选,在场众人全来了兴趣。
要知道,这位杨大人平日除了参与“大明无限制格斗大赛”,极少主动开口,要么就是在找人的路上,要么在绑人的路上,今日竟难得主动开口,就连朱由校都来了精神:“杨爱卿请讲。”
杨鹤一脸正色:“启禀陛下,臣举荐亓诗教。”
众人闻言皆愣,连素来少言的官应震都开口问道:“杨大人,你说的可是亓静初?”
杨鹤点头应是。
朱由校与众臣顿时陷入沉思。
亓诗教此人,众人并不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