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县城日军驻屯军司令部内,河川少佐对着墙上的军事地图,嘴角噙着一丝冷酷而自信的笑意。地图上,代表云雾山的区域被红笔重重圈起。
“此次讨伐,务必彻底肃清云雾山匪患,以儆效尤!”河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他麾下的军官和保安团团长垂手肃立,大气不敢出。
为了达成“一击必杀”的效果,河川投入了重兵。他动用了驻安南日军的一个完整步兵小队(一个标准的日军步兵小队约54人,核心火力来自以下两种装备:轻机枪2挺,这2挺轻机枪(通常是“歪把子”十一年式或后期的九六式)是小队的火力支柱,分别隶属于小队下辖的机枪分队和其中一个步枪分队;掷弹筒2-3具(如八九式掷弹筒)是日军分队级的重要支援武器,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操作。它发射专用的榴弹或改造的手榴弹。)此外,还调了一门90迫击炮配合进攻。
掷弹筒属小队(排)标配,属超轻型曲射火力,相当于微型迫击炮,用于敲打机枪阵地和战壕。 日军在遭遇土匪简易工事时,会用掷弹筒进行精准打击。
迫击炮属大队(营)或上才配备的支援火力,射程远,威力大,用于火力压制和区域轰炸。再加上两百多名熟悉地形的保安团士兵作为前导和辅助。总兵力接近三百人,在河川看来,这简直是用牛刀杀鸡。
河川此举,准备一举肃清云雾山,然后再收拾云蒙山的绺子。 他要敲山震虎,让所有敢于反抗皇军的力量看看,顽抗的下场是什么。
在绝对人数优势、武器装备优势的情况下, 从上到下,日伪军都信心十足。队伍浩浩荡荡开出安南县城,杀气腾腾直扑云雾山。
云雾山脚下,日军队列整齐,保安团则有些散漫。河川在临时设立的指挥所里,举起望远镜观察着云雾山的外围。依稀可以看到一些简陋的木质栅栏和石块垒砌的工事,以及一些隐约的人影。
“哼,乌合之众。”河川不屑地冷哼一声,放下望远镜,挥手下令:“炮兵,准备!目标,匪巢外围工事,覆盖射击!”
“嗵!嗵!嗵!”
迫击炮发出怒吼,炮弹带着刺耳的尖啸划破天空,狠狠砸向云雾山山寨的外围。
云雾山下,先是迫击炮一通狂轰乱炸,望远镜里,那些胡子们的外围粗糙工事在爆炸中飞上天。 木屑、石块、泥土被抛向空中,硝烟弥漫,原本就简陋的防御工事瞬间被炸得七零八落。
炮击持续了约莫一刻钟,将肉眼可见的外围障碍物犁了一遍。河川满意地点点头,再次下令:“步兵,前进!掷弹筒、轻机枪掩护!”
“杀给给!”
日军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三八大盖,以散兵线战术,猫着腰,在掷弹筒、歪把子轻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开始向山上推进。保安团的士兵则被驱赶在前面探路。日军的攻势看起来势如破竹,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很快就突破了被炮火摧毁的外围防线,直奔云雾山绺子的中心杀去。
按河川的预计,三个小时内即可肃清残匪。 他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剿灭云雾山后,该如何向上面请功,以及下一步清剿云蒙山的计划了。
然而,随着部队不断深入山林,情况开始变得不对劲。
预想中土匪望风而逃、一触即溃的场景并没有出现。山林里异常安静,只有日军和保安团士兵踩踏落叶和粗重喘息的声音。这种寂静,反而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诡异。
“砰!”
一声清脆的枪响,突兀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
走在最前面的一个保安团小队长应声倒地,额头正中一个血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