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开元二、三年(2 / 2)

“不救则西域诸国重新估算大唐成本—收益,次年生隙者恐不止拔汗那。”

夏林煜次晨截住她,把那份私议拍回她怀:“御史台已劾张孝嵩‘擅发兵’,你再鼓吹远征,是想让鸿胪寺陪绑?”

晓兕抬眸:“张御史一句‘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已把人心算得明白。夏主簿若真为寺里着想,就该联署保他——胜了,鸿胪寺分得‘传檄定西域’的彩头;败了,责任在兵部。”

夏林煜沉默片刻,忽笑:“好,我签。但我要加一行——‘若康居、石国仍首鼠两端,请即扣其质子,徙置岭南。’”

晓兕挑眉:“扣质子=追加沉没成本,令他们不敢轻易叛离……可。”

两人第一次在同一折子上并肩落笔,墨迹交错,像两条暂时拧成一股的绳。

开元三年·正月,苏禄使团入朝

苏禄已聚二十万帐,玄宗欲封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

接待规格单上,夏林煜故意把“赐紫袍金带”写成“赐绯袍玉带”,降一等。

贞晓兕当场用朱笔添回“紫”字,并在旁注:

“高位认同=低成本羁縻;一次降级,彼或疑朝廷‘合法性’打折,二十万骑若倒向吐蕃,河西需增兵十万。”

夏林煜看后,竟未再争,只轻声道:“贞主簿,你算的是人心,我算的是预算——但愿皇上二者皆付得起。”

最终,寺里采纳“略高常规”方案:紫袍、金带、御苑射猎陪观,而夏林煜那行“扣质子”的尾巴,也暗地写进《西域长短策》里,只等苏禄有朝一日生变,便可翻出旧账。

开元三年·二月,高文简等七千帐南渡黄河

封爵、赐田、宴乐,鸿胪寺连轴转。

夜归,晓兕在廊下与夏林煜擦肩,他忽然开口:“我今日在少卿处看到北庭新账——郭虔瓘麾下兵额已倍于旧,而粮料仍按三年前的数拨。你若真懂‘权力激励’,就该再写一折:节度使若久缺实饷,‘拉力’也会变‘推力’。”

贞晓兕愣住——这竟是她未曾注意到的裂缝。

她回头,夏林煜已没入夜色,只留一句轻飘飘的话:

“贞主簿,下次盲盒再开,别只盯着人心,也数数粮仓里的谷子。——否则,你我的笔,都填不满帝国的裂缝。”

灯火拉长她的影子,像一条尚未写完的注脚。

历史从来不是单人本,墨迹重叠处,敌人与盟友,往往共用同一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