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斗打响之后,郭松龄指挥的两个团进攻天坛,守天坛的辫子军大约有三千多人,在人数上其实要超过靖安军。
但是,在战斗力上却差了八百八十八里地。
而且根本就是无心恋战,甫经接触,对着天上胡乱放了一阵枪,然后就挂起了不知什么时候就已经准备好的五色旗,大喊着表示投降了。
其中尚有一小撮死硬着不肯投降的辫子军,则是退往内城南河沿的张公馆。
而鲁大士率领的主力,更是攻势十分顺利,刚打响了一炮,朝阳门守军即彻底丧失了斗志。
江朝宗顺势在城楼上大喊:“弟兄们降了吧,靖安军的大炮打在身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九门提督”都主动喊出投降了,更不用说普通士兵了。
而且防守朝阳门的士兵并不是出自定武军,而是驻守京畿的独立混成旅,之前旅长陈光远被杀,他们只能被裹挟着顺势投靠了张勋。
所以自然是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
跟谁混不是混呢?
再说,被靖安军的大炮打在身上,那还不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呀。
于是,缴枪速度仅次于平时的缴枪速度。
插在城墙上的一面代表大清王朝的龙旗,被一脚踹倒,忽忽悠悠的落到了城墙根
靖安军顺利入城之后,鲁大士当即兵分两路。
其中,东路因为街道宽阔,少有高楼建筑,正适合骑兵展开,于是两个骑兵团由朝阳门攻进东单牌楼及东安市场。
而西路则是两个步兵团由宣武门向北到西华门。
整个定武军只有极小一部分还在抵抗,而且吴炳湘带领的大量警员也第一时间与靖安军汇合。
这些警员尽管没有什么战斗力,甚至相当部分连枪都没有,只有一柄切豆腐都费劲的东洋刀,但是却有一个最大的优势,那就是对于京城的地形情况当真是了如指掌。
于是纷纷充当“带路党”。
如果定武军能够做到上下齐心,依托城市建筑顽强抵抗,与靖安军打巷战,那么这场仗还真就不好打。因为巷战是任何一支军队的噩梦,即便兵员素质、武器装备都能够碾压守军,但也必然会付出伤亡代价。
奈何定武军这种军阀部队,哪有什么上下齐心,更豁不出命去。
那一千多英军倒是想要与靖安军打巷战,但是根本没那个条件,百姓都恨死这些洋鬼子了,真要是化整为零,三个两个的冒然进入哪个大杂院,保不齐都不用靖安军动手,可能就被弄死了。
于是只好退向东交民巷使馆界……
伴随着辫子军纷纷缴械投降,最后只有三千多残余的辫子军被迫集中到南河沿一隅。
占领宣化门的靖安军,在城楼上架设了缴获的格鲁森57毫米过山快炮,把炮口对准南河沿的张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