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弟子以为,欲救救世军,必先为其寻找新的、更高的、足以凝聚人心且符合未来大势的‘大义’名分!此乃治本之策!”
“新的‘大义’?”
叶青儿心中一动,隐隐抓住了什么,“你指的是?”
莫古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声音也压低了几分,却字字清晰,如同金石交击:
“这新的‘大义’,便是改变宁州乃至更广阔天地的陈腐格局,为天下更多修士,乃至凡人,争一个公道!
救世军不应随着魔神蛊的消失而消亡,而应实现其使命的升华!从‘拯救世人于古神教之厄’,转变为‘拯救同道于不公秩序之困’!
当然鉴于如今救世军在宁州或许已经再也无法从本地招收到足够的人手,师父……或许可以试着用通明剑阵,从魔教古神教中,争取其中或许尚被奴役,又或者良知尚存之人充当新的兵源,以魔制魔……”
此言一出,石破天惊!
叶青儿瞳孔微缩,周身气息都为之微微一滞。她万万没想到,莫古竟然能想到这一层?
自己出于保密的原因,可从来没和莫古说过她已经在伙同于古神教内部潜伏的邢浩,试着争取古神教的奴籍修士。
乃至根本没想过,或许能够将叛逃的古神教奴籍修士充当兵源的打算。这需要何等敏锐的洞察力与宏大的格局观?
“你……你从何得知?”
叶青儿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莫古坦然道:
“弟子并非确知师父具体计划。但多年来,弟子冷眼旁观,结合所见所闻,略有所推测。
师父志向高远,所谋者大,绝非仅仅满足于清除魔教威胁。救世军这支力量,若能善用,正是推行新秩序、打破旧有格局的利器。
而古神教内部矛盾重重,其奴籍修士更是潜在的可争取力量。通明剑阵既克魔神蛊,便为争取那些不甘为奴、又惧于蛊虫反噬的修士提供了可能。此乃一举多得之策。
等等,难道说师父其实已经……”
而面对叶青儿的微微点头示意,莫古震惊地愣了半晌,眼中闪过恍然、钦佩,随即是更加坚定的神色,这才继续道:
“师父深谋远虑,弟子佩服!如此一来,更印证了弟子所想。
除此之外,救世军其成员多为在旧秩序下难有出头之日的修士,他们对现有格局的不满,是天然的!
只需稍加引导,便能将这种不满,转化为构建新秩序的磅礴力量!其出身和经历,天生就是推行新理念的最佳载体!
它的‘救世’之名,亦可顺理成章地赋予新的内涵!”
叶青儿听着莫古条分缕析的阐述,心中的惊涛骇浪一波高过一波。这已经不是惊喜,而是近乎惊骇了!
自己这个徒弟,其眼光、其谋略、其对大势的把握,简直堪称妖孽!
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救世军的重整,更是如何将这支力量完美地嵌入到他们未来的宏大蓝图之中,使其成为一把真正的利剑!
他究竟是何时从那个只能跪在自己面前求教的老实人,变成如今这般模样的?
“所以,你除了想帮为师之外,你想加入救世军的其他理由又是什么?
你的具体方略又是什么?”
叶青儿压下心中的震动,追问细节。理论再好,还需实践验证。
莫古显然成竹在胸,侃侃而谈:
“弟子……乃是明白了为何师父,会在当年我明明闯下了大祸,企图报家族血仇,杀那化尘教的恒如真人的首徒,却被恒如真人当场控制住,来我竹山宗兴师问罪之时……
非但没有为了宗门利益与弟子切割,反而据理力争,保下了弟子。
师父您所维护的,并非仅仅是弟子一人,更是一种……公道!
若是当年先祖组织镇民抵抗古神教的魔修时,来的不是恒如真人的首徒玄颉带领的队伍,而是一支像师父后来组建的义军,乃至是救世军中的队伍的话……
弟子的家族,或许就不会像三百多年前那样,被杀良冒功了。
又或者,如果没有古神教了,或许一切更是根本都不会发生。
弟子想加入救世军,并想成为其统领,除了报师恩,亦是希望,这世间能少一些如我莫家般的悲剧。
能让更多如当年父母也被杀后,无助的我那般的人尽量少出现,甚至不再出现。
这便是弟子的私心,亦是弟子认同师父之志的缘由。”
他顿了顿,继续阐述具体方略:
“而若弟子为统领,首要之事,并非大张旗鼓招兵买马,而是‘固本培元,明确定位’。”
“第一,精兵简政,去芜存菁。
当前救世军内部在失去骨干后,冗员繁多,人心涣散,不如借此机会,进行一次彻底梳理。
愿意接受新理念、认可新目标且有能力者留。恋栈旧功、只想混日子或理念不合者,可给予一定补偿,礼送离去。
同时广收实力至少在筑基后期的修士,不论是宁州本土来的,还是师父通过通明剑阵招揽到的前古神教修士。
目标是打造一支人数或许不必最多,但忠诚度、认同感和执行力极高的核心队伍。”
“第二,重塑理念,凝聚人心。
不再只强调已逐渐过时的‘扫除古神教威胁’,而是逐步引导,强调‘互助’、‘公道’、‘开拓’、‘为天下修士争机缘’‘彻底扫除三大魔教’等新的核心价值。
可通过整训、宣讲、甚至制定新的章程等方式,慢慢渗透。
让留下的人明白,他们不是在为一支即将消亡的队伍效力,而是在参与一项开创未来的伟大事业。”
“第三,另辟财源,扎根务实。
救世军不能永远依赖师父您的投入或倪家等外部支持,以及通过小商会和内部自产的少部分资源。
需建立自身稳定的资源渠道。弟子设想,可开展一些宗门和家族不屑做或做不好的业务。
例如,组建专业的探索队伍,深入那些宗门家族势力未及的荒僻险地、古修洞府、新发现秘境进行探索和资源采集。
承接大型的、需要协同作业的护卫、开拓任务;甚至,可以尝试与一些中小势力、商会合作,提供‘定制化’的安保或开拓服务,以换取稳定收益或资源分成。
此举既可锻炼队伍,又能实现自给自足。”
“第四,明确对外关系,低调发展。
短期内,救世军需保持低调,对外可宣称处于整顿期,重心转向探索、拓荒等‘经营性’活动,淡化军事色彩,以减少各大势力的警惕。
同时,可与您的道侣所在的倪家还有白帝楼,星河剑派等友好势力加深合作,但与其他宗门……尤其是师父和弟子所在的竹山宗,保持适当距离。”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莫古目光灼灼地看着叶青儿:
“救世军未来的定位,不应仅仅是师父您麾下的一支战力。
它更应成为一颗‘种子’,一个‘样板’,一个传播新理念、建立新秩序的先锋!未来,救世军不仅是一把尖刀,更应是一面旗帜。
向整个修仙界展示新秩序的可能与优越性!”
一番长篇大论,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既有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
尤其是最后关于“种子”和“样板”的定位,更是让叶青儿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她之前思考如何破局,多集中于自身修为提升和高端博弈,对于中下层力量的构建与理念传播,虽有关注,却未曾如此系统、如此深刻地思考过。
莫古的这一番话,简直是为她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
洞府内再次陷入寂静,但这次的寂静,却充满了一种激荡的思绪。
叶青儿久久凝视着莫古,仿佛要重新认识这个徒弟。
一百多年的时光,他不仅在修行上稳步前进,结得九品金丹。
更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不知怎的成长为了一个拥有如此惊人见识与魄力的人。这份惊喜,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期。
良久,叶青儿缓缓站起身,走到莫古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郑重与认可:
“莫古,你的想法……很好!非常好!远超为师预料!”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断:
“好!既然你有此心,更有此能,那救世军,便交予你一试!
为师若在,便与你一同商讨治军,为师有事不在期间,便由你自行决定。”
“弟子,定不负师父重托!”
莫古再次躬身,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更多的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与被认可的激动。
“不过……”
叶青儿话锋一转,语气转为严肃:
“切记,此事关乎重大,步步凶险。你所谋之事,尤须谨慎,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安全第一,若事不可为,保全自身与核心力量为上。”
“弟子明白!定当谨遵师命!”
莫古肃然应道。
“去吧。”
叶青儿挥了挥手:
“去做你想做之事。让为师看看,你能将这支队伍,带往何方。”
莫古深深一揖,不再多言,转身大步离去,步伐坚定而有力,背影中透着一往无前的决心。
待莫古离开后,叶青儿沉吟片刻,取出一枚传音符,向远在救世军总舵的芈厦厦传去讯息,简要说明了已任命莫古为救世军新任统领,嘱其尽力辅佐。
然而,尽管莫古的表现远超预期,叶青儿心中终究存有一丝不放心。
毕竟,救世军情况复杂,莫古此番虽显露大才,却资历尚浅,能否顺利掌控局面,仍是未知之数。
思忖再三,叶青儿决定亲自前往暗中观察一段时日。
她悄然离开百草洞,隐匿身形,来到了救世军如今的主要驻地——禾山。此后四个月,叶青儿如同一个无声的幽灵,默默关注着救世军内部的变化。
她看到莫古并未急于立威,而是首先凭借昔日与皑大宝的交情,以及自身沉稳踏实的作风,逐渐赢得了包括芈厦厦在内部分旧人的初步接纳。
他耐心地与众人交谈,了解他们的诉求与困境,姿态放得极低。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
随后,他才开始推行其“精兵简政”之策,过程虽不免有些许波折和怨言,但因策略得当,补偿到位,且主要清理的是明显不堪用或心怀叵测之徒,整体推进还算平稳。
更让叶青儿暗自点头的是,莫古显然深刻理解了她当初安排诸葛安负责资源生产、许墨心负责人才培养的深意。
对这二位看似闲职、实则关乎救世军资源生产下限根基的重要人物,莫古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支持,不仅未动其权责,反而主动调配资源,加强其职能,显示出卓越的大局观和用人智慧。
见到救世军在莫古的引领下,虽未见立刻焕发勃勃生机,却已一扫沉疴颓气,开始步入一条看似更为务实、更具潜力的轨道,叶青儿悬着的心方才渐渐放下。
恰在此时,李青鳞通过传音符发来的催促已是接连不断,语气一次比一次急切,几乎到了要骂人的地步,显然木道的再次传授已是刻不容缓。
叶青儿不再耽搁,悄然离开禾山,全速返回百草洞。
洞府之内,李青鳞早已等候多时,脸上带着难以掩饰的焦躁与疲惫,见到叶青儿,也顾不上责备她耽搁了数月,立刻便将她拉入密室,继续那中断许久的木之大道传授。
如此又是一月过去,待李青鳞自觉已将自身对木道“大成”前的领悟倾囊相授后,便因宗门事务再度匆匆离去。
临行前,他再三叮嘱叶青儿,务必潜心闭关,争取早日捅破那层窗户纸,否则后续一切计划皆是空谈。
叶青儿深知时间紧迫,送走李青鳞后,立刻开启了百草洞最深的闭关密室,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第二次深度闭关。
洞府之内,灵气氤氲,叶青儿的身影在蒲团上一坐便是五年,纹丝不动,唯有周身气息与天地间的木属灵机交感愈加密契,仿佛要融入那生生不息的法则脉络之中。
然而,那层代表“大道已成”的无形屏障,依旧坚韧地横亘在前方,看似触手可及,却总差那临门一脚的玄妙顿悟。
五年光阴,再次如水般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