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小组,雷电突击队,还有女兵们在朱日和基地待了大半个月。
女兵们长见识的同时,心中的傲气荡然无存。
同时雷电突击队也是如此,胸中的一口傲气,支撑不起他们脸上的狂妄。
雷电突击队之前在狼牙特战旅经常参与演习,号称磨刀石。
他们的傲气,是一场场演习的胜利堆砌出来的。
但是这场全军特种部队的比武,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这天下英雄,如同过江之鲫。
那些个参加比武的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哪一个不是打遍全连,全团,甚至全师无敌手。
哪一个不是在他们的特种部队数一数二的存在?
哪一个不是换上常服,胸前的挂着密密麻麻的荣耀。
他们尚且举步维艰,雷电突击队的人又算什么?
一个除了队长雷战之外,全部都是士官组成的突击队。
除了老狐狸有点儿含金量之外,其他的真的不够打。
虽然a大队也参加了这次比武,但是名次并不好,一般般。
并不是什么藏着掖着,而是老a的人,习惯了只要不是实战,那就不可能用全力。
已经是本能了,并不是主动藏拙。
每一个都以保存自己为主要目的。
这中途有许多人都脱力被卫生员抬走,也有些人暗伤爆发,快要步入冬天,疼的脸上满是黄豆大小汗珠。
获得第一名的更是直接在结束之后住院去了。
但也不是没有收获,袁理在袁朗的陪同下结识了很多其余特种部队的指挥官。
也带着成员和其他部队的成员相互交流学到了一些东西。
战术上虽说大同小异,但是每个人使用风格不同。
有的指挥官性格如刀,瞄准对方部队,喜欢在找到对方破绽之后,不管不顾刺入对方的心脏,特别喜欢抢占先机,快速突袭,尽全力的快速结束战斗。
很明显这种就是闪电突袭型的,应了古语其疾如风的特点。
也有指挥官擅长在作战中利用精准的部署,精准的控场,尽量避免较大的风险,稳扎稳打,步步蚕食。
虽说有些耗费时间,但是,十分稳妥,这种风格的特战小队特别容易接到艰巨的任务,因为上级指挥官也喜欢这种稳妥的队伍。
可以不制造战果,但是不能有损伤。
又应了古语不动如山的特点。
也有选择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他们专业,有序,意志坚韧,火力精准协同的如同一个人。
他们擅长啃硬骨头,解救人质。
袁理和袁朗则是属于隐蔽低调,进入战场之后根据战场情况灵活应变。
这也是大部分特种部队作战指挥的风格和特点。
之前的那些有着鲜明的色彩,但是不能应对多种风格的任务。
而他们这种类型的指挥官占所有小队指挥官80%。
则剩下的全是有着鲜明的个人特点。
比武结束之后,并不能离开,硬性要求要梳理出上百个问题,开展检讨式总结。
袁理摸鱼摸了一个星期,又在朱日和训练基地进行了观摩活动,参演部队汇报实战化科目成果。
袁理等人这才得以离开,回到a大队训练基地之后,女兵们训练愈发刻苦,队员与队员之间没有了抱怨,反而是相互鼓励。
他们知道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