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了三段式,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
“步骤完全正确,但计算量很大,非常耗时。”
周平推了推眼镜。
“其实这道题有一个隐藏的陷阱,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
“所以,可以直接用起始浓度和平衡浓度来构建等量关系,心算都能得出答案。”
他嘴里报出几个数字,三两下就算出了正确结果。
“你的问题不在于基础。”
周平终于做出了总结。
“恰恰相反,你的基础知识非常扎实,每一个公式、每一个定义都记得很牢。”
“这说明你平时学习很刻苦,林彩英同志也教得很好。”
“你的核心问题,”
周平的视线最终落回小五子身上。
“是知识没有形成体系。”
“你脑子里的知识点,是孤立的,是一座座孤岛。”
“你缺乏将它们串联起来的桥梁,更缺乏在不同岛屿之间灵活跳跃的能力。”
“所以,你做基础题,很稳。”
“但一碰到这种需要跨章节、跨学科的综合性难题,你就容易卡住。”
“或者,你会下意识地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安全但往往也是最繁琐的解题路径,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张红旗和林彩英对视一眼。
太专业了!
这就是北大学霸的实力吗?
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跟他们完全不是一个层面。
他们之前只觉得小五子成绩上不去是遇到了瓶颈,却说不清瓶颈到底是什么。
现在,周平三言两语就讲得清清楚楚。
小五子彻底沉默了。
他原以为自己和学霸的差距,只是刷题量的多少,是聪明才智的高低。
现在他才明白,真正的差距,是思维方式,是看待知识的格局!
他站直了身体,对着周平,深深地鞠了一躬。
“周老师,我服了。”
“之前是我坐井观天,不知天高地厚,请您别跟我一般见识。”
“请您……教我!”
周平坦然地接受了他这一礼。
“坐吧。”
他从那个旧帆布包里,又拿出几张纸和一个小本子。
那几张纸上,画满了表格。
“这是我根据你刚才试卷反映出的情况,给你制定的一个月复习冲刺计划。”
他将计划表推到小五子面前。
张红旗和林彩英也立刻凑了过去。
只见那表格上,从今天开始,到高考前一天,整整三十天,每一天的安排都精确到了小时。
“第一周:知识体系重建。”
“上午8点到10点,数学,主攻函数与导数体系,完成《函数三十六讲》专题一。”
“10点到12点,物理,力学三大定律与动量守恒的关联应用,完成配套练习……”
“第二周:拔高训练周。”
“每天一套理综模拟卷,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晚上针对错题,进行专题突破,必须掌握三种以上解法。”
“第三周:易错点扫盲与二级结论记忆……”
“第四周:回归基础,查漏补缺,调整心态……”
“周同学……你这……你这是什么时候做的?”林彩英震惊地问。
“昨晚连夜做的预案。”
周平淡淡地说。
“我准备了三套方案,分别对应你弟弟基础差、中等、良好三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