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东家,这不合适(1 / 2)

张红旗一帮人,本就对今天的收获期待满满。

眼下,连秦婶自己都说,捡了大漏儿,一帮人心底的期待,更是被增强了几分。

尤其是单楹秋,她就差拿出小本子来记录了。

按照秦婶的说法,这个摆摊的人,确实收了个大户人家最后的老底儿。

那家人估摸着,老人全都不在了,年轻一辈压根不懂这些。

好东西全当破烂给处理了,摆摊那人也算是搂着了。

可惜,那人眼力不行,或许是个合格的买卖人,但古玩的知识不够,加上他那快进快出的身份,只能当个过路财神。

这一堆瓶瓶罐罐中间,不乏精品,尤其是之前和那人掰扯的青花梅瓶,是真真的康熙官窑,可不是卖货那人说的成化官窑,更不是秦婶当时说的民国仿款。

“你们看,这青花梅瓶画的是枯枝花鸟,鸟呢,还翻白眼看人,猛一瞅,完全不合乎审美,下意识就觉得,这是民国那帮人瞎胡闹折腾出来的,连骗人都不会。

还有这成化官窑的落款,更是不匹配,一眼假的东西。

可是,康熙年间八大山人的朱耷,他的画风偏偏如此。

这人是明室后裔,本该是个贵族,可遇上了朝代更替,满心愤懑。

所以他对当时的社会是心怀不满的,偏偏又不敢说出来,说出来就是死嘛,于是就把这份不满通过绘画给表现出来了。

不光是他画的鸟雀,就连鹿、鱼之类的动物,全都是翻白眼看人。

这就是有意为之,不再是画工或者见识不足了。

至于这落款就更有意思了,康熙这人吧,他迷信的很。

他认为瓷器易碎,落了款之后,东西碎了不吉利,所以他不让在瓷器上写款。

倒是有不少寄托款,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这三个落款最多。

打这,成化年制的落款,也就算对上了。

当然,这些条件想要串起来,还得是因为,这件青花梅瓶它本身的彩釉胎体啥的,全都没毛病,我才能确认它是真品,还是朱耷画的真品。

这些东西是相互印证的,并非单独一项就能确认,眼下是没人折腾这些,民国的时候,还是有不少作假的高手的。”

秦婶这番话,听的张红旗几个又迷糊又佩服的,也就是单楹秋大概听懂了,但让她自己实操,估计还是够呛。

当然,一件青花梅瓶还不至于让秦婶把三十二件东西全给包圆。

真正让她动心的,则是一件堪称国宝白瓷碗。

就是冲着这个白瓷碗,秦婶才会直接叫停了打跑锤的行动。

瓷碗小底足,厚胎,素釉失透,色青白,碗底有“枢府”二字。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有云:“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者高。”

秦婶小心举着白瓷碗,指着那枢府二字解释:

“这应该是忽必烈时期,在景德镇的浮梁磁局所烧制。

当时有为枢密院专门烧制了一批订烧瓷,据说品质极高,称之为枢府瓷。

元代时间短,烧制的瓷器自然就少,类似的精品更是罕见。

其中带着铭文落款的,更是精品中的少数,咱们能遇上,真就是走了大运了!

类似的白瓷碗,后世自然也有烧制,可样式已经不一样了。

釉也远远比不上枢府瓷润,所以,这种瓷器就成了绝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