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通天教主清修之所——碧游宫。
陆渊按下云头,落在宫前广场。
此处不似玉虚宫前那般规整,反而有奇花异草自然生长,怪石嶙峋自成格局,几个或是身着道袍,或是保留部分本相特征的弟子正在广场上或论道,或切磋术法,气氛热烈。
见到陆渊到来,这些弟子先是一愣,随即感受到那深不可测却又与昆仑同源的道韵,纷纷停下动作,好奇地望来。
一名身着水火道袍,面容英朗的青年越众而出,拱手问道:“这位道友面生,不知从何而来,驾临碧游宫有何贵干?”
陆渊还礼,微笑道:“贫道玄都,自玉虚宫而来,特来拜谒通天师叔。”
“玄都?”那青年一怔,随即恍然,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与敬意,“可是执掌轮回,引领人族崛起的那位玄都大师兄?”
“正是贫道。”
青年顿时肃然,再次躬身:“原来是玄都大师兄驾到,失敬!在下多宝,老师座下弟子。
大师兄请随我来,老师已知您来了。”
原来此人便是截教内门大弟子,多宝道人。
陆渊微微颔首,心中暗赞,此子气息浑厚,灵光内蕴,已是大罗之境,根基扎实,不愧是被通天师叔寄予厚望的首徒。
在多宝道人的引路下,陆渊步入碧游宫。
宫内陈设更为随性,随处可见未经雕琢的先天灵玉,墙壁上偶有剑气自然刻画的道痕,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活泼泼、充满无限可能的道韵。
通天教主并未高坐云床,而是随意地坐在一个蒲团上,身前摆放着一张石案。
他身着青色道袍,长发披散,面容俊朗年轻,眼神锐利如剑,却又带着一丝玩世不恭的笑意。
“弟子玄都,拜见通天师叔。”陆渊上前行礼。
通天教主抬眼,目光如剑,瞬间将陆渊上下打量了一番,哈哈一笑:
“起来起来,在我这儿没那么多虚礼。你小子,不错,很不错!在虚宫都快变成你人族别院了!”
陆渊闻言,也不尴尬,笑道:“师叔说笑了,弟子不过是顺应天命,略尽绵力罢了。”
“顺应天命?嘿,你小子滑头!”
通天教主指了指旁边的蒲团,“坐。多宝,去把你那几个师弟师妹,还有外面那几个闹腾的家伙都叫来,见见他们这位了不得的师兄。”
“是,老师。”多宝道人领命而去。
不多时,一道道强弱不等,但皆灵性十足、道韵各异的身影便络绎进入殿中。
首先便是三位气质迥异,但修为皆已达大罗之境的修士,紧随多宝之后。
一位身着宫装,面容绝美,神情清冷,周身隐有星斗环绕之象,乃是内门二弟子金灵圣母。
一位身着八卦道袍,手持龙虎玉如意,面容祥和,眼神温润,乃是内门三弟子无当圣母。
一位身着素色长裙,气质空灵恬静,仿佛与周围草木自然融为一体,乃是内门四弟子龟灵圣母。
这四位,便是日后名震洪荒的截教内门四大弟子,亦是通天教主真正的嫡传。
随后进来的,气息则更为庞杂豪放。
一位身着清风得道,赵公明!
接着是三个女子,一位身着彩衣,容貌娇艳明媚,眼神灵动狡黠,一位气质温婉,一位略显活泼,乃是琼霄与云霄、碧霄三姐妹。乃是云霞得道。
另有七位形态各异,或道貌岸然,或保留本相特征的修士联袂而入,气息或阴鸷,或暴烈,或诡秘,正是那随侍通天教主身旁,深受信任的“随侍七仙”:
乌云仙、金箍仙、虬首仙、灵牙仙、金光仙、长耳定光仙、毗芦仙。
一时间,原本清静的碧游宫正殿,竟显得有些“拥挤”起来。
众弟子目光齐刷刷落在陆渊身上,好奇、审视、敬畏、不服……种种情绪,不一而足。
多宝道人作为大师兄,率先开口,为众人介绍:“诸位师弟师妹,这位便是太清师伯座下亲传,三教之首,执掌幽冥轮回,引领人族崛起,玉虚宫、碧游宫众仙共尊为首的大师兄,
——玄都大师兄!”
然后又对陆渊一一介绍在场众人。
陆渊目光扫过这济济一堂的截教精英,心中亦是感慨。
与玉虚宫弟子大多根脚清正、道体纯净不同,截教门下当真可谓“包罗万象”。
有根脚深厚如多宝、金灵者,有先天异才如赵公明者,有妖族出身如随侍七仙者……真正体现了通天教主“有教无类,截取一线生机”的大道理念。
他微微一笑,气度从容,对着众人拱手一礼:“玄都,见过诸位师弟师妹。”
赵公明声若洪钟,率先回礼,笑道:“早就听闻玄都大师兄威名,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大师兄在人族之事,公明佩服!”
他性情豪爽,最敬强者,陆渊的所作所为,很是对他胃口。
金灵圣母清冷开口:“大师兄道法通玄,不知对剑道可有涉猎?”
她乃金精星斗化形,性情清冷,最重杀伐之术,故有此问。
陆渊看向她,目光似能穿透其周身星辉,淡然道:“道法万千,皆可证道。剑亦为道,执掌轮回,亦需利剑斩断业障。
师妹之剑,凝练周天星斗杀机,锋芒毕露,已得剑道三昧,然刚极易折,需知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剑锋所指,亦需留有三分余地,方是长久之道。”
金灵圣母闻言,不置可否!
龟灵圣母恬静一礼,轻声问道:“大师兄掌轮回,渡众生,不知如何看待我等披毛戴角、湿生卵化之辈?”
她此言一出,随侍七仙等非人出身的弟子皆屏息凝神,看向陆渊。
此问可谓直指核心,关乎通天教主立教根本,也关乎他们这些弟子在玄门中的地位。
通天教主也目光微闪,放下手中把玩的一枚灵玉,看向陆渊,想听他会如何回答。
陆渊神色不变,目光扫过在场众多异类得道的弟子,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清晰地传遍整个大殿:
“天地万物,皆由道生。人乃女娲圣母抟土所造,龙、凤、麒麟乃先天神圣,尔等亦是秉天地灵气而生。于大道而言,何分高下?”
“洪荒万灵,生于天地间,便有向上之机。
师叔有教无类,广开山门,正合天道至公之心。入得玄门,修得正法,便是同道。
执着于跟脚出身,不过是落了下乘,徒生分别之心,于道无益。
岂不闻‘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跟脚或许决定起点,但道心与毅力,方能决定终点。”
他顿了顿,看向龟灵圣母,又看向随侍七仙等人,继续道:“尔等既入截教,得通天师叔亲传大道,便是玄门正宗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