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同一批次的钢筋,也有细微差别。
通过鉴定钢筋里锰、硅、钒、钛等合金元素的精确含量。
并通过金相显微镜,进行晶粒度测定、铁素体和珠光体等相的组成比例,就能对钢筋,进行更细致的区分。
“倒是可以对赵卫军工地上的钢筋,甚至是吴立群工地上的钢筋,进行大批量的取样,鉴定。
不过,现在似乎没到这个程度。”
沈庭不太习惯这样的调查思路。
就和之前郑队提出的,因为不确定凶手身上的特殊气味,具体来自哪里,但由于汽修厂最常见,因此安排调查朝阳区的汽修厂一样。
这样的调查方向,基本和碰运气差不多。
而且耗时耗力。
沈庭不太喜欢。
当然,也不是说这些方向,绝对就找不到线索。
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能有个调查方向就不错了,谁还管是不是碰运气?
只是这案子,目前还没到这种程度。
沈庭想了想,询问鉴定室主任:
“马主任,我记得,之前鉴定赵绘梅指甲里的纤维,以及吴立群伤口的时候,都鉴定出了一些油污。
并在其中,也发现了金属颗粒。
当时说的是,那些金属颗粒,是机械摩擦形成的。
那些金属颗粒,能确定具体来源吗?”
这案子,总体来说,不算太明朗。
但方向很明确——
寻找那一胖一瘦两人。
而他们在犯罪现场留下的,指向最明确的证据,就是特殊油污了。
这线索的指向性,甚至比犯罪现场的脚印,还要更强。
只不过!
具体怎么找到那两名凶手,现在有些卡住了。
只能确定,他们从事机械方面的工作。
如果能通过油污里的金属,确定他们具体从事哪个方向的机械工作,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
就算没有太特殊的物证,也能进一步缩小嫌疑人的工作范围。
马主任闻言,微微皱眉道:
“那些金属颗粒,倒的确可以进一步鉴定。
不过,通常需要找专业的金属材料检测机构进行。
沈组长,你知道的。
鉴定金属,尤其是油污里这么细小的金属颗粒,需要很专业的,材料学方面的知识。
但这方面的鉴定,一年可能也不需要进行一次。
调查局招聘相关人才,成本太高,也耽误人家。
所以,有需要的时候,我们一般找社会上的机构,帮忙鉴定。
沈组长,如果这次需要的话,我可以去联系。
或者,沈组长你试试?”
马主任,一脸期待的看向沈庭。
作为朝阳调查局的鉴定室主任,沈庭以前进行孢粉鉴定和微量物证鉴定的时候,马主任全都在现场。
因此,他自然知道, 沈庭的物证鉴定水平,非常高。
关键是!
每次看沈庭鉴定,他都能学到非常多。
沈庭倒是没有直接答应,想了想,问道:
“去社会上找专业的鉴定机构,准确度怎么样?
能保证鉴定结果准确吗?
还有,需要多长的鉴定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