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徭役的时候,宁元昭把广安避开了,知道计一舟那边需要人,就把冲鱼那边的徭役也送去了广安。
他这边就等着丰林和福石的徭役,目前也能忙得过来。
目前还没有彻底开工,动工之前,还有不少需要 提前准备好的东西。
他们要让这些人先在附近几个工区的高处找一个干燥一点的地方,搭建所有的营区。
每一个工区都需要有让那些领头的工匠和工头休息以及精细作业的地方,还要有其他普通工人居住的简易窝棚。
寮南不冷,简易窝棚泥鳅遮风挡雨就可以了,更多的保暖措施也没必要,除非是计一舟那种非常怕冷的,寻常人只要有个厚一点的棉被就能过冬。
而且窝棚里边人多,冬天也冷不到,到时要考虑考虑夏天热咋办。
营区还设立了集中的炊事区,巨大的锅灶日夜不停地烹煮食物,保障基本的体力消耗。
为了加快工程进度,还专门设立的有医棚,由征调来的医官和学徒值守,储备了大量治疗外伤、感冒、腹泻的常用药材,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伤病。
管理数万人的聚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挑战,不过这都是陈意安要头痛的事情了。
宁元昭依旧是待了几天就要回寮南城,回去之前先安排看着陈意安下达了一些材料准备的命令,没啥问题他才放心地准备回寮南城。
陈意安在这边守着还真没啥能闲下来的时间,在正式开工前他还要把前期准备工作做好。
首先就是建立采石场。
采石场有好几处,离芜江堰最近的就是芜江边上的山。
现在要提前把这个活给安排好,准备好材料之后等汛期过去他们就开始准备动工,到时候一边生产材料,一边开始动工。
在开采石料的同时,另外还有一批人在修筑从采石场到坝址的临时辇道。
这条路必须足够宽阔、坚固,以承受数十吨重巨石和大量运输队伍的压力。
巨木为轨,碎石垫基,沿途还设置了休息区和检修点。
首批试开采的巨石被艰难地装上特制的巨型橇车,由数十头牛牵引,上百名役夫在两侧用撬杠、滚木辅助,喊着号子,开始进行缓慢而艰难的运输演练,以熟悉流程,发现问题。
工料署的官员分赴各地林场和铁坊,下达订单,监督生产,优质的巨木被砍伐,通过水道或陆路陆续运来。官营铁坊开足马力,铸造着工具和第一批铁锭。
周边的粮仓被调动,大量的粮食、咸菜、盐巴被运抵工程营地,修建起巨大的粮仓,并有专人看守,防潮防火防盗,确保军心稳定。
在这些所有的指令全部下达之后,陈意安和其他工匠组织了一场祭祀仪式,祭拜山川河神,祈求工程顺利。
并在仪式上对现有的数万役夫工匠进行动员,阐明工程意义,重申纪律,激励士气。
之后,匠作署将绘制的图纸简化成易懂的示意图和模型,分发给各工段头领,由他们向工匠和役夫讲解具体要怎么干,确保以后的施工精度。
同时他们还增加了水则碑的数量和观测频率,为即将到来的首个枯水期施工窗口做最后的气象与水情准备。
整个离山脚下,都仿佛一个巨大的蜂巢,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只工蜂,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忙碌着。
空气中弥漫着新鲜木材、石粉、泥土和汗水的气息,号子声、凿石声、车轮声、官吏的指令声交织成一曲宏大工程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