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各处动向(2 / 2)

苏温言挑了挑眉,目送她远去,眼中多了几分探究。

他此前虽听闻李定有个女儿聪慧过人,常帮着打理商会事务,却未曾想她不仅有商业头脑,更有这般格局。看来这京中的商人,也并非都是只知逐利之辈。

他收回目光,看向账册上“李氏商会”四个字,指尖轻轻敲击着纸面,心中忽然有了一个念头 —— 或许,日后朝廷与商人打交道,这位李小姐,会是个不错的桥梁。

不过苏温言也只是在脑海中稍微思索了一下,便不再考虑这些,如今还是好好筹措粮草才行。

有了李氏商会的打样,其余京中的大商会也是纷纷表态了起来,表示支持抵御叛军的行动。并且王公贵族手中的商户,也纷纷捐出了不少粮草。

一时之间,京中缺粮的情况一下子便得到了好转。

北辽王府的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照着苏瀚翎棱角分明的脸庞。他手中捏着那道染着明黄绫边的诏令,指尖轻轻摩挲着“勤王”二字,眼底没有丝毫意外,反倒掠过一丝了然。

早在三日前,他便收到了苏温言派人快马送来的密信,信中详述京城粮荒与叛军异动,字里行间想要表达的意思,他这位父亲又怎能不懂。

“王爷,朝廷诏令已到,是否即刻点兵?”抗纛大将邹柏魁粗哑的声音打破了厅内的寂静。

他身材魁梧,肩宽背厚,此刻正双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眼中满是跃跃欲试。

一旁的北辽振威中郎将陆锦则手持陌刀,刀身斜倚在地面,寒光透过刀鞘缝隙隐隐外泄,他虽未言语,眼神却坚定的落到了主位上的北辽王身上。

苏瀚翎将诏令轻轻放在案上,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北境的秋风正卷着枯叶呼啸而过,庭院中那棵老槐树的枝干光秃秃的,尽显萧瑟。

他沉声道:“温言早有预料,本王已让军需营备好粮草,战马也喂足了精料,就等这道诏令了。”

他顿了顿,转身看向二人,语气坚定,“传本王将令,命玄甲卫全体,白袍游骑一千,以及朔戎卫随本王出征,目标 —— 琼京!”

“得令!”邹柏魁与陆锦以及一众北辽将领齐声应道,声音震得屋顶的瓦片微微颤动。

半个时辰后,北辽城外,北辽军营的校场上,五万铁骑如黑色洪流般汇聚。

苏瀚翎身披玄铁铠甲,甲片在秋日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芒,腰间悬挂着那柄伴随他征战多年的长刀,刀柄上的缠绳早已被岁月磨得光滑。

他翻身跃上通体乌黑的战马,手中马鞭一扬,高声喝道:“将士们!京城危急,官家有召,我等身为大乾将士,当以血护家国,随本王南下勤王!”

“勤王!勤王!”五万将士齐声呐喊,声音响彻云霄,震得远处的山峦都隐隐回响。

邹柏魁扛着那面绣着“北辽”字的北辽大纛走在最前,黑紫色的旗面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如同燃烧的火焰;陆锦则扛着陌刀与苏文杰苏沛武两人并行跟在苏瀚翎之后。

队伍出发时,朝阳恰好从东方地平线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却丝毫冲不散那股肃杀之气。

铁骑奔腾,扬起漫天尘土,连绵数里的队伍如同一条黑色巨龙,沿着官道向着南边疾驰而去。

北辽境内,百姓看见离开的队伍,心中不由的为他们祈祷。这些人之中,也许有他们的儿子,有他们的丈夫,有他们的兄长,总之,他们都是北辽的亲人。

苏瀚翎勒住马缰,回头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北辽城,而后又看向了正前方。

口中喃喃道:“儿子,你在京城稳住局面,为父这就带援军赶来。待平定叛军,咱们父子再好好聊聊。”

他轻轻拍了拍战马的脖颈,调转马头,马鞭再次扬起,“加速前进!早日抵达京城,护我家国!”

黑色的铁骑再次加速,蹄声如雷,朝着京城的方向,不断前行。

.....

就在乾朝准备的时候,湘王也没有丝毫闲着,北湘军队一刻不停,向着西宁不断推进,蚕食着西宁的版图。而西宁各处的地方守军,也在北湘的攻势下,纷纷投降,各地的县令,有的投降,有的被湘王下狱。

一时间,整个西宁也几乎尽数被湘王收入囊中,同时,湘王的军队继续向前,向着广宁关前去。

广宁关,是大乾防备罗斯的第一个关卡,此刻沉寂多年的罗斯帝国,也再一次忍不住露出了他们的爪牙。

十万大军,陈列在广宁关外,虎视眈眈的看着这个阻挡了他们数百年的关隘。关外只有两里的位置,十万大军的营帐已经被搭建了起来,攻城器械也在有条不紊的制作。

楚岳与自己儿子楚江槐立在城墙之上,看着下方数量众多,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心里渐渐的沉了下去。

此刻的他们,对于能不能守住已经没有了把握,他们现在就如同孤悬海外的小岛一般,被北湘与罗斯包围在这个地方,不能够动弹。

“父亲,我们应该怎么办?”看着下方的军队,楚江槐不由的询问起自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