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真正的目的和拥有的全部实力又如何?
这些问题,则只有那些掌握着更核心情报、具备更深层分析能力的势力与个人,才有可能触及真相的边缘。
事实上,能够将线索串联起来,最终指向科摩罗,指向那个看似以医药和金融起家的年轻巨头李亦的势力,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在少数。
只是,看破不说破,或者如何与这位突然展现出惊人军事科技实力的“合作伙伴”打交道,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新课题。
就在钢果金战场局势渐趋明朗之际,李亦接到了韩韦阳从国内打来的加密电话。
“李董。”韩韦阳的声音带着一丝拘谨:“国内相关方面的领导刚刚通过非正式渠道转达了意向,希望就之前谈及的航天航空深度合作项目,与您再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深入交流。”
“时间地点都可以由您来定。”
韩韦阳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再清楚不过。
在这个敏感时刻,所谓的“航天航空合作”显然只是一个由头。
对方真正的目标,九成九是冲着那两款在钢果金大放异彩的“雷霆Ⅰ型”动力外骨骼而来。
对于国内方面会找上门,李亦丝毫不感到意外。
他布局良久,等待的就是各方按捺不住主动询价的时刻。
那么,要不要接受这次会面?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因为他根本不在乎“雷霆Ⅰ型”的技术扩散。
将这种“过时”或者说“阉割版”的技术拿出来,换取巨大的政治、经济或战略利益,本就在他的计划之中。
技术垄断固然能带来一时的优势,但适时地、有控制地输出,往往能撬动更大的棋局。
“可以。”李亦对着话筒,语气平静无波。
“回复他们,原则上我同意会面。”
“但时间上,需要安排在下个月,具体日程,让蜂后会和你对接确定的。”
他故意将时间推迟到下个月,并非因为有什么脱不开身的事务。
这纯粹是一种策略性的拖延。
他需要给“雷霆Ⅰ型”留出足够的展示时间,让它在钢果金的战场上继续“表演”,让更多潜在的买家看清它的价值,让渴望与恐惧在各大国的心中发酵。
只有当需求变得足够迫切,价码才会被堆到令人满意的高度。
他要做的,不是急于推销,而是待价而沽,创造一个多方竞价的有利局面。
在李亦眼中,“雷霆Ⅰ型”威力再强,也终究只是一套外部装备。
它真正的战斗力核心,在于驾驶它的人——像雷奥、罗比那样经过基因强化、植入了脑机接口、并能得到蜂后全方位支持的“基因战士”。
外界看到的,是外骨骼装甲刀枪不入、力大无穷的表象。
但他们看不到,或者说难以理解的是,雷奥在战场上那看似夸张的“念动力”抵挡反坦克导弹,其实更多是依靠装甲上集成的、对精神力量进行放大和导向的辅助装置。
仅凭雷奥和罗比自身目前的精神力水平,最多也就能意念弯曲勺子或者抬起一块不大的石头,远未达到能硬撼重型武器的程度。
这套系统的运作,极度依赖蜂后提供的实时数据计算、战场环境分析以及脑机接口带来的毫秒级响应。
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雷霆Ⅰ型”的战斗力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从神兵利器变成笨重的铁棺材。
所以,李亦非常清楚,“雷霆Ⅰ型”并没有外人想象中那么完美无缺、不可复制。
它是一套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的产物,其背后是基因科技、人工智能、材料学、能源技术等多领域的全面领先。
当然,即便如此,在当前的地球科技水平下,“雷霆Ⅰ型”依然是当之无愧的最强单兵武装,没有之一。
它所展现出的性能代差,足以让任何国家的军事专家感到震撼和不安。
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