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都市重生 > 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劲敌入场,我要打三个

第三百六十五章 劲敌入场,我要打三个(1 / 2)

随着陈默开始行动。

大型沙盘室内,空气极度压抑。

周围围观的老头子,还有那帮中培学员,一点距离自觉性都没有,全围到跟前。

观看沙盘制作。

一个营长来操作这些,真可谓是罕见了。

而陈默这边压力同样不,大屏幕上明确的写着军事作业内容,要求进行沙盘制作,推演战争走势。

地形涉及很广,要求陆军统一会考地形。

他没有亲自动手制作过沙盘,只是看过别人制作过程,看过成型之后的模样。

照葫芦画瓢还是在这么多人的监督下,陈默额头渐渐渗出汗珠。

其实制作沙盘在实操中,还是次要。

考核中又不要求还原度,也没给具体地图模拟,不用对照现实中的地形。

会做就做的好看些,不会做就做的粗糙一些。

只要比例尺用对,根据战情条件布置,材料别用错地方,那就问题不大。

实操真正难的是,考生需要按照战情条件,在制作沙盘的同时,还要针对自己的单位,进行兵力,火力,后勤,通讯,救援,医疗,空地炮火等等,布置一系列复杂的战役方案。

只是一个方案还不行。

既然是对抗,那就要至少再预备出一套到两套战斗备用打击预案,提交给裁判。

简单点。

就是在制作地形的过程中,不仅要合理安排116个旗子所处的位置,让所有单位能够形成完整的战斗力之外,还要制定额外的作战计划。

确保对手在进攻时,己方可以有备选方案临时救场。

战役对抗,考验的就算是军官对战役方案实际的设计能力,以及具体组织实施能力。

陈默一手拿着铲子,一手拿着比例尺,脑海中努力的回想着,印象中,相对清晰的沙盘形状。

他暂时没有创新的能力,只有模仿以前看过并且还有印象的沙盘,尽可能的复刻下来。

把考核的战情条件加入进去。

旁边这帮老头观看的时候,还能面无表情,他们的注意力,只在陈默制作安插旗子的过程。

至于美观与否,不重要,不违规即可。

可一群中培干部,表情却极为精彩。

他们是既希望陈默能够顺利完成实操,无论如何也要在老一辈面前,替他们这帮人露露脸。

又纠结着不想让这狗秀才再出风头。

毕竟,一个人能力太强的话,就会显得剩下的人很呆。

人比人,气死人啊。

当然,现场更多的干部,关注重点没在陈默能不能完成,而是考虑他为什么会制作沙盘。

要知道。

基层干部到中培,这个进步跨度并不大,多熬几年有经验就行。

但从中培阶段到高级干部,那需要掌握的东西,可就太恐怖了。

很多干部卡在中校,一直晋升不上去,最终转业。

其中没有位置是占一部分原因,但还有一部分是,很多营长根本接替不了团长及以上的工作。

尤其是在九十年代,部队干部学历,能力,见识,普遍不高的情况下。

从纸上谈兵到动手操作,看似只是一步的距离,实则难度是跨越式飙升。

其他干部需要用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去走完这段历程。

并且还需要天赋。

可这个蓝军营的营长,入伍到现在也不过才一年多吧?

他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这家伙记性这么逆天,一年多的时间。

不光带出了蓝军营,并且还死记硬背的记住了《陆军战役学》,《陆军指挥教材》,《野战军通讯组织实施》,《野战军指挥方案特点》,《兵种协同运用》等等战役方面的书籍?

因为战役学没有其他捷径可走,除了自身经验之外。

剩下的,就只能把数十本教材背下来,融会贯通,才能有资格站到纸上谈兵的舞台。

而背下来的难度有多高,就这么吧。

一本普普通通的《组织通讯实施》,仅仅代表着军官职业熟悉流程的书籍,就有二十万字。

之所以现场参加中培的干部,能这么确定,那是因为他们就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一名军官,在指挥位上呆一年或者两年,如果连通讯流程,权限,频道划分,备用频道,通讯器材转换频率,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搞不清。

他们也没资格站在陆指学院,被选出来参加中培。

而懂得这些,也仅仅只能当看客。

想站到陈默所站的那个位置,单单知道通讯没用。

还要懂得在指定地形条件下,把上面有关战役学的内容全部熟读,还得能让一个集团军真正在沙盘上动起来。

并且形成高效,紧密,还有指挥权限畅通,还要保障有力的进攻,防御,形成真正没有漏洞的机械化群战斗体系。

这就非常难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

陈默建造沙盘的速度非常慢,如果他战役理论得分能到八十,那么建设沙盘速度能得八分就算不错了。

但令人奇怪的是,周围一帮人格外有耐心。

这时候已经过了十二点,整个陆指学院都被寂静的夜色笼罩。

陈默脑袋一阵阵眩晕,额头的汗水不断滴。

警勤大队长周凯威,特意跑到战役楼备品室,给他拿了条毛巾搭在肩膀上。

便于擦汗。

实在是部署这些东西太耗费精力,搭建沙盘跟孩子玩沙子不同。

搭建过程中,陈默必须要根据116个旗子所代表的部队,以及自己随机选的两个地形,合理的搭出经纬度高线,一切都要严格符合集团军驻军原理,符合战情条件。

比如,后勤运输线在哪一条,如何隐蔽,并且合理的在最短时间内,将物资运输到前线。

空军指挥部的位置,和炮兵的位置比例是多少。

如果沙盘对比现实时间是1:10,也就是现实过去一分钟,沙盘模拟战情过去十分钟的话。

各单位之间救援距离多远,才能及时回防。

这些问题没有参谋人员出谋划策,必须由一个人来完成。

过程中没有参照物。

制作错误或者不合理,旁边那些老头都会出声提醒,但不会帮忙纠正。

想成为一个授课教员,哪怕是临时的,也没有人敢大意。

这一关,没有人能帮陈默扛过去,想要担起更重的担子。

首先得拿出相应的实力。

沙盘不会做很正常,陆指的几个老头子早就料到了,事实上,陈默的表现也符合他们的猜想。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头到尾,从制作到指挥一场成规模的战役,只要能扛下来,未来就有无限可能。

时间一点点过去。

大概一个时多点,也就是3月22日凌晨十二点半时。

27军的外援终于到了。

三名大校,一路有有笑的迈进推演室,中培学员中有27军的干部,看到这三人进来,急忙让开道路。

来也巧,被请来外援的这三人,陈默还都认识。

其中一位,正是当初北国利剑A军演,唯一一个被划分到蓝军的摩步235旅的旅长李杰。

另外两个,陈默同样打过交道,但没见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