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百多年前的广东开平究竟发生了什么,才诞生如此多怪诞的碉楼呢?”
“兄弟们,让我们一起,上任开平!”
屏幕上出现“开平碉楼”四个红色大字,随即被子弹贯穿,视频也进入正题。
“若我生于乱世,我将为自己建城堡。”
解说再次出现于一栋碉楼的屋顶,拿着驳壳枪,与外面的敌人对射,枪声阵阵。
“电影中,黄四郎就是在这里扔下了他的帽子,消失在四溅的碎石中。与电影不同的是,现实中这栋建于1925年的碉楼,历经枪林弹雨,百年后依旧固若金汤。”
视频镜头拉开,让众人看到了整座碉楼的样子。
“楼顶四个角被设计成突出的圆筒形,俗称燕子窝,其上有射击孔,有利于多角度射击。”
“所有门窗都用厚铁板制成,俨然一个军事堡垒。”
“一百年前的开平人究竟在防备什么?难道真的是麻匪?”
视频接下来开始用一种半演绎式的方法,配合一些资料画面,讲述起了开平往事。
“1913年,一条消息在开平炸开,县长被土匪绑走了!”
“可见电影《让子弹飞》的内容并非完全杜撰——那不是一般的土匪,而是拥有数百上千人,携带新式枪炮的武装集团,甚至就是当地的军阀。”
看到这里,朱元璋、朱标等人了然——事情跟他们之前猜想的一样,因为乱世民间才诞生了如此多的碉楼。
这就跟元末乱世地主、豪强喜欢建坞堡或者具有军事功能的深宅大院相似。
视频接下来的内容,也证实了他们这一猜想。
“事实上,早在明末开平人就有建造城堡的习惯——这是开平现存最古老的碉楼,你看它墙体有多厚,将近一米。”
视频中,解说进入一个中国传统风格的斑驳碉楼中,实地介绍起来。
“而整层房屋,只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窗户当做射击孔。什么世道,才会让开平人将家建成这样?”
“中华大地的一次次乱世,催生了一系列堡垒式防御建筑。包括通天入云的川西碉楼,形如导弹发射井的客家土楼,楼院连绵的山西大宅。”
“最初的开平碉楼也与它们异曲同工,但清末民国的乱世,已经超越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遂将开平碉楼建筑风格推向另一个方向···”
视频中,解说又带着镜头进入一个五层钢筋混凝土碉楼,只见内部楼层早已消失中空,可碉楼却依然屹立,显得十分坚固。
“那是一个外面世界飞速前进的时代,金矿、铁路、洋夷、土匪,成千上万的开平人为求生计不得不前往海外打工,甚至被当做猪仔卖往异国他乡。”
“港口上挤满了要坐船的中国人,父携子,兄携弟,满心向往着海外金山能让他们逆天改命。”
“然而,在长达数十天乃至数个月的航行中,他们挤在狭小阴暗的船舱内,等待他们的是疾病、饥饿乃至死亡。”
“一船人中,有时只有七成能活着上岸。那么上岸后就安全了吗?不,赌局才刚刚开始。”
视频中,解说又来到了一栋相对普通的碉楼大门前。
“在这栋名为’叶生居庐’的楼门口,挂着一幅对联:青年发达,黄种图强!”
“可以想象,楼主当年在海外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给家门挂上这样一幅永久对联。”
“那是一段充满血泪的民族屈辱史,海外华工们命贱如蝼蚁,他们被送去开山、挖矿、修铁路——他们做着最危险的工作,领着最微薄的收入,却只留下糊口钱,将剩下的都寄回家中···”
视频播放到这里,终于讲出了开平碉楼是怎样建造出来的,却让朱标、朱雄英等人心里堵得慌。
朱标原本对大明如今将日国男子移民南洋去垦荒、修路乃至打仗,是抱有一定异议的。
可如今从视频中得知后世海外华工的凄惨遭遇,他便反思起来。
而视频则又转回开平碉楼这个主题——以著名的“瑞石楼”为切入点,介绍了开平人以碉楼为主,同村形成碉楼群,再外加密集竹林与水塘的防御体系,以此应对乱世纷争。
很快,视频中介绍起了一幅长对联,再次引起朱标注意。
“云龙风虎,际会常怀,怎奈壮志莫愁,只赢得湖海生涯,空山岁月。”
“幻影昙花,身世如梦,何妨豪情自放,无负此阳春烟景,大块文章。”
横批是“只谈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