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御赐监察使 > 夜宿(10)隐瞒之事 地下藏身之人

夜宿(10)隐瞒之事 地下藏身之人(2 / 2)

“秦先生的意思我明白了,我们告辞了。”唐铁英点了点头,然后和其他人离开了。

“秦先生还真是好人。”旁边的人看到秦正放唐铁英他们离开,不禁拍了拍手。

“今日之事,也多亏了先生。”秦正说道。

“别别,我可不敢居功,我本是过路之人,什么都没做,风沙关太冷了,走了。”那个人说着摆了摆手,往前走去。

“先生可否留下名号?”秦正看着对方的背影问道。

“逍遥一生无名号,有人称我浪涛涛。”对方说着,很快消失在了夜幕中。

夜色静了下来,四周鸦雀无声,甚至连风的声音都能听见。

“秦先生,他们,他们走了?”小凤凰低声问了一句。

“对,他们走了,我们回去吧。”秦正吸口气,然后点了点头。

“秦先生,今日之事我,我……。”小凤凰小声说着。

“放心吧,我会处理的,你也不用自责。对了,刚才的事情,你也不要说出去,免得其他人担心。”秦正说道。

“我知道了,秦先生。”小凤凰明白了秦正的意思。

回到房间门口,秦正发现唐家豪在那里站着,看到他过来,唐家豪立刻走了过来。

“秦先生,你终于回来了?”唐家豪欣喜地说道。

“唐将军,你怎么在这里?”秦正意外地看着唐家豪。

“抱歉,这么晚来找你,确实事情有点着急。”唐家豪说道。

“唐将军,我们屋里说。”秦正说着打开了门。

关上门,秦正看了看唐家豪问道,“不知道深夜到访,唐将军有什么事?”

“是关于曹少卿的事情,我想来想去还是和您说下,可能对你们明天去往黄梁山庄会有所帮助。”唐家豪说道。

“太好了,唐将军请坐,我们详细聊下。”秦正说着走到了前面,然后坐了下来。

“是这样的,之前秦先生问我关于黄梁山庄的事情,当时因为人太多,并且事关重大,我没有完全说出来。我回去后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和您说下比较好。其实这黄梁山庄之前一直都是边关的一个传说……。”唐家豪说了起来。

最早见到黄梁山庄的人是边关的一个叫宁国的太子,当时宁国出现了叛乱,掌管兵马权利的摄政王起兵谋反,皇室宗亲尽数被杀,太子在众人护送下逃出皇城,眼看着所带的护卫亲兵一路被杀,最后一刻,太子遇到了一座隐没在氤氲飘绕云雾中的山庄,于是拍门求救。

太子和他剩下的手下躲进了黄梁山庄里面,随后而来的追兵立刻将黄梁山庄围困。

据说当时追杀太子的人是摄政王的左右武卫将军,所带兵马也有上千人。在他们对这黄梁山庄围困的时候,黄梁山庄出来了五个人。

那是一个让边关所有人都触目惊心的夜晚,血色弥漫在云雾中,太子和他的手下躲在黄梁山庄里面,他们没有出来,但是只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的惨叫声。等到一切声音结束后,他们从黄梁山庄出来看了一下,结果看到的是满天的尸体,地上的血水甚至都蔓延到了边关河。

宁哥的太子和剩余的手下回过神的时候,却发现身后的黄梁山庄竟然不见了,他们感觉如同置身于修罗地狱场一样,并且宁国的摄政王见他派出去的左右武卫将军一直没回来,自己带人追了过来,结果看到漫天的尸体和遍地的血水,摄政王和他的手下彻底被吓呆了,很多手下甚至当场崩溃,尤其是他们看到太子和他的手下从血色迷雾中出来后,摄政王和他的手下彻底瘫在了地上。

那是边关周边十八国第一次知道关于黄梁山庄的事情,所以黄梁山庄便成了一个神秘又恐怖的地方,有人向往,有人惧怕,更多的人是对于它的存在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传说。

如果说宁国太子的遭遇是传说的话,接下来陆陆续续总会有一些关于黄梁山庄的事情传出来,越来越多的事情让黄梁山庄成为了边关周边十八国一个神奇的传说。

风沙关最早的关主其实并不是孟刚,而是他的哥哥孟良臣,只不过孟良臣是一介文人,加上对母亲愚孝,在母亲和孟刚的威逼下,最后将风沙关让给了孟刚。并且,为了不让孟良臣对孟刚造成威胁,他们甚至将孟良臣沉入了边关河,结果没想到孟良臣非但没死,反而阴错阳差进入了黄梁山庄。

重新回到风沙关,孟良臣主动要求进入禁地闭关,并且对于之前遭受伤害的事情并不提起。仿佛根本没有发生一样。

“所以,你是说孟刚的哥哥孟良臣曾经去过黄梁山庄,并且他此刻就在这风沙关里闭关?”听到这里,秦正明白了唐家豪的意思。

“不错,因为事关重大,加上孟良臣的事情又比较特别,所以今天我并没有和先生说这些东西。”唐家豪点头说道。

“那如此说来,孟良臣就在这风沙关闭关?”秦正问道。

“是的,我后来特意去请教了一下孟先生,他觉得事情有点蹊跷,所以想了一下让我和秦先生说下,免得再生事端。”唐家豪说道。

“那孟良臣现在在何处?”秦正问道。

“孟先生之前一直在风沙关的地下室闭关,刚才已经离开了,具体去了哪里,我就不清楚了。他说他会来找秦先生,所以我也不知情。”唐家豪说道。

“好,我知道了,非常感谢唐将军深夜告知。”秦正对着唐家豪抱拳说道。

“客气了,这是应该的,应该的。如果秦先生还有什么需求,尽管告知,唐某一定全力支持。”唐家豪慌忙抱拳回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