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类似的贬低女考生的言论听多了之后,也有许多老百姓不知不觉的被洗了脑,觉得这些读书人说的没错,女人就应该乖乖的回去孝敬父母、做家务、带孩子,参加科举考试、为官作宰什么的都应该是男人的事情,毕竟自古就流传下来“男主外,女主内”的这么个规矩,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听到风声的玉华公主匆匆忙忙的找到了黛玉,提醒她眼下的局势对于贵女们来说不容乐观。
玉华公主平日里在皇宫中虽然不争不抢,但有许多事情其实都默默的看在眼中,对于皇帝的心思,也能揣摩出一二。
皇帝说到底还是要面子的人,一件事情,若是全天下绝大部分的臣民都坚决反对,就算皇帝心里再想执行下去,为了顾及到后续的影响力也会暂且搁置,免得败坏他在臣民们心中的形象。
别看太上皇在位的时候杀伐果断、乾刚独断,其实也同样相当在意民间的舆论,他可以不顾及朝堂上一致的反对声音,却不能不在乎普通老百姓对他的看法。
毕竟不听话的官员撸了就是撸了,想要顶替其位置的候选人多的是,然而若是招致全天下臣民的不满,确实有可能动摇大夏朝统治根基的事情。
如今,京城里由国子监生带头掀起的这股甚嚣尘上的反对女子科举的浪潮,若是不能很快的遏制下去,说不准就会让皇帝和太上皇改变对黛玉等人参加科举的态度。
玉华公主还心心念念的想要看到千百年来第一位六元及第的女状元出现呢,自然不希望黛玉等人的事业就此中途夭折,这才忙不迭的跑来提醒。
黛玉原本并没有把国子监的推荐名额放在心上,当初也只不过是因为学政的态度太过气人,为了反击对方,这才和沈小姐一起收下了推荐信。
没想到在有心人的刻意诱导之下,沈小姐决定不去国子监就读的事情,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而敌人的这次攻击,倒也恰巧找准了贵女们的软肋。
能够跟黛玉一起走到这一步、顺利通过院试的贵女,除了宝钗、湘云和三春等人之外,基本上全都是文官清流之女。
像这样家教甚严的人家,是绝对不可能让自家女儿在外抛头露面,跟群青年男子一起读书就学的,日后也必然不可能让自家的女儿入朝为官。
如此一来,就让那些反对女子科举的人找到了有力的论据。
读书考科举都是为了能够治国平天下,可既然贵女们压根就不敢抛头露面,与男子一起学习、同朝为官,那给她们参加科举的恩典又有何用?
接下来,必然有更多的人支持把女人重新赶回后宅,不允许她们继续参与类似科举这样的国家大事。
而黛玉想要提升女子地位的计划,也就会功败垂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