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是何等圆滑之人?
在心底稍作思量之后,就得出了自己以前的这个女学生,以后再也不可小觑得罪的结论。
一方面是黛玉自身给他的压迫感,另一方面是有皇家的人在背后撑腰。
三皇子这次来江南,虽然是微服私行,但在扬州闹出那么大的风波之后,多多少少也走漏了一点风声,而且他身边还带着德盛这个明显是从宫里出来的太监,其身份已经不言而喻。
眼见身份如此高贵的人,都对黛玉言听计从,贾雨村哪里还敢摆什么师长的架子?
黛玉顺水推舟答应了甄家的请求,私底下也的确在金陵府衙的大牢里做了一番准备。
若是真有不长眼的人,想趁着这一晚上的空档时间,潜入大牢里杀人灭口,她自然有办法把对方揪出来。
到时候顺藤摸瓜,说不定还能搜集到更多的证据,让甄家吃不了兜着走。
谁知原本应该中计的甄应嘉,得了神秘人的暗中指点,这一晚上偃旗息鼓,没有做出任何的动作,倒让黛玉觉得有些惋惜。
次日上午,贾雨村在金陵府衙升堂审理花船杀人案,外面的围观者甚多。
毕竟这案子涉及到四大家族之一的贾家,谁不想吃这些高高在上的人的瓜呢?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连甄家的家主甄应嘉也在升堂之前赶到府衙,表示想要旁听审理。
贾雨村自然不敢怠慢,连忙也在大堂之侧给他设了一个座位。
戴着帏帽的黛玉和三皇子也早已在大堂另一侧就座,如此一来,倒像是摆出了三堂会审的架势。
升堂之前,贾雨村战战兢兢的给双方各自引见。
甄应嘉笑呵呵的夸奖了黛玉几句,又拿甄、贾两家的老亲关系说事,邀请黛玉稍后去甄家做客。
黛玉则不动声色的怼道:“听说此案的杀人凶手,跟甄家也有些关系。若真是如此的话,再是积年的老亲,恐怕也不得不断了来往。”
之前贾母等人还在发愁,平白无故的该怎样疏远甄家,逃离这艘快要沉没的破船,结果这次金陵一行,甄家这不是把现成的把柄给送上来了吗?
若是能证实甄家的人在背后指使凶手犯下杀人大罪、暗中陷害贾珍和贾琏,这就是甄家对贾家不义在先,到时候贾家跟他们断绝来往,也就不会再招致任何非议了。
甄应嘉面有愧色道:“此事的确是我甄家出了纰漏,正该设宴向乡君和贾家的两位贵客道歉。只是甄某之前对此事并不知情,完全是底下的那些刁奴兴风作浪,还请乡君千万不要误会。听说贾家在京城也整治了不少底下的刁奴,对此应该感同身受才是。”
黛玉一听就知道,想必甄家已经把那山庄的事情提前处理好了首尾,说话这才能理直气壮。
无非就是把罪过都推到底下的奴才身上,然后再来个畏罪自尽,自然就查无可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