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堂内陷入了一片尴尬的寂静。
有人细声嘀咕,只是在这并不算太宽阔的大本堂里,这嘀咕声清晰的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
“不来大本堂怎么行?”
“太孙殿下的学业耽搁不起呀。”
大家神色各异。
不置可否。
只是看人群中一张张面色各异的脸,分明都透着一股略带鄙夷的声色,就知道发牢骚这位的话,并没有他说的这么伟光正。
你是担心太孙殿下耽搁学业吗?
分明就是担心自己没时间给太孙殿下加码,影响了苏州学院内官学校定释义的话语权吧?
“为今之要,还是先探得太孙的行踪。”
“再托人打探一二。”
“若是宗亲祭祀还好,若是太孙那另有了旁人插足,吾等可就……”
话没有说完。
但剩余的部分大家都心领神会。
于是乎,一群大本堂的讲师也都发动人脉,或是委派六部五寺中的同僚,或是收买宫中的内侍,底层的小吏,让他们暗中观察,探听太孙的动向。
有道是人多力量大。
又或者是有人暗中吩咐,刻意放松了防备,很快,太孙身处藏书阁,接连三日到访的消息就传回了大本堂。
这消息一经传,便立刻就在大本堂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什么,太孙在藏书阁,一连三日,翻阅先秦百家的典籍?”
“误入歧途,误入歧途啊。”
“太孙殿下乃国本,不读圣贤书,反倒去翻阅些杂学,简直有辱斯文。”
一群人七嘴八舌,痛心疾首。
有人吵吵嚷嚷着,立刻要去找太子殿下请旨强令太孙回返大本堂读书。
但立刻就有人反驳。
“愚蠢。”
“太孙殿下为何不来大本堂?你解释的清吗?”
“若是让太子殿下询问太孙个中缘由,你我谁能担待得起?”
一群酸腐文人,哪里会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私心。
“还不是某些人才疏学浅,还标榜着自己学富五车,实则误人子弟。”
“哼哼,有脸说出这话的人也不觉得害臊,还是先照照镜子,好好照照自己那尖嘴猴腮的模样,哪有一点为人师表的正气,真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锅。
就这会,他们还自我催眠着,自己灌输的知识才是正道呢。
“够了!”
众人齐聚的偏殿内,一白发老叟奋力拍掌台面,接连发出砰砰的震响,这才勉强止住了纷争。
“大难临头了,还在内斗。”
“吾等儒家子弟费尽数百年才达成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正统,汝等不思维护,反而横加祸害,难道真要逼着太子殿下替太孙寻摸出几位诸子百家的文脉传承,把儒家拖下泥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