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
“这些事情你们父子两商量着去吧。”
“总之。”
“能够免于同族相残,一切都值得。”
“特别是雄英,你说的这皇家产业一定要尽快落实,待得你的那些叔叔们到了应天,咱也可以直接施行,免得他们闹腾了。”朱元璋缓缓开口道。
“此事需要户部配合,甚至还需要其他诸部。”
“还请皇上先行下旨知会。”朱应抱拳道。
“你爹不是在边上吗?”
“有什么事你去找他。”朱元璋淡淡一笑。
“如此也好。”朱应点了点头。
随即。
父子两人便退出了文渊阁。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似乎还沉浸在今日的事情上,难以回神。
殿外!
父子两人并肩而走。
“雄英。”
“今天你所提,着实是惊到我了。”
“原本我以为分封藩王权柄太大就是大弊端,没想到这宗室供养才是真正的大弊。”
“若没有你提出来,往后我大明是真的难以维持啊。”朱标十分感慨的说道,甚至是可以说是庆幸。
“太子。”
“今日我所提还只是有关宗室,藩王。”
“之后要做的很多事情可是影响整个天下的权贵。”
“想要一个长盛不衰的帝国,真正的强国,必须改变,否则以后真的让大明的权贵阶层根深蒂固了,那就不好改变了。”朱应沉声说道,也是带着严肃。
对此。
朱标却是一笑,抬手拍了拍朱应的肩膀,道:“不管你要做什么,我都支持你,你皇祖父还有你其他的叔叔,但我只有你和允熥了。”
这一话。
便是表明了朱标的态度,绝对的支持朱应。
无论朱应要开启怎样的变革,怎样的颠覆,他都支持。
听着朱标的话。
朱应没有说话,只是极为郑重的点了点头。
东宫!
朱标落座于大殿内。
“给孤传蓝玉,李景隆。”
“给孤传陈敬,赵勉。”
一回来。
朱标就没有任何犹豫,立刻让人传召众文武。
“臣领旨。”
侍奉在外的罗扬大声回道。
没有多久。
几个被朱标召见的文武便来到了东宫大殿内。
“臣参见太子殿下。”
蓝玉四人恭敬对着朱标一拜。
“都免礼入坐吧。”
朱标一摆手,抬起头看着众人,神情严肃。
“谢殿下。”
几人恭敬道谢,然后坐在了殿内两旁的座椅上。
“殿下。”
“此番传召难道是有什么要事?”蓝玉与朱标的关系最为密切,自然是立刻开口询问。
“有事,而且是大事。”朱标沉声道。
“请殿下吩咐。”
“臣等誓死效之。”
众人脸色一变,纷纷站起来一拜。
他们自然是了解朱标,看着他此刻如此严肃,而且还说是大事,那就绝对是大事了。
“梁国公。”
“曹国公。”
朱标目光一转,落在了蓝玉和李景隆的身上。
“请殿下吩咐。”两人立刻道。
“自淮西将领之中,自都督府之中,筛选合适将领。”
“卫指挥使十人,卫指挥使下将领一百人。”
“必须对朝廷忠心,身世清白,知根本。”朱标沉声道。
“敢问殿下。”
“忽然筛选如此多的将领,所为何事?”
“难道是趁着北元内乱,又要北伐草原了?”蓝玉眼前一亮,激动问道。
“筛选将领是为接管各地藩王兵权,往后,藩王不得掌军。”
“圣旨很快会下达的。”朱标沉声道。
听到这。
殿内的几人全部都惊呆的看着朱标。
但随后。
全部都是面带喜色。
“皇上圣明。”
“殿下圣明。”
“藩王掌军,迟早生乱。”
“此番夺藩王兵权,是为稳固大明根本。”陈敬当即开口道。
“臣附议。”
“早该如此了。”
蓝玉也是立刻附和。
而在心底。
蓝玉也似乎想到了什么:“今日雄英去了皇宫一次,然后又离开皇宫,可随后又被传召入了皇宫,肯定就是与此事有关。”
“当年皇上分封藩王之举引动了满朝反对,但皇上则是一意孤行,最终让藩王之策落定。”
“如今雄英来了,自然是看到了藩王之策的弊端。”
“这才做出改变。”
“太好了。”
“以后藩王拥兵自重是不可能了。最后雄英还是要依仗我们淮西。”蓝玉此刻也是极为激动。
削了藩王的兵权,未来要倚重谁,蓝玉自然是想得到的。
他们淮西未来的路还很长,很广。
这对于他们而言绝对属好事,大好事。
“皇上圣明。”
“殿下圣明。”李景隆也是立刻开口附和。
“这些将领必须对朝廷忠心,能力也是必然。”
“两位爱卿一定要慎重对待。”
“待得筛选之后,名册交给孤来审阅。”朱标又对着两人说道。
“请殿下放心。”
“臣一定竭尽所能。”蓝玉与李景隆立刻保证道。
“敢问殿下。”
“可有时限?”李景隆回过神来,恭敬问道。
“这几日内礼部的旨意就会下达,不仅仅是接管各地封国藩王兵权,还有诏令藩王入都觐见。”
“总之。”
“就在这三日内筛选完成即可。”
“如若你们有什么不懂的,还有什么想要知道的,直接去找虞怀王。”朱标缓缓说道。
“臣领旨。”
蓝玉两人再无疑惑,但也更加确定,此事的确是与朱应有关。
而这时。
朱标的目光看向了陈敬与赵勉。
“另。”
“筛选知府,布政司,还有各文吏。”
“这一次殿试的考生,还有各府域进士皆可调用。”朱标又沉声说道。
此话落下。
对于此刻东宫大殿内的四个文武大臣而言,毫无疑问是极震撼的。
这表明了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削藩了。
或者说。
这不是削藩。
这是直接削权,削藩王之权。
不仅仅是兵权,更是政权。
这要是传出去,绝对会引起天下的大震动了。
“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