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副旅长则忙着指挥战士们整理物资,为后续的转移做准备。他的额头布满汗水,声音也因为不断呼喊而变得沙哑。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下起了小雨,让本就艰难的转移工作雪上加霜。但众人没有丝毫退缩,依然在风雨中坚持着。
陈振华再次发挥出强大的领导能力,他迅速调整方案,安排更多的战士去寻找遮蔽物,为伤员挡雨。
借助下雨之际,陈振华又在不远处机缘巧合的发现了五十辆卡车,自然是他从空间里转移出来的五十辆卡车。
他兴奋地喊道:“有救了!有救了!”随后,他安排特战团中会开车的官兵全部集中起来,驾驶这些车辆。
“大家加把劲,我们一定能成功!”陈振华的声音在风雨中回荡,激励着每一个人。
就这样,众人再次踏上了征程,新增的五十辆卡车无疑为重伤兵的转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使得原本艰难的局面有了转机。
那些重伤兵们,一个个面色苍白,伤口的疼痛让他们眉头紧蹙,但眼中仍闪烁着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许。卡车缓缓启动,车轮的转动仿佛承载着他们生的希望。
而轻伤兵们,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得以饱餐一顿、补充了能量。他们狼吞虎咽,食物的滋味在口中散开,让他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满足。
吃饱喝足后,身体仿佛重新注入了力量,精神也为之一振。为了避免遭受小鬼子的轰炸袭击,众人精心规划了行军路线。队伍的战线被刻意拉长,以减少集中目标带来的风险。
每一段路程,都有特战团的战士们严阵以待。他们身姿挺拔,目光锐利,时刻警惕着周围的风吹草动。手中的武器紧握,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敌人。
骑兵团的战士们更是不辞辛劳,在队伍的周围不断穿梭侦察。他们的马蹄声响彻大地,仿佛是在向周围的汉奸土匪等人宣告:休想靠近我们的队伍!
李有才走在队伍的前头,神情专注而坚定。那6门 41 式山炮在他的守护下,显得格外庄重。
他深知这门炮的重要性,也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他悄悄留下了二十发炮弹,以备不时之需。
陈振华看到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深知李有才的这一举措体现了他的谨慎和谋略,也展现了对战斗资源的珍惜。
众人在填饱肚子、恢复体力后,行军的步伐明显加快。尤其是那些卡车司机们,他们全神贯注地驾驶着车辆,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稳健前行。每一次的颠簸,每一次的转弯,都考验着他们的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
他们的目光始终注视着前方,双手牢牢地握住方向盘,汗水从额头滑落,却顾不上擦拭。在他们的努力下,运输的速度大幅提升。
终于,在中午时分,温暖的阳光洒在大地上,首批出发的50辆卡车顺利抵达了武乡县独立团的驻地。当车辆停下的那一刻,等候多时的八路军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重伤兵们从车上抬下,动作轻柔而迅速,生怕给伤员们带来一丝额外的痛苦。担架在战士们的手中传递,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关切和焦急。
然而,这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并非最终的目标。陈振华果断地指挥着那50辆车立刻返回,去运输更多等待救援的人员。
在武乡县城守卫的八路军战士们充分发挥出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协作精神。他们迅速将伤兵们安置在临时搭建的医疗帐篷内,医生和护士们忙碌地穿梭其中,为伤员们进行伤口的处理和治疗。
与此同时,后续从平顺县和黎城赶来的其他三六五师的兵力也及时赶到,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医疗资源和物资,为伤兵的转移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当这场胜利的捷报传来,整个战场的氛围瞬间被喜悦所笼罩。
在三六五师师部,陈副师长和战神师长正焦急地等待着最新的消息。当通信兵匆匆跑来,递上那份详细的战报时,陈副师长的手微微颤抖着接过。
他的目光急切地扫过纸上的每一行字,脸上的表情从紧张逐渐转为兴奋和激动。“太好了,太好了!”他忍不住大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喜悦。
战神师长也凑过来,目光紧紧盯着战报,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哎呀,小陈同志真是一员福将啊!”他不禁赞叹道。